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考研政治理論終極預測模擬試題二

一、選擇題Ⅰ: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1~16小題,每小題1分,共16分)

1.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爲“宇宙之磚”,“萬物的始基”,“原初物質”的哲學是()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B.庸俗唯物主義C.近代唯物主義D.宗教哲學

2.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發展觀的鬥爭焦點在於()

A.是否承認聯繫的觀點B.是否承認發展的觀點

C.是否承認內部矛盾的觀點D.是否承認質變的觀點

3.在當今信息社會,現代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對信息資源、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在信息社會,智能化的綜合網絡將遍佈社會的各個角落。“無論何事、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人們都可以獲得文字、聲音、圖像信息。這說明()

A.信息社會使生產力的內容和性質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而徹底改變了生產關係的性質

B.在信息時代,由計算機網絡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成爲新型的社會基本關係

C.信息社會作爲一個新的社會形態的出現,將使網絡信息關係成爲社會的基本關係

D.網絡信息關係影響並推動社會經濟關係發展,但並不能成爲新型的社會基本關係

4.法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分析,他們將一個體重約70公斤的人分解爲鐵、鋅、磷、鈣、碳等化學元素後按市價估的價值進行計算,計算結果僅僅爲1000法郎。這一結果表明()

A.人的自然存在是沒有價值的B.人的價值不在於人的自然存在

C.人的社會存在與人的自然存在無關D.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有時是不統一

5. 資本主義的經濟細胞是()

A.勞動產品B.僱傭勞動C.資本D.商品

6.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徵是擴大再生產,這是由資本追逐剩餘價值的本性和競爭的外部壓力決定的。資本積累的實質是資本家用無償佔有的剩餘價值來擴大生產規模,從而佔有更多的剩餘價值。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關係是()

A.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B.擴大再生產是資本積累的源泉

C.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結果D.擴大再生產與資本積累沒有關係

7. 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加速了商品、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國際、國內流動,推動了跨國直接投資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發展和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的調整。區域經濟集團內部貿易比重上升,世界貿易中有50%以上是在各個區域經濟集團內部進行的。這說明()

A.各國參加區域經濟集團的出發點是超國家利益的區域利益

B.區域經濟集團的建立可以保持民族國家經濟主權完全獨立

C.區域經濟集團的建立和發展有利於區域經濟的發展,從而阻礙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D.區域經濟集團的建立使商品、勞務、技術、信息及資金等等生產要素超越國界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流動,使被國界分割的世界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聯繫起來

8.毛澤東全面闡述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特點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共產黨人>發刊詞》

C.《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D.《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9.無產階級政黨建立統一戰線要解決的是()

A.與資產階級關係的問題B.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

C.無產階級同盟軍的問題D.與農民階級的關係問題

10.面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種種困惑和問題,鄧小平言簡意賅地概括了社會主義制度本身所固有的質的規定性是()

A.最終廢除壓迫和剝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共同富裕

B.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

C.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爲主體,實現共同富裕

D.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11.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仍有兩面性,其表現爲()

A.革命性和妥協性

B.主動性和被動性

C.剝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進步性和頑固性

D. 改造性和被改造性

12. 我國在教育方面最根本的戰略指導思想是()

A.教育的大力發展B.教育的優先發展

C.教育的跨越式發展D.教育的適度超前發展

13.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問題的實質是()

A.階級矛盾問題

B.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具體的內部矛盾問題

C.民族衝突問題

D.階級鬥爭問題

14. 2008年10月14日,中國與俄羅斯兩國在邊界劃分問題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是()

A.位於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處的黑瞎子島的二分之一面積舉行交還中國儀式

B.兩國邊界劃分條約分別被本國政府、議會所批准

C.全面簽署兩國邊界劃分條約

D.兩國宣佈共建睦鄰友好邊界,設立邊界開發區

15.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正處在衝突和戰爭中的俄格運動員反站在領獎臺上相互祝賀,擁抱和親吻對方,體現的是奧運()

A.超越一切的人類和平精神 B.超越一切的人類友好、博愛與和平精神

C.超越一切的人類博愛精神 D.超越一切的人類友好精神

16.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形式有()

A.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B.轉包、出租、轉讓

C.股份合作、買賣自由、互換D.股份合作、轉包、轉讓、買賣

二、選擇題Ⅱ: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塗黑。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17~33小題,每小題2分,共34分)

17.“你永遠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辦法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後讓它爲我們所用。”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有()

A.一切從實際出發B.認識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

C. 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是統一的D.實踐主體能夠創造物質

18. 根據唯物辯證法的過程論()

A. 事物的發展是新事物通過艱苦的鬥爭不斷壯大並逐漸戰勝舊事物的過程,但由於條件的複雜性,發展的具體道路又是曲折的, 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前進也有倒退

B.發展僅僅是一種直線式的過程

C. 發展僅僅是迂迴、循環、曲折的過程

D. 我們既要對前途充滿信心,又對困難有足夠的估計,準備走曲折的道路

19.科學技術作爲生產力的特點有()

A.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它日益成爲生產力中的獨立要素

B.在投入生產過程之前,它還不是直接的、現實的物質生產力

C.在投入生產過程前後科學技術是潛在的,意識形式的生產力

D.科學技術對現實的作用必須通過滲透到三要素和管理過程中才能發揮出來

20.“克隆”、“轉基因”等生命科學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識可以創造物質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觀點

