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之三丨明目標 定路徑 加快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升級版
中新天津生態城是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大合作項目,是我國成立最早、級別最高、領域綜合、成效顯著的綠色生態城市。2013年,生態城獲批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生態城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4—2035年)》(發改環資〔2024〕1198號,以下簡稱《方案》)的出臺,對於指導生態城繼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探索城市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案》準確指明瞭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升級版的目標定位
面對一個新的十年期,生態城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應瞄準什麼樣的目標定位,這是首當其衝應解決的重點問題。《方案》在深入分析生態城綠色低碳發展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在綠色低碳產業效益上發揮先導帶動作用、在綠色低碳創新能力上發揮先行引領作用、在綠色低碳開放合作上發揮重要牽引作用”的三個核心目標定位,三者既相互獨立又具有內在聯繫,共同支撐生態城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升級版。
加快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是生態城打造升級版的堅實基礎。產業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源,也是城市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當前,生態城已初步形成了智能科技服務、綠色建築與開發等主導產業,但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和新要求,生態城亟待在“人與經濟和諧共存”方面補齊短板。《方案》提出了在綠色低碳產業效益上發揮先導帶動作用的目標,將加快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作爲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升級版建設的首要任務,在推動生態城傳統文化健康旅遊產業煥新發展的同時,以綠色低碳高端製造業、綠色建築產業、綠色交通物流業、綠色能源產業、綠色金融服務、數字經濟產業爲核心,以綠色創新園區建設爲集中展示,共同構築生態城綠色低碳升級的堅實基礎。
提高綠色低碳創新能力是生態城綠色低碳發展升級的根本動力。“十四五”以來,生態城通過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提升產業創新水平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形成了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當前,生態城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爲1.97%,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已達193家,科技創新對綠色低碳發展產生了顯著的引領帶動作用。《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生態城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任務,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標準認證、技術應用爲鏈條,串聯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和應用全過程,爲生態城綠色低碳發展升級提供根本動力。
加強綠色低碳開放合作是生態城綠色低碳升級的重要途徑。過去十餘年,中新兩國合作優勢在生態城建設和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中新合作,創新建立了城市建設的市場化運作開發模式,保障了新城區的大規模快速開發建設,同時,中新專家團隊聯合制定了世界上首套生態城市指標體系,開創以指標體系引領城市規劃的先河,真正實現了“一張藍圖幹到底”。在發揮中新合作優勢的基礎上,《方案》要求進一步擴大綠色低碳國際合作範圍,積極引入綠色低碳領域國際企業,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領域國際合作重要樞紐,引領生態城綠色低碳發展升級。
二、《方案》是生態城全方位踐行綠色低碳建設理念的行動指南
近年來,綠色低碳建設正從建築逐步擴展到小區、社區、城區、城市層面,“城市”應成爲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最大應用場景。生態城自開發建設以來,在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引領推動下,全面實施“生態+智慧”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系統開展鹽鹼地改良、污水治理,高標準建設海綿城市、無廢城市等國家試點,在城市開發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一片鹽鹼荒灘上建成了一座綠意盎然、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相繼獲批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被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授予“全球綠色城市”稱號。可以說,生態城生動踐行了我國城市綠色低碳建設理念。
《方案》在當前生態城綠色低碳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要建設綠色低碳宜居韌性城市的更高要求。綠色建築方面。目前生態城的綠色建築比例已達到100%,綠色建築發展成效有目共睹。《方案》提出要持續完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推行綠色建築全生命週期管理、加強綠色建材應用等措施,進一步提升了生態城綠色低碳建築發展目標。生態空間建設方面。十年來,生態城建成區由5.5平方公里拓展到22平方公里,綠化面積從256萬平方米發展到1100萬平方米,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達到100%,打造了32公里綿延互通的城市綠廊、40座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園,綠化覆蓋率超過50%。《方案》提出要繼續推動沿海灘塗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加快推進生態質量監測網絡建設,進一步打造優美生態空間。綠色交通方面。當前生態城在交通綠色發展方面還面臨不少短板,建成區路網密度不足,軌道交通、公共交通、慢行系統建設略有滯後,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方案》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可以有效破解生態城交通領域綠色發展難題。智慧城市建設方面。近年來,生態城在智慧化建設、管理和服務領域進行了大量探索實踐,形成了“1+3+N”的智慧城市建設主線,成爲世界智能大會智慧城市永久展示基地,智慧城市建設和應用讓生產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方案》提出要深入推進城市智能化建設,實現全域智慧城市管理,完善智慧城市數字底座,探索形成國際領先的智慧城市建設標準體系,有利於進一步提升生態城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智慧化水平。安全韌性城市建設方面。生態城是一座濱海城市,隨着城市的持續發展、人口的逐漸增加,城市安全問題不容忽視。《方案》堅持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以人民爲中心,夯實安全基礎,提出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深化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應對臺風、海潮、暴雨等極端天氣能力,建設高效便捷的安全韌性城市管理系統等任務部署,爲生態城安全、穩定、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三、《方案》對生態城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打造示範樣板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理應承擔全國性、綜合性的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探索和引領示範。《方案》在對生態城綠色低碳發展開展規劃設計的同時,將國家有關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要求融入其中,推動打造綜合性的綠色低碳發展示範樣本。
一是支撐國家“雙碳”任務落實,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城市作爲人口集中、碳排放集中的重要區域,如何踐行綠色低碳理念,需要生態城深入開展實踐探索。《方案》以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爲支撐,以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爲核心,以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爲關鍵,以綠色低碳宜居韌性城市爲載體,將“雙碳”任務融入生態城經濟社會發展全領域、全過程,期望在生態城探索出一條城市系統降碳的路徑,成爲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樣板城市,爲城市“雙碳”工作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提供示範案例。
二是借力中新兩國合作優勢,打造國際綠色低碳交流合作樣板。生態城建設伊始,中新雙方在城市規劃、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機制,在住宅和小區建設、商業服務業設施開發、基礎設施支撐等多個領域開展了項目合作,實現了從共同謀劃、到共同建設、到互利共贏。《方案》提出圍繞生產要素流動、產業協同、創新合作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進一步拓寬中新兩國的合作領域。通過深化國際合作,把生態城打造成爲面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城典範,助推綠色低碳新城發展模式與建設經驗“走出去”。
三是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以點帶面實現重點領域突破。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的十週年。過去十年裡,生態城在創新產業分工協作、交通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等方面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探索自身在區域發展中的定位和路徑。根據《方案》,未來生態城還將立足區域協同所需,重點圍繞產業綠色化創新、新型能源體系構建、綠色建築示範、園區綠色化提升等領域,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
過去十多年,生態城不負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在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等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交出了精彩答卷,成爲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生動案例。《方案》必將助力生態城進一步提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能級,爲我國城市綠色低碳建設探索成功路徑,爲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中國方案。(作者: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王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