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加皮膚斑塊 恐患結節硬化症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現年18歲的瑄瑄自出生6個月開始,身上出現大面積白色斑點癲癇症狀,直到幼稚園時期癲癇不斷髮作,甚至一天發作至少20次,當天因適逢假期,家長將她一連轉了幾間醫院才找到大醫院急診室就診,開始接受檢驗與治療。

▲癲癇加皮膚斑塊 恐患罕見結節硬化症(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瑄瑄自述,小時候常常嘔吐、頭暈持續有去醫院,但自己直到國中才知道確診爲罕見疾病結節硬化症。因爲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血管纖維瘤」,讓臉部隨時都佈滿青春痘一般的泛紅顆粒,讓瑄瑄曾想要換張臉,而目前因病情控制良好,從前的頭暈症狀越來越少出現,人也跟着開朗起來。

臺灣小兒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王輝雄醫師指出,臺灣目前有400多位結節硬化症確診患者,其中90%有不定時的癲癇發作,雖可以抗癲癇藥物生酮飲食輔以治療,穩定或減少腦部放電狀況,但無法根治

結節硬化症是種罕見的顯性遺傳疾病,不同於其他疾病單一且明顯的徵狀,患者體內可能形成許多非惡性腫瘤部位包括腦、視網膜、皮膚、心血管腎臟及呼吸系統。

患者孩童時期,常見的三大徵狀爲癲癇、皮膚不規則白斑,及臉部血管纖維瘤,三大徵狀是家長初期觀察指標,經診斷即可確定是否患有結節硬化症。

王輝雄醫師提及,約10%的結節性硬化症病患,伴隨着腦室管膜下鉅細胞星狀瘤(簡稱SEGA),症狀有嘔吐、頭痛,或行爲、情緒上的改變,嚴重者可能因急性水腦症而猝死。現行標準療法手術切除,但由於腫瘤位置較深,切除手術難度高,若SEGA未完整切除,恐因復發而須再次進行手術。

而今年1月1日起,健保給付結節硬化症的標把藥物口服抑制劑,有利於控制病情,同時減輕家裡經濟負擔。王醫師呼籲,家長若觀察到孩子出現上述疾病症狀,儘快帶孩子就醫接受檢查,並接受適當治療。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