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河/人工智慧帶給人類更多的生活想像

▲隨着資訊發達,人工智慧越來越頻繁出現在人類生活中。(圖/路透社

● 陳清河世新大學副校長

提起電腦功能,不外乎有運算、記憶、控制、轉換、統計及儲存等。然而早在1956 年美國Dartmouth College 舉辦的研討會中,麥卡錫便提出電腦可被廣泛應用於數學與自然語言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但是,此一概念因已超越當年電腦可以輔助人工智慧的計算能量;更基於隱私權益、勞力市場、經濟落差、假造影片以及侵犯人權等效應,所帶來的社會失衡議題不斷受到關注,導致過去數十年來人工智慧產業都被歸納爲高風險投資的範疇。

人工智慧融入人類生活的進程

近幾年網路頻寬的大幅提升,以及相關產業的競相需求之下,人工智慧逐漸被商品化產品化的廣泛應用,甚至成爲如今新科技產業的藍海

引用林敬恆於2019年5月發表「AI來襲!」一文曾針對人工智慧加以定義,「系以人工編寫的電腦程式,去模擬人類的智慧行爲,其中包含模擬人類感官聽音辨讀、視覺辨識,甚至讓大腦的推理決策、理解學習、動作類的移動、動作控制等行爲」。

▲人工智慧運用海量數據進行精確評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換言之,人工智慧的功能就是藉由電腦與人類所整理的思緒進行對接,讓機器學習具備人類的初階智慧;更高一層的人工智慧,還被賦予能模仿人類思考、判斷、操作等類神經網路的學習能力。

不難理解,早期的人工智慧只可替代傳統產業重複性的動作,以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產出成本,協助傳統產業向智慧化轉型。

如今,人工智慧藉由深度學習的搜尋引擎語音辨識、語意感知、影像辨識,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讓電腦程式語言運用於生活中的情形日漸普及。

▲Siri也是人工智慧的一種應用。(圖/ETtoday資料照)

諸如,工業自動化、自動駕駛、人臉辨識、聊天機器人、Siri語音助理、物件偵測、車輛追蹤、街景分析、萬物聯網、微創手術、區塊鏈、虛擬貨幣系統、智慧金融服務、智慧醫療診斷、電商即時客服等等,都已成爲人工智慧產業的成果。

「人類與類人」議題的探討

5月16日在民視新聞臺首播的科普影片「下一步,AI / Next,愛」中提及,人工智慧的基本原理起源於現代數學中的函數函式 (function),也就是影片中李弘毅所指輸入一個東西與輸出一個東西的對應關係

例如,語音辨識就是一個函數,輸入一段語音訊號到手機,輸出的卻是文字;如果系統的輸入輸出一直極爲穩定,則此一函數即可納爲人工智慧的功能。

仍須強調,有朝一日人類若扮演造物主能創造出「類人」時,人工智慧需要顧及的,不僅要能辨識語音的表情、聲音、語言、動作外,還需考量內外在環境之情緒與心理脈絡的干擾因素。

就如當今企業所使用聊天機器人的自動問答功能,很難像虛擬主播只需單向播報新聞即可,由於聊天機器人需考量客戶的即時對話,機器人通常對已知的問題與答案,在回答時自然會比較流暢,一旦面對於較不熟悉的問題時,機器人爲了避免誤判指令,則會採取揣摩語意、轉移話題或者回答不知道的方式加以迴應。

農委會建「病蟲害系統」24小時隨時查,而這其實就是聊天機器人的應用。(圖/農委會提供)

人類除了不宜將人工智慧視爲萬能之外,其實科技追求生活便利與社會安全之間往往難以兩全

前言所述,人工智慧雖然帶給人類生活的便利,如今卻因自動化控制衍生大量失業率的議題;其所創造出的深僞(deepfake)技術,亦成爲社會安全面向的顧慮。總結而言,人工智慧科技的本意肯定不是取代人類,而是不斷尋求機器與人類相互間的互補與互賴關係。

熱門點閱》

陳建仁臺灣防疫的成功關鍵與未來挑戰

► 見證德國疫情大爆發 旅德媒體人提關鍵建議

林靜儀/後疫情時代 臺灣下一步

軍事家/美軍機艦逼近中國 真實靠近還是混淆大衆?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原標題爲「人工智慧帶給人類生活更多的想像」,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