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相印 見證古滇國燦爛文明

考古人員雲南晉寧河泊遺址發現的甕棺(羣)。(中新社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發掘現場。(中新社)

滇池湖畔昆明晉寧縣,2000年前滇國都城範圍內,40艘古滇特色畫舫戰船同時啓航,遠處就是昆明市區。(中新社資料照片

「滇國相印封泥的出土,從實物史料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中新社)

在雲南省李家山出土的西漢時期的銅貯貝器,推測來自雲南古滇國。(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考古人員在雲南晉寧河泊所遺址進行發掘工作時,發現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的甕棺、房屋灰坑灰溝等衆多遺蹟;其中,「滇國相印」封泥的出土,是繼1956年在晉寧石寨山出土「滇王之印」之後,古滇國重大考古發現,從實物史料上更進一步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

古滇國是雲南歷史上創造過燦爛文明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爲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長期以來,由於考古資料匱乏,外界對古滇國文化認知極爲有限。歷代典籍文獻對雲南古代的歷史記載甚少,見於漢代司馬遷《史記》中也只有寥寥數語。自漢代以來的2000多年間,由於沒有新的資料,學者對「滇」是否存在保持懷疑。

1953年7月,籌備雲南省博物館的考古學家李家瑞收到昆明一位古董商送來的幾件青銅器要求鑑定。1954年秋天組織人員到青銅器出土的晉寧進行調查。1956年,在晉寧石寨山,考古隊發掘出土一顆金質印章,印文篆書「滇王之印」四字,規格是正方形邊長2.4公分,通高1.8公分。2000多年前的古滇王國的神秘面紗就此被掀開。

2017年在晉寧區滇池東南岸的上蒜鎮上西河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出土了漢代的9個水井,認爲這個地方很有可能就是一個聚落遺址,極有可能是古滇的都城遺址。

滇王之印 在昆明出土

據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龍介紹,河泊所遺址位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河泊所村,北距1956年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僅700餘公尺。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考古發掘共揭露出22塊田塊、24條道路、4座水井、1座窯址、84條溝、228座灰坑、12座土坑豎穴墓、19座房屋以及200餘座嬰幼兒甕棺葬。

研究發現,遺蹟共分爲三個時期。其中,時代最晚的爲田塊和道路,屬於明清時期,主要出土鐵釘鐵片瓷片等;第二個時期爲漢晉時期,主要包括廢棄的河道堆積、20餘座灰坑及窯址,出土遺物有封泥、陶瓦以及裝飾品殘件等。

第三個時期屬於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發現了甕棺、房屋、灰坑、灰溝等衆多遺蹟,出土有陶釜紡輪等陶製品骨錐、骨鏃等骨製品,玉環玉鐲磨石等玉石製品,另有少量的銅鏃、銅片及臂甲等。

滇國相印 補記載缺失

此次出土的甕棺(陶釜)數量衆多,研究人員從已經清理的20餘個陶釜來看,所有陶釜內均有小孩的遺骸,且年齡均在1歲以內。這在石寨山文化分佈區內屬首次發現,對葬俗的認識有更多瞭解。

考古人員在廢棄的41號河道中清理了90號灰坑,還發現了「滇國相印」、「王敞之印」和「田豐私印」等封泥。「滇國相印」封泥的發現,爲了解滇國附漢後的政權性質、行政模式和職官制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線索。不僅彌補了古代文獻關於古滇國史蹟記載的缺失,且從實物史料上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

蔣志龍稱,這標誌着漢武帝在設立益州郡、賜滇王王印的同時,也設立了「滇相」,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體系。從現有材料推測,早在2000多年前,滇中地區就已經納入中原王朝的行政管理體系之中。

小靈通 古滇國

古滇國代表着雲南古代文明之光,在中外歷史學家的眼中,始終是一個難以解開的結。歷史記載,西元前278年,楚國遣楚將莊𫏋率領一支隊伍到達滇池地區,征服當地人後,由於歸路被秦國所斷,被迫留在滇池周邊,後來與當地人融合建立了滇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爲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就在司馬遷將它載入典籍後不久,滇國就銷聲匿跡,再沒有蹤影,沒有傳說,沒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去了那裡,像一個亙古的謎。(林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