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國安灰犀牛風險

社論

歷史性的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議落幕,接着登場的是美國與日本、南韓外交國防部長「2+2」對話,以及美印防長會議,這一系列外交攻勢具有雙層目標:體現了美國總統拜登宣示的「美國回來了、外交回來了」,以及爲美中戰略競爭厚植「實力基礎」。18日的美中高層會議將是試金石

臺灣是中美難迴避的議題

臺灣是美中交鋒不可迴避的「棘手議題」,拜登政府對臺灣的承諾屹立不搖,川普時期過度操作的「臺灣牌」顯然不是拜登的政策選項。位於美中戰略對抗中心的臺灣更需要以實力基礎才能融入Quad倡議的「自由開放印太」體系,但民進黨極端「反中」的意識形態扭曲了目標與手段,已成爲對外關係的最大障礙。

Quad峰會是拜登聯合盟邦與夥伴對抗中國的起手式,但會後的聯合聲明《Quad之精神》刻意壓低對中國的「針對性」,完全不提中國,顯然不願被貼上「抗中集團」的標籤,反而扼殺了以後與中國對話、合作機會,損害與中國的經貿利益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在會後簡報表示,4國領袖討論到中國構成的挑戰,也清楚表明對中國沒有幻想,但中國並非根本議題,而是聚焦於迫切的全球危機,包括氣候變遷新冠肺炎等。

面對記者詢問「臺灣的外交部長」曾表示希望與Quad有更多的安全合作,會中討論是否觸及臺灣?蘇利文迴應,Quad「不是軍事聯盟」,「不是一個新北約組織(NATO)」,而是4個民主國家針對經濟、科技、氣候及安全共同努力的機會。

關於安全的內涵,蘇利文只是點出,廣泛的海事安全、人道救援、災難應變已是Quad的核心議題。他強調,由於Quad是一個新興機構,從自由航行到更大的區域安全問題仍待領導人及工作階層進一步界定

值得注意的是,蘇利文的詳細說明中刻意規避了臺灣,凸顯了臺灣議題的高度敏感性。臺灣加入必然引發中國的最強烈反應,是否有利於Quad及印太地區和平穩定?4國與中國及臺灣的關係及利益各有不同,是否可達成共識?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宣示對臺灣安全的承諾穩若磐石的拜登政府,亦無意依循「川普模式」,利用臺灣問題升高對中國的抗爭敵意

Quad峰會落幕也是美中競爭新階段的開始,國務卿林肯與蘇利文訂於18、19日在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會見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外交部長王毅。美中最高階外交決策官員會議未上演就火藥味十足,中方定位是「應美方邀請的高層戰略對話」,而美方強調只是在美國領土進行的「會面」,雙方言語機鋒、步步爲營,只爲搶得先機

極端反中下只得依附美國

議程、議題仍然未定,雙方也都認知會議過程難以平順,蘇利文自信滿滿表示,這次會面將體現拜登以「實力基礎」面對中國的戰略。除了在印太地區的凌厲外交攻勢外,美國也正努力改善與歐盟的關係,希望在對抗中國議題上統一步調。在美國國內部分,拜登簽署了《美國救援方案法》、今年經濟成長將創造10年來最高紀錄、確保關鍵產業供應鏈、積極推動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等,都可強化美國的談判地位

拜登就任以來,對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不斷髮出美國終將「勝出」的樂觀訊息,但地緣政治終究要以實力對抗,美國不再享有後冷戰時期的唯一霸權地位;而面對美國的嚇阻,中國更不輕易就範。香港、臺灣、貿易,甚至維吾爾族穆斯林的種族滅絕問題,都將是中美直接討論的話題,可以預期雙方將是針鋒相對,毫不退讓。

美中首度2+2會議中,美方將從戰略層次說明重大議題的立場及基本利益所在,而中方原則是「聚焦合作、管控分歧」,不會進入關稅及出口管制等細節。但涉及中國核心利益及美國重大利益的臺灣問題不可避免將是攻防焦點,雙方坦白的對話雖不能解決歧見,但至少有助於瞭解彼此底線所在,緩和緊張對立情勢,也應證了拜登國安團隊的一貫主張:美中競爭雖然尖銳,但充分溝通對話是雙邊良性競爭的唯一途徑。

美國積極的外交作爲將爲美中關係開啓更多可能性,相對臺灣的不可測性風險就會增加。美國以實力基礎展開對中國的溝通對話應是臺灣仿效的模式,可惜在民進黨極端反中的立場下,只能消極被動依附美國,而成爲臺灣的國安「灰犀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