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休閒城市——四川自貢

自貢—鹽之都、龍之鄉、燈之城。自貢具有兩千年的鹽業歷史和70年建市史,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國民政府批准建立自貢市,爲四川省最早的省轄市和工業重鎮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23個建制市之一,自貢是川南地區第一座100萬城市人口大城市,川南區域中心城市。恐龍井鹽燈會被稱爲自貢的“大三絕”,“小三絕”是龔扇、扎染和剪紙,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江姐故里”等美譽而蜚聲中外。

從清朝中葉以來,自貢一直是中國井鹽生產的中心,如今已發展成爲一個擁有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和一批全國知名企業及科研院所,並以機械、化工、鹽業、紡織、輕工、食品、燈飾、新型建材等爲支柱產業的工業城市。同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對外開放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多個旅遊景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候選世界記錄。

自貢,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的南部,是"富庶甲於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獨具風韻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以其特有的風采和格韻,卓立於中國城市之林。既有千載鹽都的盛譽,又有恐龍之鄉的稱謂,亦有南國燈城的美名,1986 年,自貢市由國務院頒定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後又相繼被批准爲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對外開放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自貢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宜人,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而聞名邇。

自流井——恐龍風景名勝區”被確定爲省級風景名勝區。由於歷史上井鹽的運銷方式和中淺丘陵地形條件,以自流井、貢井主體的城市佈局與起伏的山巒、蜿蜒的河溪交錯穿插,形成了融山、水、城爲一體的“半城青山半城樓”的山林城市風貌。即使在城市中心地區,雖樓宇參差,市井繁華,卻仍見山林穿插、碧水中分。在青山綠水環抱之中,在數百株古榕的掩映之下,仍可見到保存尚爲完好的各式鹽業同鄉、行幫會館,以及石板鋪就的傳統街區和高數十米的採滷木製井架——天車市花紫薇、市樹香樟遍佈全城,飛紅嵌玉,將鹽都點綴得更加清秀、含蓄、典雅。

自貢以盛產井鹽聞名,素有"鹽都"之稱,其悠久的採滷製鹽史,可上溯到近兩千年前的東漢章帝時期(公元76~88年)。北周武帝時(公元561 年~578 年),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因大公井而置公井鎮至唐武德平天國攻佔南京,淮鹽受阻。 川鹽濟楚,得以運銷兩湖淮鹽引岸市場。1937 年抗戰軍興,海鹽停滯,川鹽崛起,再度濟楚,有設市之需。 1939年9 月1 日始將川鹽史上稱爲富榮鹽場的東西兩場--自流井和貢井從富順榮縣劃出合併而建立省轄的自貢市。 自貢因鹽設鎮、設縣直至因鹽設市之路,是一條典型資源開發型的城市發展道路。在我國古代科技史、經濟史和城市發展史上自貢都佔有重要地位。以井鹽文化爲主體的歷史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市內現有文物保護單位88處。其中,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所在的西秦會館和燊海井,榮縣大佛、富順文廟,以及吳玉章故居均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貢旅遊景點:

1、自貢燈會

自貢燈會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爲“中國民間藝術遊”、“中國百姓生活遊”和向海外推出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動自貢燈會吸引了近1.5億中外遊客,被譽爲“高品味的藝術”、“流動的文化旅遊資源”、“民族傳統文化的驕傲”、“天下第一燈”。

自貢以獨特的燈會聞名於世。各種質地、色彩、大小不同的紙,絹、綢,都是自貢的燈材,還有玻璃、藥瓶、瓷器、蠶繭、竹編、扎染布料等獨具地方風情和行業特色的制燈原料。自貢燈會尤以品種衆多、燈景交融取勝。千姿百態的龍燈、走馬燈、座燈、系列燈、工藝燈、動物燈、人物燈、花鳥燈……五花八門,璀璨奪目。每逢燈會,園林山水中萬燈齊展,燈中有景,景中有燈,燈景交織,形、色、光、聲、動有機融合,層次迷離,氣勢磅礴。

