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熟女、大叔瘋手作 揪出好生意

文/黃靖

臺北市通化街上一間被綠色植物包圍的小小店「好好生活」,老闆也是荷意生活總經理侯西添,正優閒地坐在原木桌前,手舉得高高地,順時針圈圈繞着,將鶴嘴銅壺裡91度C的熱水,緩緩衝向自家輕烘焙的「日曬藝伎咖啡上。

侯西添是國揚建設、漢來飯店創辦人西峰二哥,自己也經營了一家紡織廠,他每天都要在這裡先喝一杯手衝的咖啡,再開始一天的生活,但多數時候都是荷意生活品牌總監王雅婷幫他沖泡

「着迷起來時,是我拿起壺就會想畫圈圈,就算倒白開水,也會一直畫圓圈,」王雅婷笑說。

療愈新詮釋不是修補,而是填滿

由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創立、研究華人未來生活形態與消費趨勢龍吟研論營運總監李竺姮分析,當你很專心投入在「手作」上,且不斷重複動作時,其實是透過手作過程和自我對話,同時也在進行自我療愈,包括切菜、做木工都是。

自己的傷自己療愈,「我們夢想是如果有再大一點的空間,就可以讓客人用工具自己衝咖啡,」侯西添說。

和過去壓力一大,就結伴K歌、狂購物,或是購買可愛玩偶的療愈不同;現在忙碌的上班族熟女、中年大叔們,開始着迷的是各種手作,從料理、榫接木工、金工,到深陷在生命力十足的魚菜共生裡。但說是療愈可能還不夠精準,不足以解釋這波手作趨勢。

療愈不再是修補,它的全新詮釋,是填滿。

「過去的休閒是在『丟』,丟掉壓力、丟掉不好的,可是這兩年我們發現休閒的意義在改變,還有加法原則,大家要填補一些日常所缺的,」李竺姮說,例如工作中得不到,因而常感到挫折的成就感、主控感和優越感。當然,還有透過將休閒做得很拿手後,能證明自己有更多元生活的可能性。而在龍吟剛發表兩岸共189位消費者深度訪談後的研究後,發現「手作」就是在旅遊、運動之外的重要休閒。

休閒不得閒愈累愈做,驚喜愈多

在這家被花木香氣包圍的小店,手衝咖啡架是王雅婷用銅敲打出來的,原木桌上一盆多肉植物是她自己栽種,植物旁純白色香氛蠟蠋她做的,一擡頭,掛在牆上栽滿綠色植物的花圈是她自己繞,架子擺放的純銀首飾也有幾樣是她的作品,架子下方的柿子柚子果醬......都是她自己熬煮的成品

每一種手作,都讓王雅婷有不同程度的療愈及成就感。

本來不愛碰土的王雅婷,很害怕泥土沾在手上髒髒感覺,只喜歡製作乾燥花,但直到有一位朋友要出國,將家裡植物「託孤」給她後,纔開始不得已去照顧。「好像回到小時候泥巴的感覺哦!」王雅婷露出孩子般的靦腆笑容,綠色植物更有生命力,她指着桌上的多肉植物笑說,「你看,這裡居然開了一朵小花,每天都有小驚喜。」

而製作金工時,拿着沉重的鐵錘銀粒開始敲打,則是一種發泄,「敲完,生活裡的負面情緒也不見了。」

對王雅婷來說,姊做的不是手工藝,而是美好生活…(本文截自財訊495期,詳全文)

相關報導明星加持 克勞蒂杯子蛋糕紅到對岸療愈商機當道 成人着色書狂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