C.爲“世界統一於物質”提供了自然科學依據D.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創造世界

21. 生產資料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在勞動資料中生產工具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

A.生產工具是勞動資料中最重要的

B.是劃分各種經濟時代的主要標誌

C.生產工具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

D.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

22.壟斷利潤是指壟斷資本家憑藉它在生產和流通中的壟斷地位而取得的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它的來源包括()

A.壟斷企業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以及通過國家的再分配手段獲得的收益

B.通過壟斷低價購買非壟斷企業和小生產者的產品,掠奪它們的部分剩餘價值和價值

C.通過對外擴張、資本輸出、不等價交換等形式獲得的海外利潤

D.通過壟斷高價出售自己的產品,侵佔工人和其他勞動羣衆的一部分收入

23.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現代產權制度建立的意義是()

A.有利於維護財產權,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B.有利於保護私有財產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C.有利於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

D.有利於增強企業和公衆創業創新的動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礎和市場秩序

24.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於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這些體系都是以本國過去的整個發展爲基礎的,是以階級關係的歷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學的以及其他的成果爲基礎的。”就毛澤東思想產生而言,馬克思、恩格斯的這段話表明()

A.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和革命運動發展的需要

B.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的需要

C.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是中國革命實踐的需要

D.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是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的

25.中國的武裝鬥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爭,其主要原因是()

A.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的最廣大的動力

B.農民是中國革命軍隊的主要來源,人民武裝力量絕大部分是穿着軍裝的農民

C.農民是最聽黨的話參加革命的

D.中國革命武裝鬥爭主要是黨領導下的農民游擊戰

26. 在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時,毛澤東對我國基本國情的分析是()

A.中國是一個大國,經濟發展不平衡B.人口多,底子薄

C. 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生產力不發達

27. 鄧小平在中共八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黨的羣衆路線作了新的概括,表現在()

A.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

B.認爲人民羣衆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爲人民羣衆服務

C.黨必須密切聯繫羣衆和依靠羣衆,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養成爲人民羣衆服務的工作作風

D.認爲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於它能否採取“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方法

28. 寧要貧窮的社會主義,不要富裕的資本主義。這個命題()

A.本質上是說社會主義是窮的,沒有搞清楚社會主義的本質

B.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確立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迫切性

C.沒有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共同富裕

D.否定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一個本質區別就是消滅貧窮,消除兩極分化

29. 十三年來的實踐,加深了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主要是()

A.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爲指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B.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C. 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

D. 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30. 爲積極推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歷史進程, 我國外交工作的重點之一是爲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服務,工作側重點是()

A.堅決反對臺灣當局在國際上進行任何分裂活動

B.維護國際社會承認一箇中國的基本格局

C.鞏固制約“臺獨”的外部環境

D.打壓“臺獨”的國際活動空間

31.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本身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A.融資能力差

B.企業產業層次相對較低,不能消化漲價因素帶來的壓力

C.在員工權益保障、環保安全等方面有歷史欠賬,一旦強制社會責任便產生壓力與困難

D.企業增長方式粗放,不但給資源、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也直接影響民營企業的發展質量、效益、水平與抗風險能力

32. 胡錦濤指出,民族精神總是在歷史進步、災難考驗中發展變化得以昇華。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集中體現和進一步發展了()

A.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

B.黨和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C.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和當代中國人民的時代精神

D.改革創新精神

33.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爲實現農村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應遵循的重大原則有()

A.必須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B.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把維護農民根本利益作爲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C.必須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始終把改革創新作爲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

D.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堅持黨管農村工作

三、分析題: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和原理分析材料並回答問題,將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34~38小題,每小題10分,共50分)

3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今年3月初西藏拉薩發生了打砸搶燒的嚴重暴力事件,一些外國媒體在對這一事件進行報道時,出現了大量失實的報道,這些報道引發了境內外衆多網民的抗議。一些網民甚至自發建立了一個anti-cnn網站,意思是反對CNN不實報道。3月27日,在外交部例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有西方媒體提問:這個網站是否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秦剛是這樣迴應說:你提到的這個事情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值得在座的媒體進行反思和思考。你問是不是有政府的成分在裡面,你們應該看一看有的西方媒體的報道,這種現象難道還用中國政府去煽動嗎?這完全是中國各界羣衆對這種不負責任,違反職業道德的報道予以自發的譴責和批判。CNN是美國著名的新聞媒體,一直強調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報道新聞,但是在報道拉薩發生的暴力事件中,以CNN爲代表的部分西方媒體卻出現了大量失實報道。材料來源:2008年4月1日 中央電視臺網站

材料2:

新華網北京3月23日電 近日,數以萬計的網民聲援在中華網軍事論壇發起的“譴責CNN”的簽名活動,指責CNN網站及其他一些西方媒體在新聞報道中歪曲事實,偏袒在拉薩市打砸搶燒的暴徒,認爲這些別有用心的報道充分暴露了西方媒體所謂“客觀、公正”的虛僞性。目前,拉薩局勢已基本平穩,社會秩序已恢復正常。而此時CNN刊登的一幅照片顯示的卻是軍車在街上行駛,旁邊有一輛汽車在焚燒,前方則有人在奔跑。根據中國網民找到並上傳的原照片,圖片右面本來還有一些參與打砸搶燒的人向軍車投擲石塊,空中的石頭清晰可見。有網民稱,CNN對照片進行了剪裁,裁掉的是反映暴徒攻擊軍車的畫面。網民“三風”說,CNN這是在斷章取義,混淆視聽,他們用意何在?要想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材料來源:2008年3月23日 新華網

