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之六|以標準提升爲牽引,推動產品設備高質量發展

標準是行業發展、產品升級的重要牽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標準決定質量,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有什麼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纔有高質量”。近日,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其中,標準提升行動是“指揮棒”,部署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統籌考慮企業承受能力和消費者接受程度,加快制修訂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領域標準,有利於推動更多中國產品設備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一、加快完善綠色低碳標準,促進企業綠色低碳發展

制定和實施嚴格的綠色低碳標準,可以爲設備綠色低碳更新提供標準和依據,能夠激勵企業加大高效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力度,不斷增加綠色高效產品供給。我國現有能耗限額標準99項,覆蓋了電力、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等衆多行業。終端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強制性國家標準78項,覆蓋了家用電器、商用設備、工業設備、辦公設備和照明器具等領域。爲大力促進先進技術的自主研發與高效設備產品的生產應用,《行動方案》要求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加快修訂一批能耗限額、能效標準,通過提高准入門檻、強化能效約束,倒逼產業提質升級。

《行動方案》提出加快完善重點行業排放標準,提升大氣、水等污染排放控制水平,現行有效的排放標準雖然已有177項,但目前一些污染排放標準更新滯後,隨着科技進步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污染排放標準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以更好促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公衆健康。

隨着科技進步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提高,部分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已不適應新的綠色低碳發展需求。《行動方案》要求修訂完善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現有不同行業評價指標的細化和量化,可以更準確地評估企業在清潔生產方面的實際表現,更加清晰地瞭解自身在清潔生產方面的優勢和不足,爲企業提供更加明確和具體的改進方向,引導企業關注新的清潔生產技術和方法,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更加環保和高效的生產方式。

2015—2018年,我國發布碳排放覈算與報告標準13項,包括1項通則、12項行業標準,2023年新發布9項,其中包含4項標準修訂。《行動方案》明確制修訂行業企業碳排放覈算標準要求,一是要加快修訂原有舊標準,二是要及時制定覆蓋更多行業的核算標準,爲企業摸清家底、實施節能降碳措施提供有效測算依據。

二、全面提升設備產品技術標準,推動研發質量升級

我國已初步建立覆蓋能源、資源、環境以及安全、性能等指標要求的產品標準體系,涵蓋家電、傢俱等產品類別。《行動方案》提出聚焦汽車、家電、家居產品、消費電子、民用無人機等大宗消費品,加快安全、健康、性能、環保、檢測等標準升級。不僅可以推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還能引導消費者形成更加健康、環保的消費觀念,推動市場需求的轉變和升級,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指出要大力普及家電安全使用年限,通過標準引導消費者關注家電產品的安全使用年限,及時淘汰更新。政府監管部門要制定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強化監管手段,建立智能化監管體系,及時發佈監管信息,爲消費者提供選擇優質高效產品的可靠依據,推動市場健康發展。《行動方案》提出要完善碳標籤等標準體系,包括儘快發佈系列碳足跡評價標準、數據庫格式、信息安全、規範碳信息披露要求、平臺功能等。企業應充分了解國際規則和相關標準,儘早開展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支撐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設。在綠色產品、優質高端領跑產品等方面,要充分發揮市場化標準的作用,推動行業協會、學會、商會及時發佈行業先進標準,開展相關認證,並推進國際間標準互認,促進我國優勢技術和優質高效綠色產品走出去。

三、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標準供給,規範再生資源行業發展

我國已發佈循環利用領域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各200餘項。《行動方案》提出要完善材料和零部件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再製造等綠色設計標準,重點制定再生利用材料技術要求、可回收利用材料標識、典型機電產品再製造技術要求以及評價、綠色設計指南等標準,指導企業逐步提高綠色設計水平。《行動方案》要求研究制定二手電子產品可用程度分級標準,以實現二手電子產品質量有標可依,提高辨識度,便於消費者對比選擇,爲消費者提供二手產品的質量保障。此外,《行動方案》針對信息安全問題,提出制定出臺二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交易中清除方法國家標準,以避免由於信息安全帶來的隱患。通過構建統一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技術服務管理體系,指導二手產品經銷企業開展規範的標準化業務工作。

四、密切跟蹤國際先進標準,積極推進國內國際銜接

推進國內國際標準銜接有利於國內產品設備“走出去”,促進國內產業健康發展。《行動方案》提出,通過加強合作、完善機制、提高質量等措施,推動國內國際標準的有效銜接。國內相關機構和企業應積極跟蹤和研究國際標準的發展動態,及時瞭解和掌握國際標準的最新變化和趨勢,通過比對分析,爲國內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提供參考和依據。國內標準化機構應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溝通交流與合作協商,解決國內國際標準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和障礙,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及時轉化一批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進一步提高國際標準轉化率,建立健全國內國際標準協調機制,推動國內國際標準的有效銜接,促進標準互認。通過互認機制,可以減少重複檢測和認證環節,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市場效率,特別是有利於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重點產業的走出去。(林翎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