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貿易戰升級軍事衝突?澳執政黨議員籲及早準備

澳洲總理莫里森計劃數年內將軍費支出提高7倍,其同黨議員更呼籲提早爲與中國大陸作戰做準備。(路透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連續出手管制澳洲除鐵礦石之外各種原物料進口,澳洲鷹派媒體開始討論各種還擊手段執政黨自由黨參議員、前陸軍少將莫蘭(Jim Molan)更語出驚人,稱中澳直接開戰可能性比想像中高,呼籲澳洲聯邦政府儘早爲最壞情況做準備。

雖然中國與數個鄰國領土爭議,不過實際升級軍事衝突的僅限印度,但莫蘭指控北京當局開啓戰端:「中國已經爲戰爭準備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他們最近1周每天威脅臺灣,還有侵入日本領空。他們對抗任何國際規則法律,已經竊取南海,挑起對所有鄰國的戰鬥,而且有非凡軍事實力,不只是火箭還有戰鬥機,還有全方位能力來辦成一些事。」

莫蘭說:「美中間戰爭不只是可能,而且是比多數人準備估計好的更加可能。澳洲不是主要賽局,但我們必須準備,因爲我們可能被連帶損害。」不過他也強調,戰爭並非無可避免,自己只是認爲澳洲現在最好辦法是提前制定一套防範中國的國防戰略

澳洲皇家空軍日前展示向美國採購的F-35閃電II戰鬥機隊作戰能力,此外也有鷹派呼聲稱應發展核武應對中國。但多數澳洲軍事專家警告,中澳軍力差距過大,若澳洲單獨對中國開戰,可能在1個月內全線崩潰,以核彈應對中國想法更危險,「我們射什麼到中國,他們都能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射回來」。

2018年上任的自由黨籍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近期屢次在言論上釋放向北京求和訊號。但他在今年中曾宣佈,計劃在幾年內將國防支出上調至2700億澳元,是今年度387億澳元近7倍之多,不過此擴軍計劃可能要視其能執政多久而定。

澳洲總理不具國家元首地位,但是公認實際政府首腦,並未特別規定任期長短,基於內閣制精神必須有議員身分(通常是衆議員,參議員只有過1例),因此基本前提個人必須贏得議員選舉、所屬黨派贏得多數。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自由黨孟席斯(Robert Menzies)曾有約18年半長期執政紀錄,但2007年12月起6任澳洲總理(包含工黨陸克文(Kevin Ruud)2度就任)僅有工黨女性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任期勉強超過3年,偏右的自由黨於2013年贏回政權後也2度更換總理,莫里森是7年多來第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