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江靜玲》亞洲北約呼之欲出?

2019年G7峰會。(美聯社

美國拜登總統3月上旬與「四方安全對話夥伴澳洲印度日本舉行了峰會。這是拜登入主白宮後,首次參與四方安全對話。 值此同時,英國強森政府證實將派遣新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參與亞太自由海域巡航,並與美國組成航母戰鬥羣。這是逾半世紀來英國皇家海軍首次重新部署航母戰鬥羣。

許多人把兩項進展解讀爲組建「亞洲北約」的第一步,以期因應中國在區域內日益增長影響力。這不是「亞洲北約」首次浮出水面,但「亞洲北約」和72年前防禦歐洲安全的「北約組織」(NATO)時空截然不同─儘管北約確實是英美兩國聯手下的結晶。英國艾德禮政府在1948年倡議組建一個確保二戰後歐洲安全的西方聯盟,並巧妙地把這個構想和美國二戰後協助歐洲重建的馬歇爾計劃連結在一起,成立北約,對抗蘇聯威脅

當時,歐洲戰後,百廢待興,英美這項跨大西洋倡議,僅花費1年時間,北約便在1949年成立。當今的國際政局地緣政治遠比北約成立時糾結複雜。

美國總統拜登雖上臺但川普執政4年造成的中美分歧已難修補,影響所及遠超過中美兩國。另一方面,英國脫歐衝擊也不僅限於歐盟和歐洲,對於長久經營英國,把英國視爲進軍歐洲橋頭堡的中國更是一記重擊

在地緣政治上,由日本倡議、美國支持於2007年成立的四方安全對話,目的在抗衡中國崛起。但澳洲和印度最初對抗中是抱持審慎立場,直到兩國與北京關係惡化後,四方安全對話才逐漸擴張。

去年11月四方安全對話夥伴國,美、日、印、澳分別在孟加拉海和北阿拉伯海進行二階段海上聯合演習,顯示四國對抗衡中國已有一定程度共識。而拜登政府的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提出擴充四方安全對話夥伴,則證實擴大此一戰略的方向。

無巧不成書,英國首相強森在今年由英國主辦的7國集團(G7)會議上則提議邀請澳洲、印度和南韓參與7國集團,共同創建全球民主國家D10集團。強森這項建議雖遭到G7其他歐洲成員國反對,但強森的提議與美國提出的擴大四方安全對話的四方聯盟,實爲異曲同工

歐洲其他G7成員國爲何反對?除法國總統馬克力主歐盟必須擺脫美國影響外,歐洲諸國與中國交往各有一把算盤是另一主因。在亞洲,情況恐怕比歐洲更復雜。從90年代以來陷入經濟衰退困境的日本實際上需要中國協助擺脫;印度與中國雖邊界衝突迭起,但印度外交向來以獨立著稱,在美英的印太政策下,印度反而更加審慎,不希望破壞與俄羅斯的關係,並傾向採取更獨立中國政策。

澳洲是與英美情報分享的「五眼聯盟」國家之一,但澳洲地緣上遠離歐洲和北美,中國更是澳洲最大輸出國銷往中國的產品高達全澳洲出口1/3,與北京交惡,澳洲受到的傷害和損失遠超過中國。澳洲能夠承受多少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有待觀察。

至於南韓境內雖有美軍駐守,但緊鄰的北韓因素同樣讓南韓不願意得罪中國,審慎小心拒當美國棋子

如此看來,從7國集團G7到全球民主集團D10,還有一段長路;劍指中國的「亞洲北約」,也不會像上世紀初創建北約組織般,在英美聯手下,登高一呼,四方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