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辭職將引發怎樣的經濟震動?

(原標題:安倍辭職將引發怎樣的經濟震動?)

安倍突然宣佈辭職,令日本國內輿論倍感意外,日本股市債券期貨市場應聲下跌。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召開新聞發佈會表示,因發現舊疾潰瘍性腸炎復發,爲避免個人健康狀況影響執政,決定辭去日本首相的職務

安倍突然宣佈辭職,令日本國內外輿論倍感意外,日本股市、債券期貨市場也應聲下跌。消息發佈後,日經225指數短線跳水,一度跌逾2.5%。

時下,日本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特別是受疫情影響,日本一二季度GDP均出現大幅度下滑。有聲音認爲,安倍此時辭職將對日本經濟造成不小的影響。

股市反應明顯,東京兩大股指均下跌

安倍晉三的本屆任期將於2021年9月結束。2006年9月,安倍第一次擔任日本首相;2007年9月,安倍因身體健康原因辭去首相職務;2012年12月,安倍再次出任日本首相,連續執政至今。本週一,安倍晉三累計連續在任首相天數達到2799天,打破了其叔祖父佐藤榮作半個世紀前創下的連續擔任首相時間最長的紀錄,成爲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安倍辭職的消息傳出後,日本股市兩大股指顯著下跌。日經225指數開盤小幅上漲,午後突然轉爲下跌,由23300點以上迅速跌破23000點關口,最低跌至22595.79點,跌超700點。截至8月28日收盤,日經225指數收於22882.65點,跌326.21點,跌幅爲1.41%。

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指數收於1604.87點,跌11.02點,跌幅爲0.68%。當天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市場33個行業板塊多數下跌,信息通信、倉儲運輸、電氣設備等板塊跌幅靠前。

匯市方面,美元對日元匯率由106.8左右急跌至106.0附近,截至北京時間15時45分,美元對日元報106.03,跌0.5%。

“安倍經濟學效用見頂,疫情重創日本經濟

2012年底上臺後,安倍晉三提出了一系列經濟新政策,被稱爲“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安倍經濟學被概括爲“三支箭”:第一支箭是以量化寬鬆爲主的金融政策,將通脹目標設定爲2%,以及實行無限期貨幣寬鬆;第二支箭是以擴大公共支出爲主的財政政策;第三支箭是以振興民間投資爲主的經濟增長政策,當時提出的目標爲三年內民間投資增至70萬億日元。

日本經濟此前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安倍上臺後的首要任務是讓日本擺脫經濟近乎停滯和持續通縮的局面。因此,安倍經濟學在執行前期很快奏效,尤其是前兩支箭效果顯著,推動日元快速貶值以帶動出口增長,日本GDP自2012年起出現了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首次的持續正增長。

但自2016年開始,寬鬆貨幣政策效應開始見頂,2016年日本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延續至今。但通脹目標遲遲沒有實現,市場信心不足,實行負利率後貨幣政策手段不多,有觀點認爲日本陷入了“流動性陷阱”。

在貨幣政策空間縮小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加大財政刺激力度,但這一舉措的負作用是政府債臺高築。日本是目前公共債務佔比最高的國家,據IMF數據,2018年日本債務總額佔GDP比重爲236.6%,2019年爲238%,債務已經超過經濟總量的兩倍。

安倍經濟學的效用在減小,再加上日本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日本經濟增速自2018年開始放緩。根據IMF數據,2017年日本實際GDP增長2.2%,2018年大幅降低至0.3%,2019年增速仍在1%以下,爲0.7%。

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日本經濟更是雪上加霜。8月17日,日本內閣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日本GDP環比下降7.8%,按年率計算下降27.8%。這是日本GDP連續第三個季度陷入萎縮,萎縮幅度創1955年有記錄以來最大。2019年第四季度,日本實際GDP環比下降1.8%,今年一季度環比下滑0.9%,再加上二季度環比下降7.8%,連續三個季度的跌幅相當於抹去了“安倍經濟學”以來的大部分增長。IMF在今年6月發佈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中,將日本列入深度衰退國家之列,預計2020年日本GDP將下降5.8%。

爲了抗擊疫情對經濟的打擊,日本政府在今年4月、5月相繼推出兩份大規模刺激計劃,金額合計達到2.2萬億美元,相當於日本GDP的40%。兩份計劃的內容包括向家庭派發現金、爲受到疫情重創的小型企業提供貸款以及大規模的直接支出。這無疑將會進一步提升日本的債務水平,IMF預計,2020年日本債務總額佔比將增至268%。

安倍辭職會對日本及周邊經濟體產生哪些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關照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安倍2012年上臺之後實行的經濟政策涵蓋內容非常廣,包括宏觀經濟政策、金融政策,以及一些產業政策,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大部分國家造成嚴重衝擊的背景下,日本實際上一直沒有走出經濟低迷的狀態。

另外,安倍上臺這八年來,經濟政策整體上更加具有國際視野。無論是安倍強力推出的跨太平洋協定(TPP),還是日本與英國、歐盟簽訂的自貿協定,還有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等,這一系列區域間經濟合作的推進,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是安倍在去試圖改變日本的外部環境

關照宇提出,安倍的辭職對於日本經濟的影響,主要關注三個方面。首先是在後安倍時代,“安倍經濟學”的政策會不會得以延續;其次,接任者是否會繼續推進像安倍這樣比較重視國際經貿戰略的政策;另外,還需要關注在疫情期間日本經濟已經遭遇重創的情況下,政壇變動帶來的疊加衝擊,日本經濟的承壓力是否會受到影響。

關照宇表示,安倍突然辭職,實際上帶來了一個連鎖反應。過去八年安倍所做的一切努力——整合國內政治力量形成的權力集中局面可能面臨崩塌,這之後權力就面臨着分散和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國內政治可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日本的外交決策,勢必會壓縮對外經濟政策的空間,也會傳導到日本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與貿易關係上來。這對RCEP以及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又會帶來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這是安倍突然離職給周邊國家帶來的影響。

安倍晉三上臺後中日關係有好轉趨勢。2018年10月26日安倍開啓訪華行程,這是日本首相七年來首次對中國的正式訪問,預示着中日雙方開始在更多的方面尋求合作,更是重啓擱置了5年的中日貨幣互換協議。

去年12月24日,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中國召開,安倍晉三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期待中日雙方加強合作。他提出,老齡化問題和環境問題是日本和中國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兩國必須合作。另外,在創新領域雙方也能加強合作,以此爲兩國以及地區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中日之間的貿易總額也在近年來持續增長,根據海關總署數據,自2016年開始,中國對日本的進出口商品總值每年保持正增長,從2016年的1.82萬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2.17萬億元,日本爲我國的第四大貿易伙伴。

安倍辭職後,繼任者能否繼續加深中日經濟合作,中日關係將走向何方,也是各界關注的一大問題。

胡錫進談安倍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