材料3:

中廣網北京11月9日消息:中國政府一貫尊重和依法保障在華外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有關“中國將在北京奧運會期間禁止外國人攜帶《聖經》進入奧運村”的報道“純屬謠言”。在11月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嚴正駁斥了一些西方媒體報道的所謂“《聖經》禁入北京奧運村”的傳言。在記者會上提出此問題的兩名外國記者一個聲稱此消息來自一些歐洲媒體,一個說在美國引起很大關注。而《環球時報》記者8日在調查中發現,在中國表明立場前,此消息在美國僅在一些小媒體間流傳,而且新聞來源都是一家名爲天主教新聞社的媒體11月2日的一篇報道。材料來源:2007年11月9日 中國廣播網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依據意識形態的本質分析上述材料。

(2)爲反對西方國家的失實報道、干涉我國內政的做法,中國堅持了什麼樣的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

3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新中國成立之後直到改革開放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我們對社會主義的本質以及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不清,錯誤地把社會主義要達到共同富裕理解爲大家平均,導致在收入分配體制上追求分配的平均主義,結果違背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規律,阻礙了生產力發展。鄧小平指出:“過去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 實際上是共同落後,共同貧窮,我們就是吃了這個虧。”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對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中共十三大提出商品經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實現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中共十四大則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規律認識的每次突破都推動了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深化。材料來源:2008年9月28日 人民網-理論頻道

材料2:

收入分配體制30年的改革再一次證明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收入分配體制的社會發展規律。在改革開放初期,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是在堅持公有制的前提條件下進行的,如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城市的承包制。相對於我國計劃經濟條件下長期實行的按勞分配的收入分配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城市的承包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但是,隨着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原有的生產關係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單一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爲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變革生產關係成爲改革的首要任務。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在堅持公有制爲主的前提條件下發展商品經濟。中共十五大最終確立了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所有制結構由單一公有制變爲堅持公有制經濟爲主的前提下發展商品經濟、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演進過程決定了收入分配體制必然隨之經歷單一按勞分配到打破平均主義,在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的前提下實行多種分配方式、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演進過程。摘自中國《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改革開放30年(1978—2008)》

材料3:

隨着我國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農村和城鎮內部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1978年,農村的基尼係數爲0.2124,城鎮的基尼係數爲0.16。根據國際標準,基尼係數在0.2以下,則居民收入分配絕對平等。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居民的收入分配非常平等。然而,隨着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進行,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開始擴大。農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在1985年出現一次跳躍,基尼係數由1985年的0.2267躥升到1986年的0.3042,上升34.19%。此後,農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平緩增長,到1999年達到0.3361,到2003年則達到0.37。城鎮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從1984年開始不斷上升,到1999年達到0.295,2003年城鎮基尼係數增長到0.295。

在農村和城鎮內部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出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城鄉收入比由1978年的2.57∶1增長到2003年的3.23∶1。全國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不斷增加,2004年全國的基尼係數達到0.4387, 已經超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水平。全國的收入差距擴大是由城鄉內部和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擴大引起的,但是城鄉內部和城鄉之間收入差距擴大則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現行收入分配體制不完善是導致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摘自中國《發展和改革藍皮書——中國改革開放30年(1978—2008)》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材料1、2,分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

(2)結合材料3,分析當前進行收入分配調節和實現社會公平的必要性與措施。

3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傢俱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繫的。對於中國共產黨說來,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成爲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連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着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爲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摘自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1938年10月14日

材料2: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根據實際創造出來的理論,從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中抽出來的總結論。我們如果僅僅讀了他們的著作,但是沒有進一步地根據他們的理論來研究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沒有企圖在理論上來思考中國的革命實踐,我們就不能妄稱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家。如果我們身爲中國共產黨員,卻對於中國問題熟視無睹,只能記誦馬克思主義書本上的個別的結論和個別的原理,那麼,我們在理論戰線上的成績就未免太壞了。摘自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 1942年2月1日

材料3:

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這是毛澤東同志在整風運動中反覆講過的。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摘自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分析毛澤東思想在中國的形成。

(2)簡述“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內涵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

37.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鄧小平從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高度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基本原理。鄧小平於1988年5月25日在《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一文中指出:“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就要肯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沒有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這就不但指出了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而且指出了我們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要經過一個歷史過程。

鄧小平還於1986年9月2日在《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一文中提出了“我們不會容許產生新的資產階級”的問題。指出:“致富不是罪過。但我們講的致富不是你們講的致富。社會主義財富屬於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第二是共同致富。我們允許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好起來,目的是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正因爲如此,所以我們的政策是不使社會導致兩極分化,就是說,不會導致富的越富,貧的越貧。坦率地說,我們不會容許產生新的資產階級。”材料來源:2004年8月20日 新華網

材料2: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不動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是我國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時期,是我國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的時期。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5933億元,比1989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9.3%,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電冰箱、洗衣機、彩色電視機、電腦這些20多年前許多人聞所未聞的電器產品,現在已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較寬敞的住房,個人擁有汽車等昂貴商品已經屢見不鮮。社會主義的中國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歷史和現實反覆證明,只有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才能從根本上把握人民的願望,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更多的主動和優勢,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材料來源:《人民日報》 2003年2月19日第二版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材料1,簡述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及其意義。

