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節日,重溫總書記的諄諄寄語
2021年5月30日,是第五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並提出殷切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工作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深刻闡明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多次就科技人才成長、科技隊伍建設作出重要指示。一起來學習相關重要論述!
實踐證明,我國自主創新事業是大有可爲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爲的!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氣、堅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2021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天問一號探測器着陸火星,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繫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你們勇於挑戰、追求卓越,使我國在行星探測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祖國和人民將永遠銘記你們的卓越功勳!
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精心組織實施好火星巡視科學探測,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精心推進行星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爲探索宇宙奧秘、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1年5月15日,致電祝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成功
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標誌着我國空間站建造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爲後續任務展開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你們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強、創新超越,奪取空間站建造任務全面勝利,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21年4月29日,致電祝賀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成功
17年來,參與探月工程研製建設的全體人員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不斷攀登新的科技高峰,可喜可賀、令人欣慰。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要推動實施好探月工程四期,一步一個腳印開啓星際探測新徵程。要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大自主創新工作力度,統籌謀劃,再接再厲,推動中國航天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創新發展,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爲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1年2月22日,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並參觀月球樣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覽時的講話
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啓星際探測新徵程,爲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爲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
——2020年12月17日,致電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今天的“奮鬥者”號,你們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爲科技創新樹立了典範。希望你們繼續弘揚科學精神,勇攀深海科技高峰,爲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爲人類認識、保護、開發海洋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0年11月28日,致信祝賀“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
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願同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加大共性科學技術破解,加深重點戰略科學項目協作。希望各位科學家積極交流思想、推進合作,共同推進世界科學事業。
——2020年10月30日,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作的視頻致辭
我國科技工作者在量子科技上奮起直追,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創新成果。總體上看,我國已經具備了在量子科技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要看到,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存在不少短板,發展面臨多重挑戰。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堅定信心、埋頭苦幹,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增強我國科技應對國際風險挑戰的能力。
——2020年10月16日,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我國擁有數量衆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給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科技創新成果源源不斷涌現出來。
——2020年9月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樹立敢於創造的雄心壯志,敢於提出新理論、開闢新領域、探索新路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創成果,爲不斷豐富和發展科學體系作出貢獻。要鼓勵科技工作者專注於自己的科研事業,勤奮鑽研,不慕虛榮,不計名利。要廣泛宣傳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獻身科學的生動事蹟。
——2020年9月11日,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
烏東德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希望同志們再接再厲,堅持新發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後續工程建設任務,努力把烏東德水電站打造成精品工程。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有序推進金沙江水能資源開發,推動金沙江流域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更好造福人民。
——2020年6月,對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作出的指示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在臨牀救治、疫苗研發、物質保障、大數據應用等方面夜以繼日攻關,爲疫情防控鬥爭提供了科技支撐。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着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於攀登科技高峰,爲把我國建設成爲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20年5月29日,給袁隆平、鍾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
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我在陝北樑家河聽到這一消息十分激動。當年,你們發憤圖強、埋頭苦幹,創造了令全國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勳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爲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2020年4月23日,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老科學家的回信
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爲。希望你們繼續以立德樹人爲根本,以強農興農爲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爲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9年9月5日,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的回信
實踐告訴我們,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新時代是在奮鬥中成就偉業、造就人才的時代。我們要激勵更多科學大家、領軍人才、青年才俊和創新團隊勇立潮頭、銳意進取,以實幹創造新業績,在推進偉大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不斷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爲堅實的基礎、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9年2月20日,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的講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榮譽意味着責任和擔當,黨和人民對廣大院士寄予了殷切的期望。科技創新大潮澎湃,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希望廣大院士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於創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古人說:“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希望廣大院士善養浩然正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守院士稱號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傳播真理、傳播真知,崇德向善、見賢思齊,言爲士則、行爲世範,提攜後學、甘當人梯,在全社會樹立良好道德風尚。要發揮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導向性作用,不拘一格降人才,使院士制度成爲引導我國科技創新人才健康成長的強大正能量!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於攻堅克難、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廣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團結精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瞄準經濟建設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工程科技問題,緊貼新時代社會民生現實需求和軍民融合需求,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打好主動仗。
——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深化精準扶貧,提高廣大農民生活水平,對農業科技和農業農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中國農學會發揚傳統,與時俱進,團結帶領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面向農業科技創新主戰場,在推動我國“三農”事業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7年12月12日,致中國農學會成立100週年的賀信
人類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類的探索精神是偉大的。希望廣大航天人在航天事業發展的征程上勇攀高峰、不斷前行,爲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建功立業,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6年12月20日,在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的講話
浩瀚星空,廣袤蒼穹,自古以來寄託着人類的科學憧憬。天文學是孕育重大原創發現的前沿科學,也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戰略制高點。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被譽爲“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的落成啓用,對我國在科學前沿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發揚開拓進取、勇攀高峰的精神,弘揚團結奮進、協同攻關的作風,高水平管理和運行好這一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努力爲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6年9月25日,致信祝賀我國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落成啓用
新形勢下,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響應黨中央號召,堅定信心,堅韌不拔,堅持不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在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建功立業,努力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6年6月3日,在參觀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時的講話
科學研究既要追求知識和真理,也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羣衆。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不要以出成果的名義干涉科學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科學家的研究活動。很多科學研究要着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纔能有多大成就。兩院院士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發揚我國科技界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優良傳統,勇擔重任,勇攀高峰,當好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排頭兵。
——2016年5月30日,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亦步亦趨。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
——2014年6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科學技術必須同社會發展相結合,學得再多,束之高閣,只是一種獵奇,只是一種雅興,甚至當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對現實社會產生作用。
——2014年6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今天來這裡的代表,有德高望重的科技大家,有技藝精湛的技能大師,有一大批朝氣蓬勃的青年骨幹,這是我們的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我們要着力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勵科技人員創新創造。要不拘一格、慧眼識才,放手使用優秀青年人才,爲他們奮勇創新、脫穎而出提供舞臺。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再接再厲,向着探月工程總目標繼續前進,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4年1月6日,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的講話
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廣大科技人員要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把人生理想融入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鬥中。
——2013年7月17日,在中國科學院考察工作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