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健康 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臺灣進入高齡社會,健康與照護需求大增,中國時報20日舉行《健康大未來 生活樂無限》論壇,邀集各領域專家與會,談論臺灣大健康產業現況趨勢、國內健康產業明日的機會與挑戰主持人中國時報副總分核黃如萍(右三)邀請與談來賓魔幻樂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慧正右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工研院副院長裕民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張淑儀及新北市政府體育處處長洪玉玲一起合影。(劉宗龍攝)

隨着臺灣進入高齡化社會,人口結構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健康與照護需求也大爲增加,中國時報20日主辦《健康大未來、生活樂無限》論壇,邀集專家學者談論臺灣大健康產業現況與趨勢,結合AI、大數據長照智能系統、休閒健身等,讓高齡族羣不止活得久、活得好,更活出銀髮價值。

論壇邀請到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長黃世傑、新北市政府體育處長洪玉玲、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彭裕民、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健康管理部副主任張淑儀、魔幻樂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慧正等人出席分享經驗並提出專業建言

要活就要動 AI好幫手

洪玉玲處長指出,運動要串連科技,但這部分在臺灣運動產業來看還是小衆,希望在疫情過後透過各產業的串連,讓運動產業蓬勃發展

彭裕民副院長表示,隨着新興科技與人口結構邁向高齡化,在AI(人工智慧)、大數據、穿戴裝置、健康管理、長照智能系統、休閒健身下,可做到精準診斷、降低患病率、長照覆蓋率增加下,用科技打造無縫接軌的全人照護。

張淑儀副主任說,新光醫院打造的「新板傑仕堡全齡生活園區」,透過雲端互聯網科技同步傳輸樂齡住戶血壓等健康數值,讓家人可以遠距離關心長輩

建構產業鏈 滿足需求

黃世傑局長點出,臺灣醫療人才集中於服務,但未投入產業化健保與長照制度偏向福利爲主,也不利產業化發展;臺灣現階段能做的是扶植健康產業煉,運用AI與大數據等技術有效分析健康資訊,不僅降低醫療錯誤,也有效協助預測醫療結果,提升健康產業獲利性。

鄭慧正董事長表示,從科技結構與社會發展來看,社會結構的改變需要20年,而科技每5年就是一個世代,後者進程遠超過前者;大健康產業畢竟是「產業」,本質上離不開供需,需求則來自人口組成、經濟發展與法規制度的建置,科技正是滿足當下需求,改變社會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