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廿大接班佈局 聚焦中南海

中共明年將舉行二十大,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誰留誰離開成焦點。圖爲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新華社)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明年中共二十大時,還不到政治局常委退休年齡線,是否轉任他職,備受關注。圖爲他去年至河南考察。(中新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二十大動向

距離2022年秋季召開中共廿大仍有一年多,在高層權力改組奉行「隔代指定」、「七上八下」等潛規則出現變化後,中共中央接班計劃,諱莫如深,以致4月初習近平有近半個月未曾公開露面,都曾引發各種臆測。不過,「以黨領政」、「依法治國」,位居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中央政治局,依舊是全黨最高權力核心。變與不變,存乎一心。

1927年中共五大創設中央政治局以來,固定班底委員就是25人,名單慣例是在全國黨代會第一次中央全會召開時揭曉,只是基於超前部署的特殊政治安排與中共高幹「圈子」的相對有限性總能提前窺見最高權力格局變化的政治動向。

地方黨代會換屆先行

《多維新聞》分析,其一,各地黨代會黨委換屆選舉,將從今年秋中央全會後分兩輪展開,直到明年6月結束。人事佈局通常會連動,需要「大局出發、通盤考慮」,提前卡位。換屆前總有重磅訊息釋出。比如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的4大直轄市與廣東、新疆等6大地方黨委書記,一旦在這一年半載更動,等於宣告繼任者提前取得政治局「入場券」。十九大前約1年,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分別主政天津、重慶,即循此路。

其二,政治局委員作爲國級領導人,「七上八下」、「同一職務不得連任超過兩屆」依舊適用,確保實務上存在某種程度確定性。

最終25人名單較穩定

其三,歷來中共黨代會通過的最終25人名單,相對穩定,常態分佈黨政軍系統,不會偏離太多。第一層以政治局7席常委爲主:總書記、總理、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負責意識形態和黨建的常委、中紀委書記、首席副總理等,16屆、17屆多了國家副主席、中央政法委書記兩席。

第二層是中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18屆起)等黨務系統一把手、未「入常」的其他3名副總理,人大常委會首席副委員長、兩名軍委副主席等9人。加上地方6名大員

第三層是依現況微調。像是總書記大管家─中辦主任入局,始於2012年十八大的慄戰書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只在十八大僅一位「三朝首席文膽王滬寧入局。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入局」是十九大特例;全國政協第一副主席王剛卸任中辦主任後入局,也是孤例,十九大時名額由中紀委第一副書記楊曉渡代替。

李克強留常否是關鍵

其四,打破「傳統規則」的可能。2018年3月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不得連任超過兩屆的限制。2021年《全國人大組織法》修正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可微調副總理、國務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委員。規則變化充滿變數。

廿大前的「卡位」橋段早已登場,各種跡象顯示習近平續任已成定局。依年齡畫線,政治局委員屆時至少有1950年次慄戰書(常委)、許其亮王晨孫春蘭、楊潔篪、張又俠、1952年次劉鶴、1953年次陳希、楊曉渡、與1954年次韓正(常委)、郭聲琨等11席超齡待補,其中,重中之重的兩席常委與總理職務連動,鑑於李克強(1955年次)兩任總理屆滿,年齡又未過紅線,是否比照1998年李鵬「留常」換軌人大委員長,將是觀察廿大高層佈局的關鍵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