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穿越歲月的文化魅力(金臺隨筆)

一代代敦煌人用無數個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時光,也以默默奉獻迴應着歷史深處文化召喚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美輪美奐。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敦煌莫高藏經洞發現120週年,那些氣象盛大、絢麗多姿的歷史文化遺產,正在吸引着越來越多的目光。在網上,敦煌莫高窟推出線上免費參觀研學活動,促進文化與旅遊資源深度融合;在線下,遊客們走進西北大漠,感受穿越歲月的文化魅力。歷史與現實,在此刻融爲一體。

白雁西風紫塞皁雕落日黃沙。”穿透時光的,是堅守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敦煌研究院座談時指出,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在極其艱苦的物質生活條件下,在敦煌石窟資料整理和保護修復、敦煌文化藝術研究弘揚、文化旅遊開發和遺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一代代敦煌人擇一事、終一生,用無數個日日夜夜丈量千年時光,將一生的熱情投射在洞窟的壁畫和雕塑上,也把敦煌的文化氣韻留存在自己的生命之中。爲了“探尋民族藝術的寶庫”而毅然回國的常書鴻,生命最後時刻還呼喚敦煌的段文傑,“敦煌的女兒”樊錦詩……他們用無悔堅守詮釋了莫高人的情懷,也以默默奉獻迴應着歷史深處的文化召喚。

敦煌所在的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作爲古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鑑的結晶,敦煌屬於中國,但敦煌學是屬於世界的。季羨林先生說過,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典範。上千年來,沿着中國的西北邊陲,在那條綿延萬里的古絲綢之路上,無數使節商隊探險家走過,無數畫師、僧人、學者們也走過,朔風拂去漫漫黃沙,浮現出的都是文明交往、文化交流的足印。如今,千年古道再啓文化新篇,從“數字絲綢之路”,到一場場精彩紛呈的文化交流,“一帶一路”建設,正構架民心相通的橋樑,豐富着絲路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日新月異科技創新,正在爲古老的歷史文化遺產增添新的光彩,更充分展示和弘揚輝煌燦爛的敦煌藝術。通過數字展示技術,精美的古代藝術纖毫畢現地呈現於遊客眼前。實景漫遊廳、多媒體展示廳等相關配套設施,爲人們帶來身臨其境的參觀感受。數字存儲與再現技術也正在助力敦煌藝術數字檔案建設,爲人類儘可能完整地留下這份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實現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數字化共享。與此同時,通過數字化、信息化等高技術手段,流散海外的敦煌遺書文物也在逐步實現“數字化迴歸”。相信科技的不斷髮展,將更好推動古老的歷史文化遺產煥發出現代魅力,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

敦,意爲大;煌,意爲盛。輝煌盛大的敦煌文化,無比生動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曾經,藏經洞5萬多卷文獻的發現,孕育了後來的敦煌學,也呈現了多元文化如何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和諧相處。今天,我們倡導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爲核心的絲路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促進各國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必將更加凸顯中華文化兼容幷蓄的信心和底氣,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鑑、吸收各種不同文明,書寫更加璀璨的文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