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陳明通赴美談兩岸 過得了華府跨不過北京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圖/本報資料照)

文/鄭文翔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於美東時間7月18日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表演講,其表示維持臺海現狀,有利東亞區域和平與繁榮,並指責北京無法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又拒絕臺灣不設政治前提談判以恢復兩岸正常交流的呼籲,導致兩岸政治僵局遲遲無法解決。陳明通呼籲兩岸應先有改善兩岸關係的決心,並透露臺灣願在確保國家主權與尊嚴的情況下,以開放的態度、更彈性的政策,思考未來雙方的互動。

陳明通在演講中,另外提到四點可供兩岸雙方參考的意見,以緩和目前呈現的兩岸僵局,並可藉此打開兩岸互動的另一扇窗。而這四條路徑,分別是「雙方先有改善兩岸關係的決心」、「各自尋求內部的共識與意見」、「停止對臺傷害的言論與作爲」以及「進行務實溝通對話」。

從演講內容來看,陳明通仍舊在闡釋蔡英文政府的兩岸政策與論述,其雖罕見地以民進黨政府的官員身份提及「中華民族」,並提到「兩岸和平」,因此給予外界民進黨政府向大陸「示好」的意象;但同樣的,在談論到臺灣的民主及法治、以及對中國大陸崛起後意圖改變全球秩序與對其內部的壓制等課題之時,批評的強度並未減弱,因此以演講的某些部分就評斷說是臺灣對大陸釋出善意,恐是以偏概全。

當然,陳明通此次赴美,本就帶着一定的任務與使命。這種做法,彰顯出兩岸關係實際上不單隻有「臺灣」與「中國大陸」兩個玩家,美國作爲臺灣長期以來「空想」的支持者,仍舊有其強大的影響力。

而陳明通此次訪美,放在中國崛起和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其實是爲了迎合美國的戰略需要,向美國這位「老大哥」表示願意爲美國充當馬前卒及奔走效勞的忠心,緩解美國對中國在區域快速崛起的焦慮。

赴美「報告」 緩解美方焦慮

事實上,陳明通此次赴美並不是首例,從陳水扁政府、馬英九政府到現在的蔡英文政府,陸委會主委都曾遠赴美國談論兩岸關係,或是向美國「表態」,實地與美國相關的各界人士溝通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臺灣的立場

蔡英文在陳水扁第一任期時,出任政黨輪替後的首任陸委會主委,並且「當好當滿」、做了整整四年任期。在2001年臺灣地方選舉後,蔡英文同樣應美國傳統基金會之邀,前往美國針對兩岸關係發表演說。

蔡英文當年的演講,主要是向美國表示,臺灣與中國大陸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有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與穩定,藉由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多邊架構以協助平衡兩岸關係,也可作爲兩岸貿易往來的適當架構及規範,並讓兩岸的經貿官員有機會進行互動,這種互動將有助於強化彼此的瞭解,建立互信;她也在演講中重申陳水扁提出的「四不一沒有」(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相當程度向美國「保證」臺灣不會輕舉妄動,以緩解美方對於陳水扁可能宣佈臺灣獨立的焦慮。

轉換到馬英九時期,其首任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亦曾於2008年8月前往美國訪問。賴幸媛在與時任美國聯邦衆議院外交委員會「西半球小組」主席安格爾(Eliot Engel)會面時表示,馬英九積極改善兩岸關係,推動包括週末包機、開放大陸人士來臺旅遊等措施,同時也致力促進兩岸經貿正常化。期待透過兩岸持續的對話與協商,解決各自關切的重要議題,營造有利改善兩岸關係的條件,進而創造兩岸良性互動之契機,爲兩岸人民謀求福祉利益

從賴幸媛的表態顯示,當時馬政府派她到美國「報告」,是安撫美國政府提出質疑與焦慮,保證臺灣不是要一面倒向中國大陸。

而在隔年7月,賴幸媛再次前往美國訪問,正時值馬英九政府開始推動《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相關事宜,她在這次訪問中對臺僑表示,ECFA並不是臺灣給大陸的「賣身契」、也不是臺灣經濟的「救命丹」,重點在於追求兩岸經貿的正常化。

從這些案例來看,陸委會主委前往美國訪問,不論是在重要智庫發表演講,或是與美國政界人士會晤,以及與臺灣僑胞見面,很重要的目的在於,兩岸關係當下或即將出現某些可能影響美國感受的狀況,臺灣必須去跟美國這樣一個表面上的長期堅定盟友,表達臺灣的立場,安撫其焦慮。

若無互信基礎 再多善意皆屬空談

可以說,由陸委會主委親自訪問美國,其實重點在於維護臺美關係,而兩岸關係並非相關任務的首要目的。因此,對於陳明通此次訪美,事後兩岸間的解讀仍是各取所需、各盡其用。有人認爲對於陳明通的演講必須肯定,但也希望臺灣能對兩岸關係做出更明確的定義;也有學者表示只要沒說到「九二共識」,即是沒有善意;大陸國臺辦主任劉結一則表示,必須再「聽其言,觀其行」。

不過,當前民共關係可謂僵冷至冰點,因此,雙方的任何舉措是否具有善意,常常是外界檢視兩岸能否重起爐竈、能否重新互動的依據。由此檢視陳明通在美演說內容,確實存在部分模糊空間。然而,看看如今斷了線的兩岸,究竟有無空間容得下「模糊」?民進黨政府與陳明通主委試圖在各種場合與論述中營造兩岸的模糊地帶,並希望中國大陸能夠摒除雙方爭議、拋棄任何前提與臺灣重啓對話,然而,目前看來中國大陸並不接受臺灣的這套路數。

2015年,蔡英文曾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表示將「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並表達對於「維持現狀」的態度。然而,待其贏得大選至今,並未真正建立當初所追求的兩岸關係,現狀也或多或少被民進黨自己打破。因此,無論誰代表民進黨政府去美國進行「報告」,對兩岸關係皆不會有實質的幫助。

美國不需要在兩岸關係中介入太多或蹚過多的渾水,只要在兩岸關係中獲取並保障其國家利益即可。然而,兩岸關係不同,只要民共之間不能建立起共同的政治基礎或任何共識,即便給出再多路徑、表現更多善意,都只會淪於假設和空談,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