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股成交量恐怖龜縮30% 老手爆熱錢逃命原因

臺股近3日交易量大縮水。(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即使近期臺股加權指數都保持在17500點之上,但本週交易量卻意外出現緊縮,週二(3日)起連續3個交易日都跌破4千億大關,是6月初以來新低,近3日平均值比7月少了近30%,這也讓不少網友好奇台股資金走向,有內行網友認爲,現在大盤處在高檔,加上航運飆漲行情消失,當衝熱度降溫,大批投資人賺不到錢當然先撤出資金。

根據證交所公開交易資料顯示,從6月9日開始,臺股交易量都維持在4000億以上,不過從週二起的連續3個交易日都跌破4000億,3日交易量爲3903億,4日再縮減至3790.9億,今(5日)交易量則是3808.75億,近3日平均交易量比7月平均約5400億狂縮超過29%,引起PTT網友熱烈討論資金流向。

有網友以「是不是很多人離開股市去看房了」爲題發文探討原因,他認爲目前找不到強勢族羣,且居家辦公前交易量很大,應該不是回公司上班造成的,「是不是找不到飆股所以撤出資金?還是現在準備去看房了?不然怎麼量縮這麼大,是不是真的不玩了」。

有網友認爲,主要是近期航運股走勢不穩,先前的飆漲行情趨緩,讓投資人決定撤出資金,才造成大盤交易量緊縮,「當衝沒肉就跑了吧」、「航運賺不到啊,就跑了」、「航運不飆了,就沒人一直進場」、「之前是被航運撐大的吧,現在當然會回來」、「散戶被套牢沒錢了啦」、「當衝仔通通違約,當然沒錢啊」、「航運冷掉是關鍵」。

此外,也有人認爲有投資人賺錢改買房地產,導致資金流失,「現在股市高檔,老手都先轉戰房產,等崩再進來」、「差別在門檻,從低門檻的股市畢業後,當然轉去比較高的房產」、「股市賺得夠多時自然會跑去房市,身體是很誠實的」、「很多航運賺翻了,都跑去買房」、「沒說錯阿,房市真的比想像中更熱絡一點」、「頭期款有了啊,真的在物色了」、「身邊很多都買了,賺來的前總要找地方放」。

據工商時報報導,針對大盤量縮狀況,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表示,整體盤面轉爲跌深反彈格局,並非過去一路走高情況,尤其先前強勢的貨櫃三雄格外明顯,隨短線操作風險增加,高檔風險趨避心態轉濃,自然造成量縮現象,雖無須過度擔心,但要突破困局仍需指標股出面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