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佈局 聚焦電池材料

大陸鼓勵企業海外佈局,打造EV電池材料供應鏈,拓展全球市場影響力,並減緩美歐國家可能的市場抵制與貿易制裁。圖/新華社

中國企業電池材料向海外市場佈局動態

爲抗衡以美國主導的科技包圍網,中國開始在自己具有優勢的產業鏈領域進行因應,譬如電動車(EV)。中國一方面限制稀土、石墨等關鍵原材料出口,一方面也鼓勵企業海外佈局,打造EV電池材料供應鏈,拓展全球市場影響力,並減緩美歐國家可能的市場抵制與貿易制裁。

日經中文網報導,在掌控了關鍵的「三電」(電池、電控、電機)技術與上游原材料後,中國基本已打造出全球最具競爭力與完備的電動車產業鏈。面對美國聯手盟國的科技圍堵下,電動車產業成爲中國另一張反制各國的牌。

今年12月1日,中國開始對配備於電動車(EV)的電池材料石墨實行出口許可制,石墨被用作車載電池的負極材料,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統計,中國的石墨產量佔全球65%,在車載電池用負極材料方面,中國企業更掌握着8成以上的份額。

稍早前,中國政府在8月份對半導體材料鎵、等實施出口許可制,自11月起,還啓動了要求稀土出口企業必須申報稀土種類和出口目的地的制度等,藉此加強管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打造產業鏈供應鏈的範圍正加速從境內延伸至境外,僅在電池材料領域,今年迄今共有17家中企宣佈在海外22個地方建設工廠,總投資額已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業內專家指出,會出現這些動向,背景是中國政府提出EV強國目標,正摸索以本國企業爲中心,掌握全球性EV的供應鏈。同時也可藉由在異地投資,部分化解美歐國家的抵制與制裁。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11月28日在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式上曾表示,「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和各種形式的脫鉤斷鏈」。與此同時,他強調,中國將更深層次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積極參與綠色發展領域國際合作。

爲實現這一目標,近年中企紛紛開始在負極材料等電池材料領域建設海外工廠,譬如知名EV材料企業寧波杉杉股份9月宣佈,將在芬蘭建設負極材料工廠,投資額最高達12.8億歐元,並爭取兩年後量產。至於在車載電池領域躋身世界第一的寧德時代,其德國工廠已在2022年12月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