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博物館學歷史》出版

人民網北京11月10日電 “商朝王妃家的‘動物園’裡,都有哪些神奇動物?”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國檢教育聯合審讀的通識讀物《走!去博物館歷史》,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書中通過展示博物館裡各歷史時期或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精美文物,去發現文物背後的鮮活歷史。

套書共2冊,分爲中國國寶篇、世界國寶篇。書中精選國內外65家博物館的衆多文物,由專業博物館教育課程研發團隊精心編撰,耗時兩年,從文字到圖片均細緻打磨,再經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國檢教育數十位專家審定,經過數十次修改,最終將專業的知識、引人入勝的故事、精美的高清圖片呈現給讀者

其中,《走!去博物館學歷史・中國國寶篇》選取中國各歷史時期或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精美文物,包括遠古玉龍古蜀文明太陽神金飾、商代的婦好玉鳳和唐代花鳥人物螺鈿青銅鏡等,呈現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而《走!去博物館學歷史・世界國寶篇》通過故事介紹了世界10個古典文明的精美文物,如古埃及月亮項鍊古希臘黃金花環蘇美爾人的滾筒印章等。

該套書展現了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及研究價值,深刻地揭示國寶所折射出的民族命運與歷史興衰。讓人身臨其境,彷彿回到幾千年前的時空領略古老文明之美。不僅滿足了小讀者瞭解人類燦爛文明的情感需要,也使他們獲得了更多的審美享受和文化薰陶

今年9月30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意見》,如何進一步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成爲需要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

“《意見》發佈之後,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讓博物館資源更順利、更有效地走進校園;如何通過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課程形式,讓博物館資源通過潤物細無聲方式被孩子們吸收、被家長們接納。”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趙古山表示,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蘊藏着豐富的信息內涵,《走!去博物館學歷史》有助於孩子們在文物中發現不同文明間的關聯融合,更好地瞭解文明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