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星開講|陳星燦:以考古之光,照文明之源

核心閱讀:

考古魅力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出現在眼前的東西是什麼,會讓你永遠處於期待之中。

考古是一門“發現”的學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探究中華文明源頭歷程中,我們的隊伍日益壯大,各學科專家一起攻關,更好地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陳星燦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間,滿載挑戰和收穫的2020年即將走到尾聲。在歲末年終之際,人民網文娛部推出“文藝星開講”年終特別策劃――“收穫2020”,邀請文化領域具有代表性影響力名人,聆聽他們這一年的感悟與心聲,回顧這段不平凡的時光,感受文化賦予人的精神力量

第五期邀請的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2020年,“考古中國”發佈多項重要考古成果,啓動實施夏文化研究(2020-2024)等7個重大項目;浙江井頭遺址、河南二里頭遺址等考古發掘取得重要發現……叩問厚土、仰望星辰,廣大考古工作者既着眼當下、又謀劃長遠,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

人民網文娛:“考古中國”今年通報了多項新發現,其中哪一項讓您印象最爲深刻?

陳星燦:今年每一項新發現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考古新發現雖然是今年向社會公佈的,但其實每一項背後都有着漫長的發掘和研究歷程。而且發掘如果花上一年,做研究的時間會更久。考古本身是一門“發現”的學問,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了發現,我們才能說話;沒有,我們就說不了。我們每一個階段的結論的背後都是證據。

考古的魅力在於,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出現在眼前的東西是什麼,也很難發現完全重樣的東西。有時候,在你心中多年懸而未決的一個疑問,可能在下一次發掘時,就得到答案了;腦海裡一個未經證實的猜想,突然就被證實了,可能還是一位千里之外的同仁,他發掘到了某樣東西,就把你自己的猜想給證實了……考古就是這樣,讓你永遠處於期待之中。對於考古人來說,前面永遠都有下一個新發現。

人民網文娛:考古發現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歷史脈絡,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您認爲這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陳星燦:考古實證了中國有五千多年綿延不斷的文明史。衆多的考古發現充分證明了多樣的地區文化傳統的存在和多區域文明的共同發展,不僅使我們對於中國古代文明形成和早期發展時期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也很大程度上改變着我們的歷史觀

而且,考古不但可以證實文獻的一些記載,還能重建甚至復原那些被文獻忽略的過去。雖然夏商時代的晚期已經出現文字,但是要了解這段時期的歷史,僅靠文字是遠遠不夠的,舉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是需要考古學家不斷地發掘,才能把消失的歷史拼湊出來。可以說,沒有文字記載的史前史,幾乎全部要依賴考古學家的辛勤勞動;有了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也因有了考古的參與而變得更加立體

因爲我國古代歷史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還有很多細節尚待釐清,所以探究文明源頭的工作我們會繼續做下去。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將繼續推進,隊伍也日益壯大,匯聚了各個學科的專家。從最初的幾十人,到現在一共幾百人,大家一起攻關,更好地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人民網文娛:如今,考古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您認爲應該如何更好地向大衆科普考古知識?

陳星燦:考古是一門非常嚴肅的科學。廣義來講,它屬於歷史學,但又和一般意義上的歷史學不一樣。考古主要是通過實物進行研究,而不是書籍上記載的內容。比如說,我們如果挖掘出了人類的遺骸,就要研究這個人的性別健康狀況等,還會涉及到DNA的鑑定、病理學的研究……可見,考古學離不開多學科的合作。只有多多接觸,多去看一些有關考古的書籍,你才能對考古學有一定的認識。我想,如果接觸得少、讀書也不多,不要說考古了,任何一門學問,你都很難對其有深入的瞭解。

人民網文娛:如果請您寄語年輕一代的考古工作者,您想對他們說什麼?

陳星燦:與其他學科相比,我們國家的考古學其實還是比較年輕的,到明年也才一百年。廣袤的大地之下還有很多未知等着我們去探索,希望年輕的考古工作者都能好好地把這門研究做下去,並且比我們這一代人做得更好。

延伸閱讀:

莫言:“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遲子建:在煙火漫卷中,聆聽人民心聲

馮驥才:用“兩支筆”寫《藝術家們》

王旭東:讓600歲故宮有更多“打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