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女力尚未崛起 蔡總統仍須努力

社論

行政院蘇貞昌國際婦女節自豪地指出,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新編布的「性別不平等指數」(GII),臺灣的性別平等表現居亞洲之冠。然而,蘇揆只說出了部分事實,在這份以「健康」、「賦權」和「勞動市場」爲三大指標評比性別平等的調查中,臺灣在「賦權」和「勞動市場」兩大項目中,值得努力改進的空間仍然不小。

女性閣員比例創新低

最明顯的就是蔡政府的女性閣員比例創新低,引發相當大的爭議,甚至造成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委員一度醞釀要集體請辭。性平學者直言總統英文違反了她的政治承諾,是臺灣推動性平運動的重大挫折,令人失望。

受惠於女性總體勞動參與率逐年成長,臺灣在GII調查中勞動力項目也有較佳的表現,不過,臺灣25歲至34歲之間的「育齡女性」的勞動參與率高達87.6%,遠高於歐美先進國家,而6成以上的新生兒產自30歲以上的女性,顯示就業使得女性延遲結婚生子的現象越來越明顯,甚至進一步造成不婚不育的少子化危機。

蘇貞昌在自豪因女性就業率提高、使得臺灣GII排名不錯的同時,也須考慮到政府的少子化對策應納入對懷孕女性的照顧,否則在上班加生兒育女雙重壓力下,恐怕會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生產,使得臺灣少子化問題更形嚴峻。

女性因爲經濟等因素不得不投入職場時,往往就得面對勞動條件和性別不平等這兩大困境。根據勞動部新近發佈的調查資料顯示,今年我國的「同酬日」是2月20日,也就是說,女性需較男性工作51天才能達到男性整年總薪資。儘管男女同酬日的差距有縮小的趨勢,但蔡政府上任後,曾連續3年未曾改善,上任5年來也僅進步了3天,遠遜於同期間馬政府的9天,顯示蔡政府對兩性同酬的努力嚴重不足。

儘管臺灣的《性別平等工作法》實施至今已經20年,然而職場的性平觀念仍明顯不足。根據「yes123求職網」日前發佈的《職場女力與工作性別平權調查》顯示,近6成女性認爲職場有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

「現代婦女基金會」新近公佈的職場性騷擾的網路調查則顯示,有43%的女性曾經遭遇職場性騷擾,比例非常高;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通報的性騷擾案件中,來自職場的性騷擾比例明顯增加,2017年時的佔比是17%,2020年時已高達54%,發生職場性騷擾後公司未採取立即糾正及補救措施者的比例竟高達87.3%,也就是說,近9成的工作場合對職場性騷擾根本不知情或是視如未見、不做處理。

性平法案保護力不足

民進黨政府必須正視越來越猖狂的職場性騷擾問題,祭出鐵腕措施,例如:對還沒有建置性騷擾防治措施或是補救辦法的企業或組織,直接立刻開罰;公司受理性騷擾案件後不作爲或處理不公;僱主對求職者或受僱者之招募、甄試、進用、分發、配置、考績或升遷等,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差別待遇者等,都有高額罰鍰,且必須公佈公司名稱、負責人姓名等,並限期改善;若屆期未改善,還可按次處罰。但是政府對此,到底做了多少?

另一方面,根據警政署統計,與跟蹤騷擾相關的報案每年高達7600多件,對被害人及其相關之人的身體、心理、生活與工作各方面造成相當大的威脅,甚至導致被害人死傷的事件,受害者絕大多數爲女性;而現行《家庭暴力防制法》、《性騷擾防治法》以及《社會秩序維護法》等法規,多僅就特定關係的跟蹤騷擾有所規範,無法即時處理及處罰一般跟蹤或騷擾的行爲,因此藍綠立委提出了多個版本的《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國民黨、時代力量等在野黨並已列爲立法院本會期的優先法案。

內政部也提出《糾纏犯罪法草案》,但規定糾纏行爲須以情感爲基礎,排除了無特定關係的跟騷,恐怕保護力不足,況且此草案還在行政院審查中,要通過後纔會送交立法院審議。

英、美、德、澳、日等先進國家都早已訂立專法反制跟騷,以對此行爲提供周延的犯罪防治作爲,執行面有諸多可供政府參考之處。

女性當選總統並不代表性別已經平權,提升性別平權,不要只停留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大內宣,積極訂法嚴格執法,民進黨政府可以做、應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