(2)結合材料1、2,分析爲什麼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

38.本題爲選做題,請在Ⅰ、Ⅱ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若兩題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試題的成績計入總分。

選做題Ⅰ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美國大選前夕,就美國政治經濟走向、大選可能帶來的影響等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馬里奧?特羅。 特羅認爲,美國遇到了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內部危機。這是一個始料不及的重大轉折,而且它還遠未結束。這場危機將對美國國內政治帶來重要影響,並將影響美國大選的結果。 至於金融危機對美國霸主地位的影響,特羅認爲,從軍事上講,美國的軍費支出遠遠高於排在美國後面的10個國家。對此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著名的軍費報告中已有非常明確的證明。正在傾覆的是美國在國際上的道德權威、文化權威。伊拉克戰爭所犯的錯誤已經削弱了西方第一大國的可信性,金融危機又將從總體上削弱被“一超獨霸”所強加的國際規則的可信度。

特羅認爲,美國總統候選人麥凱恩及其外交顧問卡根關於只有建立由美國領導的“民主國家聯盟”才能使世界民主化的想法,會因爲目前的危機而失勢。歐洲與中國可能會更加容易地與“回到”多邊主義方式的美國總統通過全球機構,開展國際合作。來源:2008年10月31日 人民日報

材料2:

歐盟委員會29日說,將於下月出臺一項內容廣泛的經濟復甦方案,並提出了四點框架性意見。這表明,隨着形勢的發展,歐盟正將注意力轉向實體經濟,嚴防金融危機升級爲經濟危機。發端於美國的金融風暴“登陸”歐洲已一月有餘,目前風暴遠未平息,而且正由金融行業向實體經濟擴散。歐盟委員會負責經濟和貨幣事務的委員華金?阿爾穆尼亞警告說,歐盟現在面臨的已不只是金融危機,而是嚴峻的經濟形勢,家庭、企業和就業均受到沉重打擊。歐盟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首度出現了環比負增長,而來勢洶洶的金融危機對支撐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三大支柱投資、消費和出口進一步形成打壓,令經濟形勢愈發嚴峻。材料來源:2008年10月30日 新華網

材料3:

美歐等發達國家的過度金融投機和過度消費,無疑是目前這場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美歐利用其在全球經濟和金融領域的統治地位,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已使他們遭受巨大損失。發展中國家要想不再淪爲發達國家的盤剝對象,就必須以這場危機爲契機,對現有的全球金融、貿易和貨幣體系進行徹底的重建。

全球金融、貨幣和貿易新體系必須體現發展中國家利益,必須改變發展中國家淪爲西方發達國家的危機轉嫁對象的現狀。改革首先從協調和管理全球經濟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開始,增大發展中國家在其中的發言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後不能再以貸款爲條件強迫發展中國家實施金融自由化、推行“經濟殖民主義”(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語)。世界貿易組織在多哈回合談判中,也應該多敦促發達國家削減農業補貼,不應再逼迫發展中國家開放金融等服務業市場。發展中國家還應該積極考慮以自己的貨幣代替美元,成爲結算貨幣。例如,從今年10月初起,巴西和阿根廷雙邊貿易將允許使用兩國貨幣支付結算,而非美元結算。烏拉圭和巴拉圭也可能會這樣做。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茹科夫最近也呼籲俄中貿易不再以美元進行結算。重建新體系的萌芽,可能已蘊含在這些舉措之中。材料來源:2008年10月22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分析當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面對的現實困難和深層矛盾。

(2)從當今世界南北關係現狀分析此次金融危機的產生原因。

(3)結合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體制的調整分析如何應對當前金融危機。

選做題Ⅱ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1:

1997年,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正式確立爲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治國方略。十年來,在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踐中,我們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發展道路,這就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此外,十年依法治國,我們在尊重保障人權、堅持依法執政 、加強民主立法、推進依法行政、改革司法體制、完善法律監督、實現公正司法、宣傳法治理念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描繪了繼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方面,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材料來源: 2007年11月6日學習時報

材料2:

在新世紀的征程上,黨的十六大即將爲中國的未來擘畫壯美藍圖。藍圖的實現,事業的推進,離不開一個莊嚴而神聖的名詞:法治。民族復興前景燦爛,依法治國任重道遠。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這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依法治國,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有着幾千年“人治”傳統的中國推進依法治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地方和單位,對依法治國重要性的認識還不深刻,有些公民甚至黨員幹部,法律意識不強,遵守法紀、依法辦事、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自覺性不高,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執法不公、司法腐敗的現象屢有發生。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大力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迫切而緊要的重大任務。材料來源:2002年10月24日 新華網

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結合材料1,簡述我國依法治國的含義、內容和重要意義。

(2)分析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期性。

一、選擇題Ⅰ

1. A【解析】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堅持物質本原這一唯物主義的共同原則。但在解釋物質本原是什麼的問題上,它們陷入了直觀性和猜測性,即把具體的物質形態“水”、“火”等作爲世界的本原。

2.C【解析】 唯物辯證法認爲雖然內因和外因都是發展的重要條件,但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是決定性的原因,因而把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的原因歸結爲事物的內部矛盾。而形而上學則否認事物的矛盾,尤其是否認事物的內部矛盾,往往誇大外力的作用。是否承認內部矛盾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鬥爭的焦點。

