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炸醬麪 卻是韓國人把它推向極致

“在畢業季到來時,學生們跟着父母中餐館飽餐一頓是常見的事情。度過了3年辛苦的學校生活,父母特地給買一碗炸醬麪,這樣的日子也就算是畢業日了……”上世紀70年代,韓國學生畢業那天,總會吃炸醬麪慶祝,這不僅是一種記憶,更體現了韓國人對炸醬麪的特殊情結

曾是珍貴奢侈的食物

炸醬麪是中華料理的代表,其流入韓國要從旅韓華僑的百年曆史說起。19世紀末,不少山東舉家遷至朝鮮半島,將仁川作爲主要居住地中國人以他們特有的經商之道,從事貿易和餐飲業,令這一帶繁榮起來。一家家中華料理店在仁川興起。其中,一棟紅磚砌成的2層小樓,成爲了炸醬麪的發源地。這棟建築最早的名稱爲“山東會館”,主要接待來這裡的清朝勞工。來自山東的老闆於希光發現,當時中國菜多以煎炒爲主,不僅製作方式複雜,且嚴重依賴當地物資,如何讓工人們吃到簡便且價格實惠的食物,他想到了炸醬麪。後來,取辛亥革命成功後迎接“共和國元年之春”之意,“山東會館”於1912年更名爲“共和春”。

可以說,近現代朝鮮半島命運的轉折,也左右着“共和春”和炸醬麪的發展。隨着日本對朝鮮半島深入殖民,這裡的常客從最早的中國人變爲日本人。脫離殖民統治後,逐漸趨於“本土化”的中華料理受到了當地人的歡迎。“共和春”就銷售經改良的炸醬麪,即在炸醬里加入了當地種植的洋蔥蘿蔔等,炸醬本身則改用當地以黑豆製成的“春醬”。在當時,炸醬麪被人們視爲珍貴且奢侈的食物,製作“清料理”的中餐館一度被視爲高檔餐廳的代表。

2012年4月28日,在位於仁川市的“共和春”的舊址上,韓國炸醬麪博物館問世了。走進博物館記者看到,這裡共有7個展覽室,通過文物和模型介紹了在仁川港口開放時期、日本殖民統治期、韓國擺脫日本殖民統治以及工業化時期等各時代與炸醬麪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記者看到,展廳真實再現了“共和春”廚房的舊景:一位身着白色廚師袍的師傅,手握大刀,一旁擺的是待處理的肉、蔬菜等食材,另一側則是醬、面、切好的土豆和洋蔥……

博物館除了向韓國民衆介紹了炸醬麪的用料、製作過程和相關歷史,還講述了中華傳統文化習俗。如每年臘月二十三是祭竈掃塵、吃竈糖的日子。

特殊日子吃炸醬麪

直到上世紀70年代,韓國人在生日或畢業典禮等特殊日子,最常吃的就是炸醬麪。據說李明博就任韓國總統期間,還曾在青瓦臺偷偷叫過炸醬麪外賣。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韓國曾有過一個廣告,用來宣傳手機信號覆蓋面廣。講的是一個人在韓國鬱陵島海面上划着小船送炸醬麪外賣,其間他停下來舉着送炸醬麪的鐵箱大聲叫着:“點炸醬麪的那位!點炸醬麪的那位!”突然手機響起,電話那頭的人坐在遊艇裡,字幕顯示“馬羅島的海上”。他慢悠悠地說:“抱歉,我現在搬到馬羅島了!送到這裡來吧。”聽罷,外賣小哥從船上掉入海中。這則廣告在韓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到韓國最南端小島馬羅島吃炸醬麪的傳統由此開始。這也成爲韓國人特有的炸醬麪情結。

在韓國電視劇或綜藝節目裡,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橋段,外賣小哥手拎着“鐵箱”,將炸醬麪、糖醋肉和醃蘿蔔片配菜等從層層抽屜中取出。有意思的是,中餐館的“鐵箱”,曾被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所屬的韓國設計文化財團選定爲過去半個世紀韓國人日常生活代表性設計之一,與Monami153圓珠筆、辛拉麪七星汽水小型汽車、出租車等一同獲得了至高榮譽。

錘子炸醬麪是什麼?

這些年來,韓國人在炸醬麪“改良”“創新”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 Man曾經做過兩期炸醬麪特輯,其中就曾介紹了多款“異色炸醬麪”。如以海鮮、蘑菇和炸醬三足鼎立的鐵板炸醬麪,以面片取代麪條的炸醬麪片,沒有使用着色重的春醬卻保留炸醬麪香味的清淡口的白炸醬麪,又甜又辣的紅炸醬麪,還有以造型取勝的錘子炸醬麪,面上扣一個碗形的玉米餅,用錘子將其敲碎後伴着炸醬麪一起吃,碰撞出奇妙美味口感

此外,韓國人還將炸醬麪做成了方便麪,這被認爲是將異國產品帶入韓國本土方便麪市場的典型事例。爲了開發出方便麪形態的炸醬麪,韓國食品巨頭農心集團曾聘請當時首爾中餐館“雅敘園”的廚師長進行指導,在炸醬麪做法的基礎上加上方便麪技術,從而生產出了“速食炸醬麪”,該產品也爲日後炸醬方便麪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不得不說,爲了吃炸醬麪,重視儀式感的韓國人還爲了它創造了一個節日。2月14日是“傳統情人節”,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4月14日是“黑色情人節”。每到這一天,尚未找到人生伴侶的年輕人要穿着黑色衣服,吃一碗黑色炸醬麪。因爲與白色相對,黑色表現了單身青年們收不到禮物而“燒焦”的內心。“黑色情人節”也成了韓國單身青年們的狂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