工商社論》資通訊人才培訓延攬的策略及效應
今年初以來,受到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以及美中兩強(G2)對立衝突節節升高的雙重影響下,全球各主要國家的經濟表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相較之下,臺灣的各項經濟指標數據仍能保持正向成長,贏得各國的刮目相看。其中的關鍵,與疫情的有效管控固然有關。同時以臺積電、聯電等爲首的半導體產業,以其領先全球的半導體先進製程,成爲陷入斷鏈風險的各資通訊品牌業者爭相儲購的對象,間接也就促成臺灣今年來的GDP仍能維持正向成長的關鍵因素。
雖然半導體產業的先進製程,在當前的特殊情況下,儼然扮演「護國神山」的重要角色。但目前位居領先地位的臺灣半導體產業,其實本已面臨美日韓的強勢挑戰,以及產品快速變化的考驗。再加上華爲、中芯等中國指標性半導體、資通訊業者,遭到美國的強力打壓、框限,除了轉向臺灣採購之外,爲了因應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近期「南巡」深圳時所倡無論企業發展、產業升級或經濟高品質發展,都要靠自主創新的「諭旨」,迨可預見接下來大陸相關業者必然會加強高薪挖角的力道,從而也將加劇臺灣出現半導體產業人才荒的嚴峻挑戰。
爲了確保臺灣半導體先進製程能夠繼續保有領先全球的相對優勢,經過行政團隊的盤點,粗估到2030年,臺灣的資通訊數位人才需求將超過10萬人,而以具備跨領域能力的資通訊數位人才、經理人及高階人才爲主要需求。
面對此一人才需求缺口,我們欣見蘇內閣的各相關部會都紛紛做出迴應。包括科技部在已經提出並經行政院覈定的「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計劃」,預計在五年中投入15.46億元,以加強半導體研發技術人才的培育與儲訓。並促成產學合作,設立3~5所半導體研發中心,投入半導體前瞻技術研究,期待能收「以學引產」的正向效應。
在半導體人才的培訓上,教育部自然也不能缺席。雖然步調慢了半拍,教育部表示也正在擬訂「高等教育沙盒創新條例」,將從教育體系下手。擬議委託臺清交成等尖端國立大學開辦半導體學院,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每年投入8億元,以孵育未來十年具碩博士學位的半導體科技尖兵。
除了教育部和科技部等人才培育主責部會之外,直接承擔資通訊經濟競爭力的經濟部則表示,明年起經濟部將推動「數位與特殊技術人才發展計劃」,預計在五年之內投入15.46億元(編者注:與科技部的預算相同),協助製造及其技術服務業培育至少2.1萬專業人才,以提升數位管理或技術能力,併爲半導體及智慧物聯網(AIOT)產業人才佈局。
除此之外,負責跨部會溝通、整合的國發會,雖然不像前三個部會,都已分別提出具體的培訓計劃、創新條例或發展計劃。龔明鑫主委則透露,考慮高端數位專業人才的培育可能緩不濟急,因此除了培養國內在地及招攬國際人才之外,未來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國際串聯尋找人才,以補臺灣數位人才將嚴重不足的痛點,也將列入攬才策略的新思考方向。
檢視截至目前爲止,內閣三部一會所迴應的資通訊人才培育延攬對策,科技部所提出的「培訓計劃」無疑最爲具體明確。經濟部擬推動的「發展計劃」,強調將串聯產學研共育實務型研發人才,則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新模式。而教育部的「創新條例」,還在研擬階段,繁鎖的行政流程,以及在既有的國立大學組織架構下,要開辦一個全新的「半導體學院」,何時能夠順利啓動,以及是否真能跨越既有的學研落差與產學落差的天塹,無疑又是一個待印證的新考驗。
至於國發會,雖然尚未能提出具體的計劃或條例,但能夠打破傳統人才培育延攬的慣性思維模式,提出不妨考慮利用便利的網際網路,以收得運用其他國家人才之效。對此一構想,龔明鑫主委雖坦言乃是參採日本樂天集團採跨國攬才模式組成5G團隊的模式,但如果真能在臺灣落實,的確可以化解人才缺失、自我培育緩不濟急的落差。
不過,一旦這種模式被廣泛採用,臺灣固然有可能因而在其他國家延攬資通訊數位專才以補本身不足。但同時也要防範臺灣既有的資通訊專才,是否也會成爲其他國家及跨國企業延攬的標的。則最後到底是會出現楚才晉用,抑或是晉才楚用的後果,可能同樣值得正視深思。以免一心求勝,卻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