3. D【解析】 社會是人們相互作用的產物,其內容是在人的活動中所結成的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唯物史觀進一步對人們的社會關係加以區分,劃分爲兩類關係:一類是物質的社會關係,它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利益關係,即生產關係,亦稱經濟關係,這是社會的基本關係,它決定着其他的一切社會關係,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不可動搖的基本原理;另一類是由經濟關係所決定的派生性的關係。生產關係以及全部的社會關係是同生產力的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作爲一種物質交往關係,同生產力一樣,也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性質。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進行交往的媒介和手段也不斷地更新。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促進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來推動社會的發展。由計算機網絡所建立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新型社會關係,會對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能夠全方位地改變人們的學習與生活方式、交換與交往方式、消費與娛樂方式,變革思維方式,強化思維能力。但是,網絡信息關係最終還是由生產關係所決定,它不會成爲社會的基本關係。

4. B【解析】 人的自然存在指人自己的肉體感官和人得以生存的外部自然條件,它體現了人對自然界的受動性;人的社會存在,它體現了人對自然界的能動性。人的自然存在和人的社會存在的關係是後者包含、揚棄前者,前者從屬、附歸後者的關係。人的價值從根本上說,就在於人的實踐活動具有創造性。如果脫離人的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顯然是毫無意義的。

5. D【解析】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一切勞動產品都是商品,一切生產要素,包括人的勞動力在內,也都成爲商品。商品是社會財富的元素形式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是資本主義中最簡單、最基本的範疇,它包含着資本主義一切矛盾的萌芽。

6. A【解析】 資本積累是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主要源泉。如果說在簡單再生產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後,資本家的資本全部爲剩餘價值所代替,那麼在擴大再生產條件下,追加資本一開始就是資本化的剩餘價值。積累的追加資本,無非是工人過去勞動創造的剩餘價值。工人階級總是用他們這一年的剩餘勞動創造了下一年僱傭追加勞動的資本。追加資本分爲兩部分,一部分作爲不變資本,購買追加的生產資料,一部分作爲可變資本,僱傭追加的勞動力,兩者在生產過程中被合併在一起,從而實現了規模擴大的再生產。從這個意義上說,“積累就是資本的規模不斷擴大的再生產”。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前提,而擴大再生產是資本積累的結果。馬克思說:“現在,對過去無酬勞動的所有權,成爲現今以日益擴大的規模佔有活的無酬勞動的唯一條件。資本家已經積累的越多,就越能更多地積累。”這就是資本積累的實質。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選項。

7. D【解析】 區域經濟集團是指相鄰的若干國家結合成一個範圍較大的經濟區,它們之間通過簽署某種條約、協議而形成爲區域性一體化的國際經濟組織。區域經濟集團的宗旨是爲了增強和擴大集團內部的經濟實力,提高集團在國際經濟中的競爭力,爲集團成員國爭得更大的經濟利益。世界經濟格局的新趨勢之一是,在各區域經濟集團(組織)內部一體化向縱深發展的同時,區域經濟集團(組織)之間進行經濟合作、加強跨區域經濟聯繫的活動日益頻繁。歐洲經濟共同體各成員國之間合作的內容也因歐洲聯盟的成立、發展而不斷擴大,由最初只是單純的關稅和非關稅領域的合作及建立統一大市場的經濟政策協調,擴展爲經濟與貨幣、外交與安全、司法與社會事務的聯盟。1999年1月1日,隨着歐元的正式啓動,歐洲聯盟已形成爲一個真正的經濟聯盟。區域經濟集團的建立使商品、勞務、技術、信息及資金等等生產要素超越國界實現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流動,使被國界分割的世界市場在一定程度上聯繫起來。歐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爲世界多極力量中重要的一極,成爲制約和抗衡美國單極霸權的重要力量,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有利於建立多極世界新秩序。區域經濟集團化作爲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組成部分,必將增強世界經濟的活力,導致在世界範圍內社會生產力的極大提高。可以預見,在今後的年代裡,區域經濟集團化將會進一步發展。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8.C【解析】 1939年12月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這部著作的第一章就是寫“中國社會”,文章系統、科學地解決了中國社會性質問題,並分析了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和原因,反覆論述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總結了近代中國社會的六大特點。毛澤東強調,決定這些特點的,主要是帝國主義的勢力,這是外國帝國主義勢力和國內封建主義相結合的結果。

9. C【解析】 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爲了反對當前的主要敵人,逐步實現自己的歷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聯合的階級、階層、政黨或集團在一定的目標下結成的廣泛的政治聯盟。黨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從本質上講,就是如何爭取同盟軍的問題。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10. D【解析】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針對長期以來把計劃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的傳統觀念,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著名論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個概括從比社會主義基本特徵更高的層次,即社會主義發展的目的或目標層次上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的問題。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選項。

11. C【解析】 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民族資產階級雖然是革命對象,但因爲它具有兩面性,即既有剝削工人取得利潤的一面,又有擁護憲法,願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因此,我們把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當作人民內部來處理,用和平的方法解決了這個矛盾。這是我們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統一戰線,是階級鬥爭的一種特殊的不可缺少的形式。我們採取逐步改造的方法,也就是統一戰線的方法,即經過教育、說理、批評和自我批評來達到消滅資產階級又把這個階級的決大多數人逐步改造成爲勞動者的目的。因此C項爲正確答案。

