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校慶氾濫 國外大學卻不搞校慶

九個頭條網訊 自上世紀90年代始,大學校慶的熱潮就越來越火越來越熱。一般,提前一年發出公告,有的甚至提前三年,每年發佈一個公告。據統計,僅2011年頭5個月公佈的已經或即將舉辦校慶的大學就有42所,其中百年校慶(含百年以上)的7所,90週年校慶兩所,80週年兩所,70週年5所,65週年1所,60週年20所,40週年3所,10週年兩所。到年底,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大學舉辦不同校齡的慶祝活動

此外,還有建校的校慶,合校的校慶和遷校的校慶,花樣不斷翻新。爲什麼40年、60年、65年、70年、80年和90年都要搞校慶呢?也許有人會說按照中國曆法,60週年是一甲子,是個值得慶祝的校齡,但40、65、70、80和90週年的校慶又怎麼解釋呢?這樣頻繁地搞校慶,不是搞形式主義又是什麼?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外那些著名的大學並不重視校慶的形式,像我國這樣興師動衆搞校慶,也絕無僅有。

牛津、哈佛、京都大學不搞校慶

擁有900年曆史的英國牛津大學,曾經培養出了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2位聖人;培養了英國6位國王世界7個國家的11位國王;走出了86位大主教和18位紅衣主教——無論在科學文化或在政治、宗教領域,都深深影響着英國乃至於世界部分國家。牛津大學完全有資格借校慶吹噓這些非凡的成就,可是查其官方資料,幾乎沒有舉辦過像樣的校慶活動。

對此,牛津大學副校長W.D.Macmillan的解釋是:“由於歷史悠久,建校之日已不可考,故此牛津大學未舉辦過校慶。”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對學術和對真理執着的追求,讓牛津遠離媒體宣傳,拒絕鋪張浪費的形式主義。

1986年是美國哈佛大學350週年校慶,時任美國總統里根表示,他有意在校慶時作現場演講,並希望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可是,校長博克沒有向里根發出邀請,明確表示:“無意奉承總統的虛榮心。”如果是在中國,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另一方面,中國官員中諸多的假博士學位證書,不都是由各個大學頒發的嗎?

有人說,東西方文化不同,在中國已經形成了校慶文化。果真如此嗎?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當屬東方文化,可是日本大學也沒有像中國大學這樣搞校慶的。

京都大學創建於1897年,僅比我國京大學早一年,可該校已擁有12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獲諾獎者總共17個)。1997年京都大學百年校慶時,一位臺灣作家正好到京都度假,乘興到京大遊覽,一睹百年校慶風采。令這位作家吃驚的是,整個校園沒有華麗的佈置,也沒什麼慶典,僅在一張簡陋的海報上寫着:“京都大學與殖民政策——反省百年京大犯過的錯誤。”

京大追求的是高深的學問,探求真理,有傳統的抗爭精神;而只比京大晚一年建校的北京大學,如果不秉持獨立、自由和民主的精神,不從根本上革除實用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歪風,恐怕再用一百年的時間,也仍然達不到京都大學今天的成就。

我國大學僅有百多年的歷史,在解放前沒有興師動衆的校慶,在上世紀80年代,也沒有像現在這樣頻繁地搞豪華校慶的作派。很顯然,我國大學校慶熱是與大學合併、升格、改名、“建一流大學”、擴招等浮躁和浮誇風相適應的。據報道,北京還創辦了一份《中國校慶報》,各媒體關於校慶的廣告宣傳報道,對校慶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事實絕非像有些人所說,中國已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校慶文化,恰恰相反,這是一種形式主義歪風,必須堅決予以遏制。

那麼,爲什麼大學校慶在我國會如此之濫呢?

一、形式主義製造影響力的需要。

現在大學的校慶熱,也是一股形式主義歪風,只要看一看各大學搞校慶的老套路就一目瞭然了。都要發幾次廣告,都要搞倒計時,都要請名人和高官捧場,舉辦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或高峰論壇),拍攝專題宣傳片,印製豪華畫冊,製作精美禮品,藉機大肆吹噓學校的業績。遺憾的是,我國大學尚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沒有國際公認的學術大師,更沒有世界公認的科學學派,否則便要把牛皮吹上天了!

二、行政化校官們需要政績

爲什麼慶祝了50週年校慶又要舉行60週年校慶呢?離百年校慶已不遙遠,爲什麼又要舉辦90週年校慶呢?原因是當政的大學領導們,受到任期制的限制,等到百年校慶,他們已不在其位了,故利用90週年宣傳自己的政績。這是心照不宣的事,明眼人都能猜透他們的心態。古訓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百年大計,絕對需要的是殫精竭慮地做事,一所名校都是集一代又一代學者心血而成,需要長期的學術積累,絕非一人之功。那些醉心於搞“形象工程”,以建立個人政績作爲高升階梯的官員們,與“成事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相比,顯得多麼渺小!

第三,財政不受監管造成的胡作非爲。

這也是導致豪華校慶的原因之一。在我國高校體系中,公立大學佔據着絕對的統治地位,它們都靠國家撥款。這是一個大鍋飯的財政體制,辦學者們既不需要籌措經費,使用經費也不受董事會的制約,可以一擲千金舉辦豪華校慶,即使舉債辦校慶也在所不惜,反正都是國家爲其債務買單。我國大學2500億債務,就是這種大少爺作風造成的,這難道不需反思和追究責任嗎?

第四,根本就是在掩飾教育領域上的不作爲。

我國高等教育問題成堆,羣衆怨聲載道,爲什麼不把主要精力用於抓教育領域的改革?說到底,這是當今大學領導者在教育改革上不作爲的表現。我國有句俗話說:內行門道外行看熱鬧。我把這話延伸一下:內行抓門道,外行抓熱鬧。舉辦校慶就是一項熱熱鬧鬧的活動,只要有錢、有人,不愁搞不起來;抓教育改革就不那麼容易了,需要富有改革精神,要懂得教育的規律,要深入調查研究,要身體力行進行改革的試點,還必須面對改革失敗的風險。搞校慶活動既不能提高教學質量,也不能提高學術水平,實在是勞民傷財的事,正因如此,國際上崇尚務實求真的國家少有舉辦校慶活動的,而追求形式主義的敝國高校,纔對大操大辦校慶趨之若鶩。我國大學的領導者,至今沒有意識到校慶氾濫的問題,還在互相攀比,這是非常可怕的!

有鑑於此,我國大學校慶熱必須降溫了。

(本文整合自 水煮百年 劉道玉:中國大學的校慶爲何如此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