2、大山鋪恐龍化石遺址

大山鋪恐龍化石羣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東北郊約11公里的大山鋪鎮旁,是一個盛產一億六千萬年前的中侏羅世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化石的遺址,是我國最重要的恐龍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該遺址最早於1972年發現,1977 年首次發掘,獲得一具較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間先後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清理和發掘,在約2800平方米範圍內獲得恐龍及其它脊椎動物200多個個體的上萬件化石骨骼標本,從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龍魚類、兩棲類、龜鱉類、鱷類、翼龍類、似哺乳爬行類等18個屬21 個種。估計整個化石羣集中埋藏範圍約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萬塊以上, 被譽爲"恐龍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該遺址上修建有我國第一座大型的恐龍遺址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大山鋪恐龍化石羣遺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門類齊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點。作爲一處罕見的自然歷史遺產,它所產出的化石不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價值,而且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侏羅紀早-中期恐龍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對研究恐龍及其相關古動物的系統演化、生理特徵、生活環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學價值。

大山鋪恐龍化石羣遺址位於內(江)樂(山)公路旁,分別與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鐵路連通的內(江)宜(賓)高速公路和內(江)昆(明)鐵路也經過此地,並分別設有出口和火車站。該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慶204公里,交通便利。

3、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市東北郊大山鋪恐龍化石發掘現場,距自貢市區11公里。是我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博物館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爲2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分館舍、綠化地帶和附屬建築3部分。主體館舍內設有化石埋藏館、中央大廳、化石裝架陳列館、報告廳和恐龍生態環境廳。恐龍埋藏遺址有1900平方米,可見到多種恐龍的骨骼錯落交織,分佈在近水平狀延伸的砂岩層中,是巨大恐龍墓地的縮影。在裝架館內,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龍”和多具恐龍的復原骨架組合,以及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館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塊堆壘而成,使整個建築與恐龍發掘現場相協調,立意新穎,造型獨特,引人入勝。大山鋪發掘的各種恐龍及伴生物化石數以百計,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恐龍動物羣”。其中包括了3個綱、11個目、15個科的屬種,既有陸生、水生、兩棲類,又有空中飛行的古脊椎動物;有長達20米的草食長頸椎蜥腳龍、兇猛的肉食恐龍和數量多而完整的短頸椎蜥腳龍,也有僅14米長的鳥腳龍。最珍貴的是目前世界上發掘最早的中侏羅紀劍龍和首次發現的翼龍,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自貢恐龍博物館被評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

自貢博物館在世界上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合稱爲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

四川自貢是我國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這一帶侏羅紀(1.35億年-2.1億年前)的陸相地層相當發育,恐龍化石就埋藏在侏羅紀早、中期陸地層中,而此期的恐龍化石正是世界恐龍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所以自貢的恐龍化石爲世界研究恐龍的演化,提供了豐富的關鍵性的原始資料。

4、西秦會館

西秦會館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名武聖宮,主供關帝神位,亦稱關帝廟,俗稱陝西廟。清初,陝籍商人來自流井經營鹽業,發家致富。爲了“款敘鄉情”,並顯示豪華富有,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動工興建,歷時16載,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至八年(1827-1828),又進行大規模培修與擴建,“較舊地址拓出十數丈,依山另闢一正殿”,“壯麗倍前”,共佔地3451平方米。這是比較典型的中國建築,平面組合,總體方正,強調對稱,中軸明確。在中軸線上佈置主要建築,四周以廊牆及其它建築組成有縱深、有層次、有京華的5個大小院落羣體。

5、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以收藏、研究和陳列中國井鹽歷史文物爲基本功能,是中國較早設立的專業博物館之一。該博物館以清代建築“西秦會館”爲館址,博物館內陳列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模型、照片和標本,從鑽井、採滷、輸滷、製鹽等方面再現了井鹽生產技術的演革和發展,生動表現了以深井鑽鑿技術爲中心的古代井鹽生產工藝,體現了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6、榮縣大佛

