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拼十年落地生根 樺島泰貴用烏龍麪感動臺灣客人

樺島商事董事長樺島泰貴

記者蕭婉寧專題報導攝影帶着找夢想的心,樺島商事董事長兼土三寒六烏龍麪店創始人樺島泰貴10年前從日本來到臺灣學習中文,除打開視野以外,也找到未來的方向,如今他已能說上一口還算流利的中文,成爲「半個」臺灣人。他透露,「剛踏上臺灣這塊土地時候,我覺得這裡像極了日本的昭和時代感覺十分質僕,非常舒服。」

▲每條烏龍麪條都堅持手切、現洗。

談起當初會決定開全臺第一家烏龍麪專賣店原因,樺島泰貴則說:「來臺灣時發現夜市裡有些攤販會賣鍋燒烏龍麪,同時少數臺灣的日本料理店也會賣烏龍麪,但覺得這些烏龍麪品質都不好,因此想做些好吃的烏龍麪給臺灣人認識。」

當時身處在日本拉麪店在臺蓬勃發展,卻沒有任何一家專門的烏龍麪店,樺島泰貴在地方看到烏龍麪在臺灣的商機,因而決定要開設烏龍麪專賣店,一方面當時臺灣確實有市場卻沒有人開創,另一方面樺島泰貴也想透過烏龍麪來宣導日本「健康飲食」的文化

目前土三寒六已經開展了4家分店,然而日式的烏龍麪也開始大舉進入臺灣市場,樺島泰貴認爲,近幾年臺灣人的飲食習慣大幅的改變,也日漸重視健康,因此烏龍麪的清淡湯頭少油的製造方式變得十分受歡迎,而且他預期這塊市場成長空間還很大。

◄特別從日本買來的佈網用來撈麪,以免面體受傷。

然而,樺島泰貴也認爲市場會往高低兩個極端走,不太會有中間值,比如像是最近很受歡迎的連鎖烏龍麪店丸龜制面,快速、便利就是它的優點,而反觀土三寒六走的就是比較細緻、口味選擇也比較多,這兩種不同的走向,也將是臺灣未來烏龍麪市場的主流。

來臺近10年的樺島泰貴對臺灣文化既習慣也喜歡,他說:「臺灣人重視大方向比較不拘泥小細節。」因此只要方向對了,大致上所做的事情也不會有太多的偏差,不過他也笑着說,因爲自小接受日本文化,至今對於細微處還是很要求,比較「龜毛」了點,這也是比較難被同化的地方。

►堅持要用手測試烏龍麪的軟硬,樺島泰貴笑稱,這是和烏龍麪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