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聽懂美國疫苗外交的弦外之音

中時社論

臺灣疫苗需求孔急美國適時啓動「全球疫苗分享策略」,臺灣名列援助對象之列,這固然彰顯了臺美傳統友誼的深厚,但不要忘了現實的地緣政治因素,臺灣在感謝之餘,要冷靜理解美國的決策背景,纔不會沉醉在自己編織美夢中不可自拔。

美國利益順序落日韓之後

疫苗外交與地緣政治掛勾,疫苗已成爲各國重要外交政策工具,更反映出美中戰略競爭的特性。美國以「世界疫苗兵工廠」的道德高度,將向全世界援助8000萬劑疫苗。中國宣稱已提供國際社會3.5億劑疫苗,預計提供7億劑,主要幫助開發中國家。兩大強權針鋒相對,意在透過疫苗軟實力掌握更大的國際話語權與影響力。對臺灣而言,這場全球性疫苗大戰暴露了相關實力的脆弱,將成爲國安隱憂。

美臺反中陣線是美國「印太戰略」不可或缺的一環,臺灣因此被公認爲「地表最危險地區」,承擔了高度的戰爭風險,臺灣也因此被定位爲美國的戰略伙伴,但民進黨政府沉溺在「美臺關係史上最佳」、美國對臺的支持「堅若磐石」的虛幻安全感中,弱化了臺灣的危機意識與應變能力。

美國疫苗外交的首要目標是維護美國利益及優勢地位,同時抑制中共疫苗外交效應擴散。這次美國疫苗分享計劃可區分爲與COVAX協調、以區域爲目標的1900萬劑,及由美國直接支配處理、以鄰國夥伴爲目標的600萬劑。印度南韓被定位爲夥伴,因而享有特殊待遇。美國承諾給南韓55萬名軍人的100萬劑「嬌生」疫苗,第二天就由美國專機運抵南韓,傳達了最強烈的政治訊息

美韓已建立「全球疫苗夥伴」關係,南韓獲得莫德納授權生產疫苗;在3月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議中,美、日、澳、印也達成協議資助印度生產10億劑疫苗。南韓與印度都具有大規模生產疫苗能力,美國將他們列爲優先夥伴,與拜登號召的全球民主聯盟及印太戰略有密切關係。即將於6月11日召開的G7高峰會議中,地主國英國已邀請印度與南韓出席,彰顯南韓、印度的實力地位與重要性。

臺灣被列在透過COVAX機制分配的亞洲區中,此部分第一批共700萬劑。美國參議員達克沃斯等人專程由南韓飛到臺北,傳達臺灣將可獲得75萬劑的訊息,體現了「真朋友、真進展」的支持與情誼。美國主動援助疫苗,臺灣當然心存感激。但國安團隊必須嚴肅面對,臺灣所得到的實質支持遠低於南韓的事實,某種程度也驗證了在美國的國家利益優先順序中,臺灣落於日本及南韓之後。另外應注意的是,白宮公佈的背景說明資料中,在亞洲地區除了國家外,特別增列了「實體」,臺灣不必對號入座,但美國顯然刻意迴避了臺灣國家地位的爭議。

200萬劑疫苗 只是杯水車薪

外交以實力爲基礎,疫苗外交也不例外,疫苗已被視爲「戰略物質」,可透過本身研發製造、代工生產、採購、國外援助等途徑取得,如南韓、印度、日本等都是多管齊下,同步進行。唯獨臺灣官僚系統自滿、自大,以爲已充分掌控疫情,並過度期望本身生技產業,對建構疫苗能量虛應故事。醫藥及國安團隊也沒有發揮統合功效,利用臺灣在高科技供應鏈的優勢,增加談判交涉地位,爭取更大利益。

本身缺乏實力卻又刻意政治操作更是臺灣疫苗政策的致命傷,民進黨政府浪費在「與匪鬥爭」的時間與精力可能超過取得疫苗的努力,甩鍋中共干擾及嘲諷大陸疫苗品質成爲掩飾本身失敗的最好藉口。

大陸的「國藥」及「科興」疫苗已得到WHO的緊急使用認可,臺灣可以婉拒中共提供疫苗,但陳時中一句「他們(中國)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只會升高兩岸敵意,爲臺灣取得疫苗自設障礙。

在人類對抗新冠疫情的戰爭中,許多國家都是領導人親自領軍,在臺灣卻很少看到國安高層的身影。但在日本及美國慷慨捐助疫苗之後,國安團隊紛紛邀功、攬功,宣稱「十日寧靜作戰」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宛如已戰勝新冠肺炎實情是美、日援助的200萬劑疫苗杯水車薪,3級警戒不能解除,染疫致死率已超過國際平均比例,國安團隊難道不須承擔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