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衝熱潮炒爆臺股 量能推手恐變投機春藥?

圖/今週刊提供

「老天!這家號子做了全國六%的業務!」5月4日傍晚,臺北證券圈都被這個數字嚇壞了,因爲這一天,臺股成交量672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股市很熱,但位在臺北市南京東路二段上的這家凱基證券分點更是熱中之熱,因爲光是這個據點,當天成交金額就達到405億元,算起來,比富邦證券全臺47個據點的交易總量還高。

爲什麼單點會創下這麼驚人的交易量?因爲有當衝超級大戶在這家據點下單。據瞭解,不少外資避險的當衝大單都下在這裡,也因此創下單點單日交易金額、交易額市佔率雙冠王紀錄

年輕當衝客自律性

一改過去主力紙醉金迷舊習

股市熱,當衝比率節節攀高的不只這個據點,位在臺北市八德路上的「凱基松山營業處,今年以來堪稱網路上各股市粉絲團羣組聲量最高的關鍵字。因爲這裡出現了一位「凱基松山哥」,他在今年前四月的單點當衝下單量,很可能是全國第一名。

令人訝異的是,這位神秘的「凱基松山哥」不到30歲,性格沉穩,爲人低調,與過去股市熱絡市場主力四出,每天收盤後就相約過着紙醉金迷、酒酣耳熱的風格,大相逕庭;根據瞭解,今年以來,他平均每個月都有約500億元的成交量。

此外,元大土城永寧、富邦虎尾、富邦嘉義、富邦建國,今年以來都是當衝交易超級大點,每天一開盤,不只營業員接單到手軟後臺的資訊人員更是神經緊繃全程戒備,一秒都不敢放鬆,因爲當衝交易比快、比速度,以秒計算的當下,不小心一個眨眼就是數億元的成交。

從去年2月起,當衝比率就從27%不斷上升到近期超過35%,持平來看,這波當衝比率節節攀高,有幾個相關的變數

其一是當沖稅率減半,2017年4月,立法院通過當衝證交稅減半1年;到2018年4月,又宣佈繼續延長3年至今年年底,這個稅率減半制度到今年底到期後,是否繼續延長,是近期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

其二,當然是不斷攀高的大盤指數與交易量,尤其從去年3月至今,大盤指數成長54%,交易量更是提升1.3倍,其中量能放大,更提供了當衝交易最需要的資金環境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制度的改變,也可能刺激當衝比率提高,就是逐筆交易的實施;臺股交易在去年三月從集合競價改爲逐筆撮合,進入秒速配的時代,讓臺股交易更具效率,也更適合追求高頻交易的當衝進行。

春藥還是推手?

「新常態」要用新思惟

從過去4年臺股趨勢來看,當沖稅率調降後,因爲交易成本大減,造成當衝比率上升的長期趨勢顯而易見,從原本15%左右一下子躍升爲30%到35%,成長約1倍。

到底當衝(證交稅率減半)是魔鬼般的春藥?還是促進股市熱絡的推手?

事實上 2018年2月,第一次證交稅減半的稅率要延長實施3年時,證交所內部還有再做出一份報告,報告上明確寫明,稅率減半預期要達到的效益有五項,包括「維持我國股市交易熱能」、「政府證交稅收入增加」、「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證券相關行業發展」和「有利各類投資人投資策略操作」。

如果從結果顯示,不管是春藥還是有力的推手,以如今臺股站上1萬7千點大關、4月至今日平均交易量站上4600億元之上,幾乎穩定勝過香港股市的熱絡程度,這份漂亮的成績單,應該都有達到上述的5項預期目標,也就是說,降低證交稅率這一帖藥,是有效的。

既然如此,要不要、或該不該繼續服用這帖藥?「如今臺灣在全球的戰略地位已經截然不同,臺商的錢不斷回來,未來不排除這樣的量能將成爲『新常態』,至少可以維持『比以前熱很多』的市場環境,我們應該用更進步、更勇敢的想法,去思考未來的股市政策。」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多個場合不只一次提出這個看法。

衝股可以警示

減半證交稅可專款專用

「目前針對交易異常的股票有『警示股』機制,一旦列爲警示股,投資人必須預收股款、撮合時間也必須延長,如果當衝比率過高的個股,也可以類似『警示股』制度執行。」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疾呼,稅率減半究竟是強心針,還是具保健功能的維他命,只是比喻上的差異,但眼前所有市場數據顯示,藥有效卻是具體的事實。正確的思惟應該是,如何在確保眼前的成績下,利用配套補齊不足,纔是穩健的政策。

到底要不要延長當衝降稅?與其說這是一道是非題,不如說是一道申論題,從現在開始到今年12月31日政策落日之前,引發資本市場的熱議,除了讓正反兩方互相提出理由,過程中也讓全市場的投資人,一起上課,瞭解當衝交易的投機風險,每天在實戰與社論中爭辯,共同成長。

深入解析「當衝熱潮樣貌」 詳見第1273期《今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