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男多次腦中風 竟是「罕見粒線體基因突變」作祟
▲蔡宗璋主任表示,粒線體基因遺傳形式爲母系遺傳,全來自母親的卵子。 (圖/臺中醫院提供,下同)記者趙於婷/綜合報導一名28歲男子清晨突然全身痙癴且意識不清,緊急至臺中醫院急診,初步診斷爲癲癇,但後續接連發生腦中風。收治病例的罕見神經退化疾病照護中心蔡宗璋主任表示,令人起疑的是,該病患雖有心律不整、糖尿病等常見腦中風病因,但是一個28歲年輕人就初次罹患腦中風,近兩個月內更是接連發生右、左大腦梗塞,這些病症發生在年輕人是很不尋常的。 追查其他罕見的腦中風病因才發現,該男子三次腦中風病史,第三次核磁共振結果發現前兩次的腦中風病竈竟然都復原良好,沒有造成嚴重的腦組織永久性缺損,加上患者宿有心律不整、年輕型第二型糖尿病、經常性頭痛,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病症卻很可能有個共同的病因,指向「粒線體疾病」。進一步安排「MRS核磁共振造影」特殊檢查後,證實患者腦梗塞病竈區域內的乳酸偵測值異常高,這個特徵符合粒線體疾病的表現,隨後安排粒線體基因檢測,檢查結果證實該患者有粒線體A3243G突變基因。 蔡宗璋主任解釋,當粒線體產生疾病時,症狀將遍佈全身,因此臨牀病症呈多樣性而無固定的表現型,但其中以高度耗用能量的器官最先發生症狀,例如腦部、心肌、骨骼肌、腎臟。▲粒線體產生疾病,以腦部、心肌、骨骼肌、腎臟等高度耗用能量的器官最先發病。而粒線體基因突變分爲遺傳型或是後天獲得型,而「遺傳型粒線體疾病」是政府公告的罕見疾病之一。 此病的遺傳形式爲母系遺傳,粒線體基因全來自母親的卵子。 若母親帶有突變的粒線體基因,即使自己終身無症狀,仍可藉由卵子遺傳給孩子。而每個卵子有多套的粒線體基因,帶有突變基因的母親每個卵子攜有突變基因的比率皆不同。 因此同母的兄弟姊妹臨牀表現型及初發病症的年齡差異很大。 至於該男子的粒線體A3243G型突變基因,也是發生在東亞人族羣中的粒線體基因變異型最常見之一。 蔡宗璋主任提醒,雖然粒線體疾病目前仍無根治方法,但可以控制血糖、控制癲癇發作及預防再度腦中風,而個人生活型態也會影響病症的表現,例如睡眠不足、熬夜、過度耗用體能、飲食不定的生活型態都會讓疾病快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