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生態與停電的單選題?
▲爲保護大潭藻礁,生態團體呼籲中油不要在觀塘工業區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圖/記者楊熾興攝)
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中油選定桃園大潭藻礁海岸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但專家偶然發現當地特有的「柴山多杯孔珊瑚」,引起破壞生態的疑慮。對此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會盡最大努力並考慮以移地覆育方式維持生態。但生態學者陳昭倫則反駁,該藻礁無法移地覆育。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劃是在2011年,前總統馬英九考量到福島核電損害而推動的「穩健減核」政策,爲發電主力大潭電廠供應天然氣的中油第三接收站,原先臺電與中油皆有意主導,後來中油經協商後在2014年獲得興建權與經營權。
而總統蔡英文上臺後主導的「非核家園」政策,預計2025年前將燃氣發電的能源配比目標將從目前的36%提高至50%,天然氣進口量也打算從每年1400萬噸提升至2000萬噸,投資金額爲600.8億元,預計在2023年全量營運,完工後估計每年可提供300萬公噸液化天然氣。
不過,由於環評部分持續卡關,環保署於今年6月時再度要求中油公司補件,而中油在9月5日正式遞交中油對觀塘工業區及工業局對觀塘工業港的補件,後續的審驗結果則尚未出爐。▲桃園藻礁生長旺盛及當地的酋婦蟹。(圖/潘忠政提供)
在生態部分,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於環評階段期間,有生態專家發現當地特有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甚至有疑似新種章魚TW10,因此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靜榆、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等生態學者和當地團體不斷向環保署控訴,並投遞論文至國際生物礁研究權威雜誌「珊瑚礁」,指稱中油爲電破壞生態。
在環評卡關與當地團體、學者的反對下,原先預定於8月底動工的第三接收站因此延宕至今。然而,815大跳電事件後,環保團體聲浪被迫削弱,因爲夏季供電不足的問題被各界重視,不少原先反對到底的當地組織也逐漸轉爲持平看待,這也爲中油推進了一大步。
▲經濟部次長兼中油董座楊偉甫強調,大藻礁有移地覆育的可能,且鄰近海域還有保護區。(圖/記者林昱均攝)
現任經濟部次長兼中油董座楊偉甫表示,有許多人願意重視生態、這是各界都樂見的。但他強調,藻礁在接收站附近海域早已有保護區,且中油跟當地政府未來都會去認養,再加上專家協助分析後也提出移地覆育的可能,因此中油並非藻礁生態的劊子手;楊偉甫認爲,環評、環保與開發案都很重要,希望是平衡狀態、而非0跟1的選擇。▲生態學家陳昭倫表示,大潭藻礁從專業角度而言,完全無法被異地覆育或生態補償。(圖/記者楊熾興攝)
不過,生態學家陳昭倫反駁其論述,表示中油及部分學者不斷對外說可犧牲一塊小小藻礁、就能穩定國家能源,但大潭藻礁從專業角度而言,完全無法被異地覆育或生態補償。
在環評通過前,這場生態與停電的抉擇,仍有一場硬仗要打,儘管中油強調自己會做最大的保育努力,但環評與保育團體的抗議,仍是中油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