榮縣大佛寺坐落在四川省榮縣城郊大佛山(亦稱真如巖)山麓,山高海拔414米。半山之上,有一尊巍峨的石刻如來坐佛佛像,世稱榮縣大佛。拂身通高36.67米,頭長8.76米,肩寬12.67米,膝高12米,腳寬3.5米,僅次於樂山彌勒大佛,爲中國第二石刻大佛。

2006年05月25日,榮縣大佛石窟作爲唐代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7、富順文廟

富順文廟自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建縣至北宋初年(567-960)的近400年間,由於地處邊陲,僚漢雜居,鹽業雖盛而文風未開。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朝廷選派太常博士名學者周延俊來富順任知監,努力興教化,辦學校,培育士子。在他任職的第六年,即慶曆二年(1042),富順縣終於出了第一個進士-李冕,全縣士民無不歡欣慶幸。在周延俊的倡導下,人們集資於慶曆四年(1044),在縣城中心的南門,建成一座文廟,主供孔子,時稱"文宣網廟"。並在廟內立石質"雁塔碑",以刻全縣歷次中試者的名字。此後,歷任富順知監,均熱心教育事業,親任儒學教授,常在從政之餘,來廟內爲生員講課,於是文風大開。宋代在雁塔刻名的進士即有67人之多。

8、自貢世界地質公園

自貢世界地質公園的地學內涵極爲深廣,特別是在以恐龍化石爲主體的極其豐富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典型的侏羅紀地層剖面,完整的井礦鹽遺蹟等方面,都具有全國和世界意義的科學價值,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的自然歷史寶庫。

公園內廣泛出露的侏羅紀陸相地層中,蘊藏着大量的恐龍及其他古脊椎動物化石,常常形成規模宏大的恐龍化石埋藏羣,其豐富的中侏羅世恐龍化石羣完善了世界恐龍演化史中甚爲薄弱的中間環節,這使自貢成爲世界上發掘研究侏羅紀恐龍化石最爲理想的地區。

公園內豐富的鹽滷資源和近兩千年的採鹽歷史,保留了衆多鹽業生產的歷史遺蹟,創造了井鹽生產中的十個“世界第一”的科學技術,這對於探究鹽礦開採技術和區域鹽滷礦牀形成與分佈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9、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

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位於自貢市榮縣金花鄉。桫欏爲一古稀植物,屬真藏綱中的薄囊亞綱桫欏科中的一種,因其爲木本,所以又叫樹蕨。與恐龍同期生長,併爲恐龍主要食料之一。現存的桫欏,是未遭第四紀冰川破壞而保存下來的古老孑遺,人稱"植物活化石"。被列爲我國一級保護的8種珍稀植物之一。金花桫欏自然保護區目前生長着15700 多株而又成片的桫欏羣,具有較強的觀賞性,是與恐龍化石配套的自貢極珍貴的旅遊資源。加上這一地區峰巒疊翠,蕨類密佈,清新質樸的原始風情,數百畝的森林資源,以及周圍的瀑布、鐘乳石、石人峰、一線天、九橋十八洞等奇觀異景和坐落其間的水庫,山環水貌,碧波盪漾,現已成爲旅遊的好去處。

10、高石梯森林公園

高石梯森林公園位於四川省位於自貢市榮縣(旭陽鎮),總面積182.13公頃,1993年被四川省省林業廳定爲省級森林公園。

高石梯自然風景區,早在清光緒33年就被基督教會華西教區列爲外國人在四川的四大避署勝地之一。

公園內地貌奇特,巨石、奇峰、溝谷、山溪形成了典型的川南區低山地貌的自然景觀。主要景觀有:天鵝抱蛋、雙獅拜象、石筍凌空、楊泗巖。

景區具備完善的吃、住、遊、娛樂等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現有大、小會議室、餐廳、練歌場、茶坊,客房有標準間和普通間。在2004年隆重推出休閒套餐和消夏野營活動。

