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批量復活”,誰在背後鼓譟

來源:半月談

奧賽成績曾一度是小升初“掐尖”的參考。近年來,在多重禁令之下,小升初走向免試就近入學和全面搖號陽光招生時代,也給“奧數熱”降了溫。

而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在短暫沉寂之後,改頭換面的奧賽在有的地方捲土重來。一時之間,“奧賽可能影響小升初”的論調在部分機構中傳開,引起家長蜂擁爲孩子報名。不少人質疑:這難道代表剛施行1年的小升初全面搖號政策有所鬆動?競賽優勝者真的有特殊渠道進入優質中學嗎?

假期哭泣的孩子

1密集“測評”,實與奧賽無異

“海峽杯、海都杯都開始報名了,同學們儘量多參賽,纔有機會在德旺杯和延安杯中勝出,跨進知名初中的門檻”“華數之星初賽成績已出,入圍的同學可關注我們新開的特訓班”……

近期,類似的“勸賽”“接龍”消息在校外培訓機構的家長羣裡刷屏。有培訓機構整理出一張賽事時間表,曾被喊停的各類盃賽批量復活”。這些賽事多數被冠以“測評”之名,如世界少年奧林匹克思維能力測評、IMC國際數學交流活動測評,此外還有“華數之星”青少年數學大會、海峽兩岸青少年(數學)思維能力文化交流活動等。實際上,這些測評、活動與奧數競賽無異。

點開某些賽事的報名鏈接之後,半月談記者發現,除了交普遍爲150元的報名費之外,還有附帶集訓課程推介,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多人團購還可享受優惠。

當問到爲何在小升初全面搖號後還要參加奧賽時,機構裡的老師表示,盃賽復甦說明政策在變,說不準小升初後續還會有怎樣的變動。在這些營銷話術下,報名參賽的家長不在少數,一場奧賽分年級建立數個家長交流羣,每個羣動輒三四百人。

家有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家長林女士告訴半月談記者:“孩子週末不是在上奧數培訓班就是在去考試的路上,經過初賽後進行復賽,就被接二連三的賽事信息裹挾其中了。”從去年底開始,爲升學做準備,她已給孩子報名了近10場競賽,幾乎每週末考一場。

“看到其他孩子紛紛報名參加,我們也生怕錯失機會。”這是多數家長的心聲。他們同時也擔憂孩子的身心健康:升學的壓力似乎並未減,孩子在課業之餘還需應付高強度題海戰術

2重點中學成“操盤手”?

自2014年起,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將競賽成績作爲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參考。爲何屢次明令禁止,奧賽與升學之間仍存想象空間?半月談記者發現,奧賽的主辦單位除培訓機構之外,還有不少中學的身影。一些數一數二的優質公辦民辦中學成爲盃賽的主辦方基地校。

在福建福州,“延安杯”是名氣較大的杯賽之一,由排名第一的公辦初中福州延安中學教育集團主辦,已經延續了5屆。坊間傳聞,取得優秀成績的學生有望進入延安中學。2020年小升初全面搖號的風口下,“延安杯”被臨時取消,而今年又得以復辦。

此外,剛創立3年的民辦校福州現代中學,連續兩年質檢成績奪得全市第一,這匹“黑馬”進入不少家長的備選名單。從2019年起,現代中學成爲“中科杯”的辦賽基地,向全市四年級及以上的小學生開放報名,通過初賽、複賽篩選學子進入冬令營訓練。

近幾年,福州不少初中學校開展短期的冬令營活動。“吸引好生源”幾乎是所有辦賽學校的初衷。

這些辦賽學校領導告訴半月談記者,競賽復辦均經過教育部門批准,爲社會選拔和培養具有奧數天賦苗子。招生負責人表示,雖然是百分百搖號,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雙向選擇,即便不敢保證錄取概率多少,學校還是希望有更多優秀的學生來報名。

學校曖昧不清的辦賽風氣被機構加以利用解釋,給衆多學生家長提供聯想和期待。不少家長寧可信其有,感覺讓娃多幾張獎狀和證書總不是壞事。同時,他們也感到迷茫:“雖然已經施行陽光招生政策,但學校辦賽是否意味着升學還有其他渠道?”

3傳遞明晰信息,避免人心浮動

針對奧賽復甦的原因,半月談記者採訪了福州市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堅決否定了“批准復辦”一說,並反覆強調,奧賽成績不可能與小升初掛鉤,將一貫執行免試就近入學和全面搖號政策。

當前,優質生源選拔成爲學校之間激烈競爭的主要手段,在正規“掐尖”大門關閉後,奧賽被學校視爲選才的可能性通道。同時,學校辦賽的現象也被培訓機構當作商機大肆炒作。

受訪資深教育人士均表示,將競賽與升學掛鉤是一種“唯升學論”的錯誤辦學導向。教育部門不能違規批准組織名單之外的競賽活動,更不能縱容校外培訓機構和學校之間達成某種“默契”,利用家長對招生政策瞭解的不充分,誤導教育選擇。

“奧數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是有益的,但與升學掛鉤則可能損害孩子身心健康,衝擊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洪志忠認爲,教育部門應將更爲權威明晰的招生政策信息傳達給社會,避免人心浮動、無所適從。同時,堅決制止不合規行爲,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

這些年,一些熱詞,像“雞娃”“內卷化”“內部踩踏”等,都反映了當前中國家長嚴重的教育焦慮,這不僅是教育內部的問題,很多時候也是社會問題的傳導。洪志忠說,家長應剋制功利性衝動,避免將自身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多從教育規律出發提供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