12. B【解析】 十六大確立的正式教育發展戰略是“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的適度超前發展”是這一戰略正式確立前的一種初步提法。十七大指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跨越式發展”對教育而言不妥當。

13. B【解析】 在舊社會,民族問題往往是和階級矛盾混合在一起的。在新的歷史時期,民族問題的實質只能是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具體的內部矛盾問題,而不是民族衝突問題,各個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14. A15. B 16.A【解析】 時事題

二、選擇題Ⅱ

17. ABC【解析】 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你永遠不能控制大自然”是說人不能違反大自然的規律,要尊重自然規律,在這個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去認識自然,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的統一;而認識自然的目的在於改造自然,讓它爲我們所用。

18. ABD【解析】 事物的發展是新事物通過艱苦的鬥爭不斷壯大並逐漸戰勝舊事物的過程,但由於條件的複雜性,發展的具體道路又是曲折的,這是從內容上看事物的發展的;事物的發展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前進也有倒退,這是從形式上看事物的發展的,A、B是正確的,說明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B是直線論的觀點,C是循環論的觀點,直線論和循環論都是片面的、錯誤的。D是這一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19.BD【解析】 無論科學技術怎麼發展,它都不能成爲生產力中的獨立要素,因爲它不是一種實體性的要素,在投入生產過程前它不是直接的、現實的物質生產力,投入生產過程之後,它通過滲透到生產力的三要素和管理過程中才能發揮出巨大作用。

20.BCD【解析】生命科學的重大發展表明意識具有巨大的能動性,但這種能動性再大,不能是第一性的東西,它不可能創造物質,也不能突破物質世界的限定,如果說意識可以創造物質、可突破物質世界的限定,這就轉化爲唯心主義的觀點了,所以本題要排除選項A。至於選項D,是辯證唯物主義的選項,意識反映世界,同時在反映世界的基礎上創造世界,這是意識能動性的高度體現。所以本題選BCD。

21. ABC【解析】 在勞動力資料系統中,生產工具是勞動資料中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是主幹,是“骨骼系統”和“肌肉系統”,是其他物質資料成爲勞動資料的前提。生產工具是人所達到的勞動生產率的最重要標誌,也是衡量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但生產工具不能脫離其他勞動資料發揮作用,尤其在現代化生產中更是如此。生產工具和整個勞動資料系統的發展導致全部生產力系統的發展,新生產工具的發明導致勞動資料系統的出現,也就是新生產力的形成。所以,它是劃分各種經濟時代的主要標誌。江澤民指出:“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 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選項。

22. ABCD【解析】 壟斷利潤只能來源於工人和勞動羣衆所創造的價值和剩餘價值。具體說來,壟斷利潤的來源不外兩個方面:一是壟斷企業內部職工創造的剩餘價值,這是壟斷利潤的基本來源;另一個是存在於企業外部但通過價格等機制轉移到壟斷企業中的價值或剩餘價值,企業外部包括國內和國外。這種來源包括:第一,工人和勞動羣衆的必要勞動創造的一部分價值通過購買消費品時的壟斷高價轉化爲壟斷利潤;第二,非壟斷企業的一部分價值或剩餘價值通過購買生產資料時的壟斷高價轉化爲壟斷利潤;第三,小企業和小生產者的一部分價值或剩餘價值通過出售原材料時的壟斷低價轉化爲壟斷利潤;第四,社會已經形成的一部分價值和剩餘價值,通過資產階級國家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轉化爲壟斷利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23. ABCD【解析】 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包括物權、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等各類財產權。十六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現代產權制度有四大特徵:一是歸屬清晰,二是權責明確,三是保護嚴格,四是流轉順暢。前兩個特徵決定了現代企業制度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特徵,後兩個特徵說明了要依法保護各類產權,健全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推動產權有序流轉,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基礎。現代產權制度建立的意義是:有利於維護公有財產權,鞏固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保護私有財產權,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有利於各類資本的流動和重組,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有利於增強企業和公衆創業創新的動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礎和市場秩序。要依法保護各類產權,健全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制度,推動產權有序流轉,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CD選項。

24. ABCD【解析】 馬克思、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了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體系的產生都是有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毛澤東思想正是20世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與革命運動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具體來說,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包括:(1)物質條件: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2)思想文化來源: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3)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實踐。(4)國際背景:俄國十月革命開闢了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都是ABCD選項。

25. ABD【解析】 A項“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的最廣大的動力”、B項“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來源,人民武裝力量絕大部分是穿着軍裝的農民”、D項“中國革命武裝鬥爭主要是在黨的領導下的農民游擊戰爭”爲正確答案;選項C的主觀色彩太濃,參加革命的原因很多,因此C項應排除。

26. ABD【解析】 毛澤東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問題上,提出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來分析。他多次提出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中國是一個大國,歷史上形成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仍然存在;人口衆多,文化水平不高,科技水平更談不上;生產力水平落後,工業不發達,僅有的工業也以輕工業爲主,重工業幾乎沒有,雖然是農業大國,但仍然以傳統農業爲主。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這一基本國情出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鄧小平對中國國情的分析和論斷。

