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路平專案」 人手孔蓋2年下地近5000個

新竹振道記者李介蓉/新竹報導

▲「路平專案人手孔蓋2年下地近5000個。(圖/竹市政府提供)

記者李介蓉/新竹報導

依新竹市政府歷次調查,「路平」一直是市民關心的市政項目市長林智堅上任後推動「路平計劃」,兩年來路面積已達百萬平方公尺,另因過去道路刨鋪未要求人(手)孔蓋下地,爲避免人手孔蓋與周邊瀝青交接處造成道路顛簸,影響行車安全,他也責成工務處積極與管線單位研議,兩年多來總計人手孔蓋已調降近5000個,提升道路平坦度與品質

過去新竹市「路無三裡平」,路面人手孔蓋是造成路不平重要原因之一,人手孔蓋與周邊瀝青交接處容易破損、維護不易,使道路平坦度無法提升,其中高低差更是困擾市民許久,尤其機車族行駛通過時,易因道路不平,影響行車安全,過去曾有民衆反映,騎到有些路段「彷彿在坐雲霄飛車」,還有民衆早餐放機車上,一路上「跳車」不斷,人手孔蓋溼滑,也容易導致安全問題

工務處表示,爲改善人孔蓋造成道路凹凸不平問題,刨鋪改善後的路面,除污水人孔蓋及救災消防栓外,其餘人孔蓋皆埋入地下,104年人手孔蓋下地逾1,572個、105年度逾1500個、106年度逾1900個,兩年多來調降人手孔蓋近5000個,「路面看不到人孔蓋,道路更平整」。目前每天更有2組「道路巡查員」,一發現破損狀況,直接LINE到管線單位羣組,改善速度快

工務處表示,依《新竹市挖掘道路埋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規定,除消防設施、路寬6公尺以下巷道、或經本府覈准者外,人手孔蓋下地應至少低於原路面20公分;重新設置或維修後,需進行修復並回填,與鄰接路面齊平,其修復路面平坦度標準,以3公尺直規單點測量,高低差不得超過0.6公分。另據測量道路平坦度的國際糙度指數(IRI),人手孔蓋下地前IRI平均值爲6至8,下地後降爲3.5在規範值內,道路美觀、舒適,路面平坦度與品質顯著提升。

「市民的生活小事,就是政府的大事」林智堅市長表示,爲有效解決人手孔蓋造成道路平坦度不佳情形,他責成工務處與各管線單位研議,更成立新竹市道路管線協調中心,整合施作單位共同協調施工期程,於期限內配合路平計劃,先行完成人手孔蓋下地工程及施工後調平工程,使孔蓋與路面結合處更平整,貫徹路平「只能有色差,不能有高差」。

林智堅市長說,過去新竹市「道路養護預算費」僅編列8,300萬元,他上任後提高到2.3億元,並啓動「路平主題網」號召全民監督,即時通報,修訂《新竹市挖掘道路埋設管線管理自治條例》、成立道路管線協調中心,強調「聯合施工」。「路平三支箭」實施後,申挖案件減少13.19%、挖掘長度減少27.17%、挖掘面積減少24.17%。他強調會持續努力,循序漸進改善路平,讓市民擁有平順、安全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