高石梯森林公園竭誠歡迎國內外商家、友人前來觀光旅遊、投資開發。

11、飛龍峽風景區

飛龍峽風景區位於自貢市區西南部,距城區15公里,規劃總面積爲45.57平方公里,是國家“AA”級風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同時也是自貢市近郊唯一的生態型景區。景區平均海拔365米,最高海拔497.7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年均氣溫17.1℃,溼潤涼爽,氣候宜人。

飛龍峽景區山體如斷臂大佛,水形似遊弋烈龍,民間傳說中有佛抱龍飛、斷臂爲景之說,故而得名。景區自然天成,森林茂密,植被豐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更兼有獨具特色的川南民俗和厚重的佛教文化底蘊,乃朝佛冶性、消夏避暑、生態旅遊、養生度假的好所在。

2006年,自流井區根據自貢市打造旅遊目的地的要求,提出了“整體規劃,統一管理,凸顯特色,豐富內涵”的思路,以旅遊服務經濟支撐景區發展,立足自貢,輻射周邊,將飛龍峽風景區建設成爲川南地區旅遊度假的首選地之一。

12、江姐故居

從大山鋪鎮市街出發沿蜿蜒的水泥路向江姐故居行進。來到江姐故居,佔地250平方米的故居已被擠得水泄不通。江姐的堂侄江子剛激動的說:“沒想到今年春節會來這麼多的遊客,大年三十那天的遊人比趕場的人還多,有從上海、浙江、廣東來的,還有從成都、重慶、昆明頂地專程駕駛私家車來的,甚至還有從香港、澳門等地過來的。他們來此瞻仰江姐故居,憑弔江家祖先墳墓,尋覓江姐小時候走過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據不完全統計,從大年三十到正月二十,來江姐故居的遊客不少於2萬人。”來自自貢城區的小朋友文諾天說,“今天外公外婆特意帶我來瞻仰江姐。以前從歷史書上讀到江姐印象就很深,現在實地參觀了她的生活環境,以及陳列的老虎凳、竹籤等刑具,很形象地感受到江姐的成長過程。讓我真正懂得了我們都要好好珍惜革命前輩用鮮血換回的美好生活。今年的春節太有意思了”。

13、吳玉章故居

吳玉章故居位於四川省榮縣東南,距縣城約15公里的金臺鄉蔡家堰村,今尚存土木結構房屋三間,其中兩間有樓,佔地面積96平方米。1958年,吳主章回縣,將舊宅捐贈辦師範。1983年師範搬遷後,辦起蔡家堰中學(今名玉章中學)。 1988年吳誕辰110週年,國家撥款,在緊連舊居之西重建吳玉章故居,整修至雙石鄉的道路,及蔡家堰大橋。修葺後的吳玉章故居,佔地155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大門門楣懸掛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題匾“吳玉章故居”。門內兩邊柱上刻有對聯:“荊樹有花兄弟樂;書田無稅子孫耕。”院壩正中安放吳玉章半身雕像。雕像基座正面刻有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的題詞:“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基座背面陰刻吳玉章的生平簡介碑文,文字爲繁體正楷。堂屋門楣懸掛徐向前元帥題寫的匾額“革命前軀”。

14、仙市古鎮

自貢仙市古鎮是具有14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鎮,是釜溪河當年鹽運重要碼頭之一,建築保留着原有風貌,寺廟祠堂衆多。古代建築藝術和佛教文化的韻味充滿了這個古鎮,明末清初的古建築羣:南華宮(建於公元1962年)、天上宮(建於1850年)紅牆黛瓦、衆鰲高翹、雕樑畫棟、木雕飛禽走獸、花草蟲魚,造型各異、栩栩如生。仙市鎮真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