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我的姐姐》導演殷若昕:希望更多女孩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

女性青春原生家庭、自我實現……正在上映的電影《我的姐姐》受到廣泛關注。統計數據顯示,電影在上映的第三天,累計票房突破3億,成爲清明小長假最受歡迎的影片之一。

影片講述了一位失去父母的姐姐,在面對追求理想還是撫養弟弟問題上,陷入親情羈絆個人追求的艱難抉擇。它是對於青年女性成長經歷一次深刻剖析,並且尖銳地觸及很多令人關注的社會議題

這是一部關於女性的電影,不加掩飾地呈現了“姐姐”這一性別所帶來的身份之痛。恰如影片中朱媛媛飾演的“姑媽”這一角色所言:“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這是一部關於選擇的電影。在“安然”和“姑媽”兩代“姐姐”的對比之下,我們看到了不同的選擇:“姑媽”選擇隱忍,而“安然”選擇抗爭

這也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面對姐弟親情與個人追求的撕扯,面對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安然”成長道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倔強後的不屈,掙扎後的前行。

爲此,記者專訪了《我的姐姐》導演殷若昕,同她聊了聊關於影片的思想與情感表達:關於女性,關於青春……

問:爲什麼選擇拍攝《我的姐姐》這樣一部電影?

答:從誕生到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刻開始,自我與家庭、自我與社會的關係便成爲我們無法逃避的話題。《我的姐姐》的劇本恰恰是這些話題的深刻體現,包含一個既微觀又宏大的世界,涉及女性成長、原生家庭、自我追求等諸多方面。當這樣一個劇本呈現在我面前,我便有了拍攝這部電影的衝動。我試圖以電影中一個女孩視角作爲槓桿,去撬動對於這些問題的討論。

問:希望通過這部電影對女性有怎樣的觸動?

答: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更多的女生看到有電影在書寫她們的故事,關注她們人生經歷中的痛苦和快樂、彷徨和迷茫、際遇夢想。《我的姐姐》中,張子楓所飾演的“安然”,也是成長中女性青年的一種縮影。我希望通過“安然”的故事,讓更多女孩認識到她們的職業規劃、人生方向,都應該由自己來選擇。

問:在影片結尾,“安然”似乎選擇和弟弟、家庭走向和解,這種故事安排是怎樣考慮的?

答:我希望影片能夠展現出愛的力量。在我的人生經歷中,也曾有過個人與家庭產生碰撞和矛盾的時刻,但更多時候,還是感受到家庭所帶給我的幫助和支持。我也想通過影片的結尾,帶來一種更寬泛的討論,讓觀衆能夠思考我們與家庭、與社會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

問:《我的姐姐》也對很多社會議題進行了直觀呈現,你希望藉此帶給觀衆怎樣的思考?

答:影片的故事雖然圍繞一個女孩展開,但所關注的對象並不僅僅侷限於女性。影片觸及更寬泛的社會議題,是希望可以藉此去呈現青年一代的困境。在青年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來自時代和社會的負重和壓力。面對成長困境,他們向上的支撐是什麼?掙扎的力量來自哪裡?追求的人生答案又在何方?這是我希望《我的姐姐》可以在觀衆中展開的更宏大的探討。

問:作爲一名青年導演,對自己的定位和電影的題材選擇是怎樣的?

答:我很喜歡講述自己周圍的事物,自己所看、所想的世界。我也一直在關注“人”,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人都會令我感興趣,並且有了解他們的衝動。因此,家庭也好,青年也好,在目前的創作階段,我都想去說一說。

問:近年來,我國的電影市場出現了一批關注青年成長困境的影片,如《嘉年華》《狗十三》《送你一朵小紅花》等,如何看待這樣一種趨勢?

答:作爲一名年輕的電影創作者,處在我現在的年齡階段,總是會不斷地回望青春。在我看來,青春階段建立自我和價值觀的過程是迷人的,青春階段所遭遇的動盪和挫折影響也是巨大的。我想,可能是因爲我們的青年創作者越來越多了,便出現了更多電影去介入到青年題材的主題表達中。

問:《我的姐姐》中演員也多以青少年爲主,同他們合作有怎樣的感受?

答:非常開心。他們很有活力,也有很多新鮮的想法。和自己20歲時相比,在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時代的變化,我在和這些青少年演員的交流中,經常會碰撞出新的火花

問:接下來的電影還會繼續關注女性和青年題材嗎?

答:會的,我會繼續關注。

出品人:趙承

監製鄔煥慶

統籌:吳晶林暉

記者:王鵬徐壯

編輯楊洋

圖片來源網絡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