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論「十四五規劃」與兩岸經貿發展

工商社論

大陸現行「十三五規劃」年底就要實行完畢,中共中央日前決定,於今年10月份內舉行「十九屆五中全會」,討論後續的「十四五規劃」;後一新規劃實行期間將自2021至2025年,亦料將是兩岸關係高度敏感、難免震盪的五年。亟盼陸方能在十四五規劃的兩岸部分,表明全力維護兩岸經貿發展態勢,並促其轉型升級,俾擴大兩岸共同利益、助穩兩岸「和平發展」大局

十四五規劃的全名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內容以經濟產業發展和社會民生照顧爲主體。如同往例,此一新規劃亦將述及兩岸經濟與社會交流合作事項,可說是兩岸關係的「基礎建構」,值得臺灣方面特別是工商界予以高度關注。

而十四五規劃的型塑程序,依照往例,將先在今年10月份(具體日程待定),由中共中央第十九屆中央委員第五次全體會議(五中全會)提出相關政策方針,再交給國務院據以研擬「十四五規劃綱要」,提交明年全國人大與政協「兩會」審議通過後正式實行。然而,中共中央該政策方針一經確定,即會自今年底或明年初起,對全大陸經社活動發生實際指導作用

儘管如此,將在明年兩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料將仍有一本書的分量;如現行「十三五規劃綱要」,計有20篇、80章,全文超過五萬字,其中對臺部分被編在第12篇第55章,標題表明深化兩岸合作發展、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而從兩岸視角來看十四五規劃,首應注意到,該規劃實行的五年期間,很可能是兩岸關係高度不確定期。首先,2021年1月20日,美國新任總統要就職;無論現任總統川普是否連任,屆時美中關係都難免遊移、波動及重新調整連帶兩岸關係動向也將難以逆料。

其次,我方蔡總統的餘下任期(及任期尾聲的新總統選戰),全部在大陸「十四五期間」內,須應對該規劃對臺灣經社發生的競合作用。惟蔡總統領導臺灣四年多來,其兩岸政策路線早已定型;即以「聯美」爲本,而在政治上「抗中」,在經濟上「疏中」。這樣的政策路線,未來如何因應美中關係的可能變化,即其能否順應客觀新形勢而作彈性調整,亦是未知數。

至於大陸方面,未來五年內有兩件大事,一是2021年(7月1日)中共要慶祝建黨百週年;二是2022年(下半年)中共要召開「二十大」,屆時習近平料將爭取再度連任總書記。這兩件大事都會顯著影響中共對臺政策,換言之,中共在上述大事當頭之際,其對待蔡政府的方式,會是強硬打壓、惡言怒斥抑或是伺機懷柔,尚待未來事實給出答案。

然而,持平地說,兩岸關係波濤洶涌形勢下,實迫切需要雙方經貿發展來作「壓艙石」;准此,大陸的十四五規劃,無疑可充分發揮如此重要的「助穩大局」功能。

從這個角度看,十四五規劃文件兩岸相關內容,理應展現最大程度的對臺號召力包容性。如可明白宣示,願在一定條件下,與臺灣方面循WTO(世貿)機制協調彼此間經貿問題;乃至表露不排除兩岸恢復制度性經貿合作協商之想法等。

果能如此,必將引起臺灣工商界普遍呼應、共鳴。其也可能激發民進黨內「識時務」思想擡頭,而淡化蔡政府兩岸政策路線的抗中、疏中成分;當然這需要國際環境來配合。

除此之外,十四五規劃有必要強調另一項任務,就是賡續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對臺經貿政策部署。如後者已表述的「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方針,迄今只體現在赴陸發展的臺商臺胞身上;未來如何讓臺灣在地商民也加入這項融合發展潮流,值得十四五規劃引爲努力目標。

還有,十三五規劃表明的「鼓勵兩岸企業相互持股、合作創新、共創品牌、共拓市場」等具體工作方面,雖已有兩岸雙方部分廠商在這樣做,但總的成效並不彰顯。其實,這些都是兩岸廠商可以自行「配對」或「揪團」從事的工作;至於官方着力重點,應是在於「創導」及「建立典範」。

爲此,十四五規劃不妨推出5G、AI相關的先進高科技專案項目,號召兩岸適格廠商合作研發及運營,並建立公平合理的共享模式,以帶動兩岸業界攜手創新潮流、促使兩岸經貿全面轉型升級。

總之,任何能強化兩岸經貿、助穩雙方互動大局的辦法,皆值得十四五規劃主事機關加以採納,並呈現於該規劃正式文件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