27. BCD【解析】 鄧小平在八大上對黨的羣衆路線作了新的概括:一方面,認爲人民羣衆必須自己解放自己,黨的全部任務就是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黨必須密切地聯繫羣衆和依靠羣衆,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養成爲人民羣衆服務、向人民羣衆負責、遇事同人民羣衆商量、和羣衆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另一方面,認爲黨的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於它能否採取“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方法。1962年初在擴大的中央工作全會上,劉少奇又進一步概括了羣衆路線的基本點:第一,信任人民羣衆,相信他們自己能夠解放自己,相信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第二,黨必須根據羣衆的實踐來檢驗自己的工作,黨的方針、政策、措施都必須“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D選項。

28. ABCD【解析】 “寧要窮的社會主義,不要富的資本主義”,這一觀點沒有正確理解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共同富裕,沒有搞清社會主義的本質,沒有認識到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一個本質區別就是消滅貧窮,消除兩極分化。認爲“窮”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說明我們雖然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但是對社會主義是什麼、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什麼的認識還不很清楚。這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確立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迫切性。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29. BC【解析】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在考試中,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常常以選擇題的題型交叉來考,本題即爲一例。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熟練掌握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而且要能把三者區分開來。選項A爲黨的基本綱領的經濟方面的基本目標,選項D爲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方面的基本目標,只有選項B、C爲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方面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因此,答案應爲B C。

30. ABC【解析】 D項包括在A、B、C項之中。我們反對臺灣參加任何以主權國家資格所能加入的國際組織,並不反對臺灣參與與其身份相符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活動。

31. BCD32. ABC33. ABCD 【解析】時事題

三、分析題

34.【答案要點】(1)意識形態(哲學、藝術、宗教、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又稱思想的上層建築或觀念的上層建築,是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從而也反映一定階級利益的觀念體系,社會的文化結構以意識形態爲主要內容。意識形態自覺直接地反映經濟和政治,因而具有階級性。這是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的社會意識形式的本質區別。在階級社會,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因爲在經濟上和政治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佔統治地位。某些西方媒體的新聞報道並不是價值中立,它們具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屬性,是爲一定的統治階級,爲某些反華機構、組織和利益集團服務的。

(2)獨立自主是中國對外政策的根本原則。獨立自主就是國家主權獨立,在對內對外事務中不屈服於任何外來的干涉和指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國際形勢的發展獨立自主地處理本國對內對外的一切事務。獨立自主是中國人民近代鬥爭歷史經驗的結晶,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國際鬥爭中的經驗總結,是中國對外關係所一貫堅持的,是有科學依據的。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須以國家利益爲最高準則。

【思路點撥】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隨着中國的穩步發展,國力增強,西方國家對中國內政的干涉一直不曾停息。反對干涉中國內部事務,一直以來是我國對外關係的重要工作。對此方面問題,考生可適當關注哲學中“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及社會功能”;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中“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的新表現”、“中國對外關係所堅持的根本原則”;以及鄧小平理論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等方面內容。具體要求考生做題時應在全面思考的同時,根據問題指向準確作答。

35.【答案要點】(1)實行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按勞分配的必然性表現在:第一,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根本前提。因爲它排除了依靠生產資料所有權不勞而獲的可能性。第二,社會主義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第三,舊分工引起的勞動差別和勞動還是個人的謀生手段,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因爲這要求在收入分配中承認勞動差別,體現勞動差別。

②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客觀必然性。分配是所有制的實現。以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相適應的。第一,所有制形式的多樣性決定分配方式的多樣性。每種所有制形式都有與之相適應的分配方式。第二,公有制經濟的多種實現形式即經營方式多樣性也是決定收入分配方式多樣性的重要條件。第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要求有與其相適應的收入分配方式。

(2)加大分配調節力度,理順分配關係,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促進社會公平的必要性表現在: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證,只有給勞動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②效率是實現公平的條件和基礎,效率低下,就會直接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增長,就不能或難以爲實現公平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困。③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前必須改革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構建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社會收入分配體系。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要處理好三個關係:①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的關係;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兩極分化的關係;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係。具體措施是:①保護合法收入②取締非法收入③整頓不合理收入④調節過高收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佔少數,中等收入者佔多數的收入分配格局。長期看,要做到以下幾點:

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要積極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理順分配關係,完善分配製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要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問題,由“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轉向“效率與公平並重”。

【思路點撥】分配製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妥善解決當前收入差距擴大,實行社會公平正義也是當前社會的熱點。材料1、2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於分配製度的實踐與理論探索;材料3則站在時代的高度以數據分析當前收入差距擴大的形勢,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要性。除了結合材料回答上述問題外,考生還可結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等內容進行準備

36.【答案要點】(1)矛盾普遍性包含着兩重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即處處有矛盾;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發展過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矛盾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本質,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有差別的根據。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表現在:①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是相互區別的,有着各自的內容。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是事物的個性。②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聯結的。任何現實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個性和共性的有機統一。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與個性的原理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根據。理論是從具體實踐中總結和概括出來的普遍性的東西,具有共性,而具體實踐相對來說表現爲個性、特殊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原理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這一基本原理的哲學基礎。

(2)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於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羣衆路線、獨立自主。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有無羣衆觀點,是中國共產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表現在:①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毛澤東的重要著作中所包含的許多基本原理、原則和科學方法,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現在和今後對我們都具有指導作用。同時毛澤東思想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在新的實踐中得到運用和發展,從而保證我們的事業沿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軌道前進。②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科學體系。它們之間既有前後相承的密不可分的歷史延續性,又有鮮明地反映時代特徵內容的階段性:

第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一致的。第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最基本的特徵,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第三,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開放的學說體系。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思路點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體系。現時期,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與現實意義,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對毛澤東思想在中國的形成與發展,考生可結合哲學中“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辯證關係”思考,採取辯證的觀點,採取運動、變化、發展,普遍聯繫與全面的觀點分析。

37.【答案要點】(1)鄧小平科學地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是從生產力的角度界定社會主義的本質,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主義存在的物質前提。因爲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衡量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優越,歸根結底要看它是否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之所以高於和優於資本主義,最終也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要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從生產關係的角度界定社會主義的本質。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和奮鬥目標。

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在理論上繼承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是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上突出了發展生產力,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

(2)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理論依據是:一方面這個命題是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直接提煉出來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歸根到底是以發展作爲思想主題的。另一方面,把發展作爲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也是落實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本質論和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客觀依據是: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靠發展來不斷鞏固和推進的。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發展社會生產力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最根本的物質基礎。②發展是堅持黨的先進性,完成中國共產黨承擔的偉大歷史使命的關鍵。③發展是開創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必由之路。④發展是應對世界形勢新變化的需要。⑤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一條重要經驗。發展是實現民富國強的必然要求。

把發展作爲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關鍵是發展經濟,同時要堅持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和深化改革,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不斷開拓促進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新途徑,不斷推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明的質量和水平,推動“三個文明”的全面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思路點撥】本題同樣屬於今年“改革開放三十週年成就”的考研熱點與重點的可考知識點。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對此問題,考生可重點準備“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的本質的概括及其意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等內容。

38.選做題Ⅰ【答案要點】(1)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實困難:經濟週期停滯和經濟危機始終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法解決的痼疾。失業率居高不下,結構性失業持續存在,貧富差距繼續擴大。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持續擴大。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中也存在着結構性問題,金融體制過度自由化,體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監管導致金融危機爆發。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存在的深層矛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克服市場經濟弊端的同時又帶來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新矛盾。科技革命在推動社會生產力大發展的同時又造成結構性失業,加速了社會分化。資本主義經濟在全球擴張中也造成各種矛盾的加劇。跨國乃至全球經濟活動在極大地擴展經濟發展空間的同時又造成經濟失控現象。資本主義深層矛盾的本質仍然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矛盾。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關係即南北關係,兩者之間的矛盾即南北矛盾。南北關係的實質在於打破和消除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控制和剝削。南北矛盾加劇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的存在。主要表現在:① 南北政治經濟關係不平等,特別是南北經濟差距拉大;② 在發展中國家比較困難的情況下,西方發達國家加緊推行強權政治和經濟霸權。主要表現:在政治上,強制第三世界國家實行西方所謂的“民主”、“人權”、“多黨制”等,結果引起社會動亂與衝突;在經濟上,肆無忌憚地轉嫁經濟危機,實行損人利己的經濟政策,使發展中國家經濟陷入更大困難。

發達國家的繁榮發展不可能長期建立在不合理的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也部分驗證了這一點。

(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體制的調整表現在:①調整經濟政策,建立國家宏觀調節機制,包括利用財政貨幣政策,實行社會福利制度等,尋求宏觀調控與市場經濟的最佳結合點。②調整所有制形式,大大提高資本的社會化程度,經濟結構不斷變化。③調整經濟關係,主要反映在微觀、宏觀和國際經濟關係等方面。④國家壟斷資本同盟得到發展。這是經濟關係的調整在區域經濟中的明顯表現,歐洲一體化是最爲突出的例子。

儘管上述調整政策產生了一些積極的效果,但由於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深層矛盾沒有改變,所以此次源自美國的世界金融危機爆發是不可避免的。應對目前的金融危機,需要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共同努力,積極應對,共渡難關。2008年10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開幕式,在發表題爲《亞歐攜手 合作共贏》的致辭中指出:近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嚴重衝擊,給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憂慮。面對這一全球性的挑戰,世界各國需加強政策協調、密切合作、共同應對。

【思路點撥】當前世界金融危機是世界經濟領域的重大事件,對此次金融危機所造成的破壞以及世界何時走出危機尚難評估。但是可以依據有關理論對其分析,並得出一些有益的結論。結合世界金融危機,可多方面全方位命制題目,如政治經濟學科目,可以讓考生結合“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有關理論”分析,鄧小平理論科目,可以考查“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所採取的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科目,可以考查“分析當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面對的現實困難和深層矛盾”、從二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體制的調整分析如何應對當前金融危機”以及從“當今世界南北關係現狀”分析此次金融危機的產生原因。

選做題Ⅱ【答案要點】

(1)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羣衆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依法治國作爲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於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也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根本指針。

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黨執政方式和國家治理方式的重大變革。它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領導核心的作用。這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等都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2)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是一個逐步發展的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經濟、政治、文化等客觀條件的發展,也需要人的思想認識等主觀條件的發展。我國是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國家,沒有經歷資產階級共和國階段,封建主義的長期影響使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淡薄。目前,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社會政治文化素質水平都比較低,要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任務還很艱鉅。因此,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艱鉅的歷史任務,貫穿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思路點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對於本題,考生應系統掌握“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涵義、內容和重要意義”以及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個長期過程”,並注意與“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等內容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