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到中國”的文化輻射路徑
近幾年來,浙江廣電集團深挖浙江豐富的人文歷史資源,歷時多年精心創作的“東西南北中”系列人文精品工程(分別爲:《東向大海》《西泠印社》《南宋》《藝術:北緯30度》《中國村落》,以下簡稱“東西南北中”)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與好評。
“東西南北中”是浙江紀錄片人以獨特的人文視角來解釋、展示、發現中國的精品之作。不論是歷史與現實相勾連的多元內容題材,還是大視角小切口的敘事表達形式,抑或探尋“情”與“境”的中國傳統審美旨趣,建構出了“從浙江到中國”的文化輻射路徑,爲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打開了一扇窗。
《南宋》創作團隊在“尋求對歷史的解釋”的過程中,探尋歷史對於今日中國的明示、暗喻。作品從史學研究成果出發,用當下的視角重新審識南宋。該片打開被歷史遮蔽的視野,展現出南宋繁榮富足、文化昌盛的一面,以及對東亞歷史文化和世界歷史文化的傑出貢獻。根據史料,重新詮釋出一個文化自信的中國南宋,在南宋的影像敘事中前所未有,是主創團隊對中國歷史、文化、地理的一次全新“解釋”。
《西泠印社》注重歷史講述中人文情懷的展現,通過挖掘歷代社員開創、承繼金石篆刻文化的傳奇故事,展示西泠文化,詮釋西泠精神。西泠四君子等創社者的篆刻、照片、書信成爲敘事載體,珍貴翔實的文獻資料與社員後輩們的口述形成跨越時空的交互,歷史與現實在影像中發生勾連。在歷史解讀與人物刻畫交織的雙線敘事中,許繼峰導演的《西泠印社》努力從中國文化的源頭尋找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價值,那便是知識分子與國家民族共存亡的“君子”精神,亦是源自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君子”價值觀。
浙江是中國發展的優秀樣本,在很大程度上講好了浙江的現實故事,也就講好了中國發展的故事。《東向大海》作爲一部海洋題材紀錄片,在緊抓微觀切面、聚焦東海的同時,又具備宏觀的視野,借東海折射人類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該片奇觀化的拍攝策略可以視爲紀錄片視覺創新的有益嘗試。包括“天上宏觀視角”“水中微觀視角”“地上中觀視角”在內的多角度、多機位拍攝,從天、地、人三個維度呈現東海海洋經濟的發展現狀。紀錄片中的精彩故事以短視頻的形式迅速在新媒體平臺開啓“跨屏之旅”,拓寬主流內容的傳播聲量。《東向大海》在東海的視域中描摹出中國人挑戰自然、勇立潮頭的精氣神,也在修復自然、踐行“兩山”理念的東海實踐中讀懂中國走向“深藍”的發展之路。故事並非平鋪直敘,而應是導演爲生活的隱藏秩序所描繪的地圖。
中國村落是美好中國的文化棲息地,今天的田園除了生長農作物,還生長美麗。美麗的田園創造更加獨特的價值。《中國村落》創作團隊從全國500多個村落中篩選出150個拍攝樣本,展示千姿百態的村落風貌,追溯文化根脈,追尋文化理想。航拍、延時攝影畫面對鄉村景觀的極致呈現給人以極大的視覺震撼,使《中國村落》兼具“大氣寫意”與“精雕細琢”的特質。農耕文明遺留下來的和諧自然圖景、中國厚重的傳統和現代化的生活在這裡相遇,所有對中國村落的思考,都對今天再造中國村落描摹了更美的展示。
全人類對藝術之美的追求,往往具有超越意識形態的可能,藉此在國際傳播領域打造共通的意義空間。建構藝術多元、文化昌明的國家媒體形象才更容易獲得“他者”認同。《藝術:北緯30度》《西泠印社》嘗試用藝術的路徑實現對不同文化形態的超越,或許可以爲紀錄片國際化傳播提供啓示。
《藝術:北緯30度》融藝術於生活,探討中國陶器藝術、美國現當代抽象藝術等紛繁藝術類型和當下人民生活微妙的關聯,在“自我”與“他者”的鏡像互動中,用鏡頭向輝煌燦爛的全人類文明致敬。《西泠印社》則採用“中國化”的策略,將中國傳統審美旨趣中的“情”與“境”融合。以孤山爲圓心,借金石篆刻藝術和中國人的美學觀來實現價值抵達,在中國化和國際化之間尋求新的突破。綜上所述,紀錄片不是由創作團隊完成的,它是一個互動,由紀錄片人通過自己的詮釋來引導所有的觀衆達到對這個話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