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 勇攀高峰 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奮鬥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

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戰略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會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起熱烈反響。與會代表紛紛表示,總書記的講話再次發出了向科技強國進軍的“動員令”,指明瞭具體方向和路徑,吹響了“集結號”與“衝鋒號”。今後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爲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一定要勇闖科技無人區

“嫦娥五號”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天問一號”開啓火星探測,“懷柔一號”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發射,“慧眼號”直接測量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毫秒脈衝星,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雪龍2”號首航南極,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總書記在講話中,盤點了中國科技創新的一系列成就,其中便提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團隊開發的甲醇制烯烴技術。

“我們的成果被總書記點名了!”會後,劉中民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赤也是被點讚的一員,“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懷柔一號、天問一號多個空間科學領域的成就,我們在深空探測邁出了重要一步。”他更感到重任在肩:“我們離建設航天強國還有不小的差距。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之路就要在科學思想上有創新,在空間技術發展上有突破,一定要勇闖‘無人區’。”

“近年來我國競相涌現了不少重大科技成果,這充分說明我國科學家可以做到科技自立自強。同時我們也深感責任重大,一定要把科技創新工作做好。”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提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對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新提法,中國科學院院士郭雷感到很振奮也很受鼓舞:“我的理解是在開放環境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做領先型、原創型的高水平研究,而不是低水平重複。”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民說,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是換不來也買不來的。因此只有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才能在芯片等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方面不受制於人,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要把關鍵技術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保證時間就是保護創新力

“要讓科技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

中國科協十大代表、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恭義清楚記得,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引起了全場熱烈的鼓掌。

徐德民也記住了這次掌聲。他說,讓科技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這是很好的舉措。“當前,我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還不是很健全,科研人員在科研之外花了太多時間。”他建議,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保證時間就是保護創新力。”聽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非常興奮。他說,“院士們應景性和站臺性的任務和工作太多了,非常影響安心研究、培養人才。科技評審如果沒有院士就顯得級別不夠高,開會如果沒有院士參加就好像不夠規格,這是不大好的理念。”

中國科協十大代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說,“總書記希望把更多的時間還給科學家,用在科研工作上。這就像醫生治療疾病開出的良方一樣。他在分析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面臨的問題時,講得非常落地、非常透徹,感覺他就像是在科研一線的人,對我們的處境瞭解很深刻。我們內心熱血沸騰。”

“總書記這番講話對教育界來說也是很好的導向,要真正讓學術迴歸學術。”中國科協十大代表、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院長姚宜斌說,“有時候學生也被迫參與一些應酬活動,這對他們的成長不利,會使他們喪失對學術界的信任,在他們心中埋下世故、利己、鑽營的不良種子。”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龔旗煌的印象裡,近年來科技工作者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待遇也在不斷改善。但與此同時,工作中存在不少束縛科研人員的繁文縟節,如填表、答辯、評審、開會、迎來送往、各種應酬等等,佔用了不少時間,影響了潛心治學研究。

“總書記在講到‘創新離不開持久的時間投入’時,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我想,這反映了廣大科技人員的心聲,真的是說到了大家心坎兒上。”龔旗煌說。

龔旗煌說,中國科協作爲學術團體,一方面要積極呼籲政府和社會爲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不辦少辦應景性活動,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另一方面也要帶頭加強內部管理,學會辦的活動要回歸學術本身,減少不必要的評審評議、論壇儀式等。大家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把更多時間留給科技人員從事研發工作。

聽完總書記的講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所副所長馮曉娟表示, “有一種平時經歷的困惑與煩惱被理解的感動。”她相信,未來隨着科研管理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國科研工作者會迎來更加友善的科研生態環境,中國的科技創新也會迸發更強的活力。

“不管是哪裡來的人,只要有才就好”

今年87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表示,她堅持來參加院士大會的原因就是想親耳聽一聽中央的指示。“雖然我已是高齡,但還是要繼續奮鬥。作爲院士,不僅在科學研究方面要努力做出原創性成果,還要爲科技強國建設培養高水平的後繼人才。”

人才一直是總書記關心的大事。他在講話中指出,“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要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更加重視科學精神、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培育。”

王赤認爲,人才自主培養與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密切相關。“我們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要在教育目標、方向上進行比較大的改革;我們處在科技大國走向科技強國的時代,要把事業舞臺留給自己培養的人才;不能閉門造車,應該培養國際視野的人才。”

對“人才自主培養”的提法,劉中民深有感觸。“總書記講話在強調國際合作的同時,又特別強調人才自主培養,這體現了強大的自信。”劉中民表示,要真正做好人才的自主培養,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對海歸人才和本土人才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人才人才,不管是哪裡來的人,只要有才就好。”

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也對科創環境的提升和科技人才的匯聚充滿着信心。他說,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發展很好地印證了這一點。紅外科學技術一直是“卡脖子”關鍵技術,買不來,要不來,必須自己發展。63年來,該研究所自立自強發展紅外科技技術,培養了9個院士和一大批傑出中青年骨幹。“我們會認真遵照總書記的指示和國家的要求,傾力培養年輕人才,把科學精神傳承下去。” 褚君浩說。

徐德民表示,他帶的博士生很有創新性,很多科研任務是由他們來承擔的。“我們要敢於讓年青人才承擔這些重要工作,培養他們成爲領軍人才。”

對於“建設全球人才高地”,王擁軍說,要爲年輕人創造更快的成長環境;樹立專心做科研的氛圍,不能讓年輕一代跟着帽子走、跟着評審走、跟着虛榮的榮譽走;給年輕人更大的容錯空間。“科學探索帶有不確定性,而且,研究領域越前沿,失敗的機率也就越高。因此,我們不能認爲只有做出好結果的纔是好科學家,做出不好結果的就不是個好科學家。”

“總書記爲我們指明瞭科技發展的道路,讓我深深體會到科技創新和國家的命運前途緊密相聯。勇攀高峰,敢爲人先。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努力做出原創性工作,佔領制高點,構建高新技術,形成新興的戰略產業。”匡廷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