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新職業擴容就業作用 推動新職業更好更快發展

推動新職業更好更快發展(評論員觀察)

新職業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植根於經濟發展的土壤,成長於社會進步的潮流

就業爲民生之本,是經濟的“晴雨表”。進一步發揮新職業擴容就業的作用,讓新職業更好更快發展

眼下,正值求職招聘高峰期。前不久,人社部等三部門發佈了18個新職業,包括易貨師、調飲師、電子數據取證分析師、碳排放管理員等。這些富有時代感的職業,爲求職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受到各方關注和期待。

新職業之所以備受關注,在於它反映着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自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等部門已經向社會正式發佈了4批56個新職業。這樣的“認證”,不僅意味着相關職業得到社會認可,也說明其具備了一定的從業規模和可觀的發展前景。以這次公佈的碳排放管理員爲例,該職業在建立健全綠色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包含但不限於民航碳排放管理員、碳排放監測員、碳排放覈算員工種。可以預見,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進程中,社會對碳排放管理員的人才需求將不斷增長。

新職業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植根於經濟發展的土壤,成長於社會進步的潮流。近年來,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相關就業機會日益增多;傳統產業加速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智能硬件裝調員、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等職業應運而生;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催生了企業合規師、公司金融顧問等新崗位;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康照護師、整理收納師等走進日常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技術進步帶來社會分工精細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職業新陳代謝,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中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結果。

新就業形態加速發展,在對衝短期就業影響、培育新增就業、提升就業質量、升級就業結構方面的作用日益彰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以在線教育、直播帶貨、生鮮電商、互聯網醫療爲代表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助力新職業加快成長。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絡主播……如今,這些職業就業容量大、進入門檻低,靈活性和兼職性強,成爲穩就業、穩增長的堅實力量。今年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調查失業率平均爲5.4%,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來之不易的就業形勢,與新職業打開就業新空間的貢獻密不可分。

就業爲民生之本,是經濟的“晴雨表”。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就業大局保持穩定。但也要看到,今年就業形勢依然比較複雜,重點羣體就業仍面臨一定壓力,特別是今年高校畢業生總量達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發揮新職業擴容就業的作用,對保持就業持續穩定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持續發展壯大各類新產業、新業態,鞏固拓展各種靈活就業模式,讓新職業成爲就業“蓄水池”;另一方面,要在權益保障、人才培養、職業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新職業的社會認可度和接受度,讓更多有意願從事新職業的勞動者有渠道、有能力參與進來。

讓新職業更好更快發展,也需要相關配套政策保駕護航。去年多部門聯合發佈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指出,探索適應跨平臺、多僱主間靈活就業的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政策,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保費繳納、薪酬激勵等政策制度。前不久人社部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也將“拓展新職業培訓,提供一批高質量培訓項目”納入其中。政策舉措密集出臺,映照着引導新職業規範健康發展的不懈努力。

新職業意味着新機遇。對求職者而言,順應發展趨勢,加強學習、提升自己,努力掌握與新職業相匹配的能力,抓住就業機會,才能在職業舞臺上綻放更多光彩,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力量

桂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