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小鮮肉靠邊站,愈老愈要活得帥!
照護、醫療佔據臺灣人目光,老化彷彿等同走向病痛、失能,且不得不退出社會。
時尚雜誌邀銀髮族擔任服裝秀模特兒、工程師開發社羣軟體鼓勵長輩交新朋友、企業開發新職務讓高齡員工擔任職場導師……。
新面貌的老人正在全球強勁崛起,不讓僵化的觀念讓自己「變老」,3大趨勢、9項變革正在發生。
不管你現在幾歲,如果你曾擔心或抗拒變老後的人生,請從現在開始停止憂慮。你需要的,是開始改變思維,並做出行動。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估算,2016年65歲以上人口將超越14歲以下少年,這是史上頭一遭,也等於敲響一記計時鈴,提醒接下來4個現象將愈來愈明顯:勞動力流失、非自願單身人口遽增、愈來愈孤單以及爺奶比兒孫還多的臺灣。
對議論高齡議題已久的臺灣來說,自信、安樂和憂鬱、貧病纏身,這兩種老人面貌始終在大衆腦海並存,同樣的辯證也正在世界各地激烈發生。但其實,這並非是非題,而是多選題,選擇權繫於我們如何想像高齡時代並做好準備。
扭轉對年齡增長的想像
跨出臺灣,世界各國正逐漸扭轉對「老」的想像,不再視老人爲弱者。
歐盟將2012年訂爲「活躍老化與世代共榮年」,提出活化高齡族羣對策,例如修改公平就業或禁止年齡歧視法令、延後退休年齡、年金改革等。2年後,歐盟評估報告肯定,透過凸顯長者潛力、鼓勵長者參加社會和經濟活動,已使大衆心中對「變老」有更積極的印象。
歐盟各成員國具體的做法是,聚焦高齡者帶來的各種貢獻。
德國、荷蘭政府一方面積極打造配套措施,如彈性工作、降低失業津貼,說服長者願意續留職場;一方面和民間機構結合,力推社區共住、代間融合等措施。
英、美、法等國政府則強化終身學習或提供諮商,確保長者工作能力;同時擴大社區服務據點的功能,以維持更長的健康時間、減少醫療支出。英國政府甚至在官方單位以外成立創投公司STA(後改名Nesta),扶植社會企業投入社區爲長者提供照護、健身和交友等服務。
民間力量也看到活躍老化蘊藏的機會。
當高齡者能保有自信、持續參與社會,自然也能創造龐大的消費力。愈來愈多企業開始嘗試傾聽年長者的需求,投入各種創新設計。
日本東北大學Smart Aging國際共同研究中心教授村田裕之發現,一家服務50~79歲女性的健身房,促進了會員的消費力。除了有氧與肌力訓練促使大腦的慾望中樞「前額葉」活力大增,運動後身型改善,女性更願意打扮自己、出門參與社交活動,連帶促成了消費機會。
長期投入高齡設計、IDEO設計公司副合夥人葛芮琴.艾蒂(Gretchen Addi)引用美國退休協會一項研究指出,50歲以上人口的經濟規模相當於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能掌握高齡化趨勢的企業,將能享有1.06億人的市場,」艾蒂認爲,企業懂得爲高齡服務纔是明智之舉。
世界各國已紛紛覺醒,臺灣更得加快腳步。
事實上,根據統計,臺灣老年人口從7%變成14%只花了24年,老化速度比大多數國家快,和日本並列全球第3名,僅次於南韓與新加坡。反觀美國卻經過73年,法國甚至花費115年才達成這種倍數比率的成長。
也就是說,臺灣思考相關政策、投入軟硬體建設的時間都遠比其他國家來得更少。
但危機也是轉機。艾蒂無奈地說,在美國談高齡創新常遭受質疑還不是時候,但在臺灣談高齡議題,大多數的人都顯得興致勃勃。「高齡化對臺灣來說,不是問題跟挑戰,而是巨大的機會,」她認爲此刻正是臺灣向世界展現智慧的好機會。全世界都在看,如果能找出妥善的因應策略,將對世界創造很大的價值。【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16期】
【延伸閱讀】要抗老!就要吃蛋白質無齡世代!11/23戴勝益《高齡國際趨勢論壇》現場分享請問小笠原醫師:「一個人可以在家善終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