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基》美國戰略收縮 臺灣如何自處?

美國總統拜登(Biden)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通話。圖爲2013年12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圖/新華社

蘭德公司今年1月21日發佈一件長逹141頁的報告《實施剋制——美國地區安全政策的變化,走向實施現實主義的剋制大戰略》,引起各地關心美中關係人士的普遍關注。在拜登上臺的關鍵且敏感時刻,這篇報告的出版反映出一個事實:經歷新世紀以來的動盪,美國兩黨都普遍認爲美內外政策已經到了需要進行重大調整的關頭

這份報告收集、分析、整合了「現實主義的剋制大戰略」鼓吹者們的文獻,提出了美國對世界採取新戰略的一個選擇。它與美國目前的大戰略一樣,也強調大國關係,並將中國視爲美國面臨的最大潛在威脅,然而,剋制戰略的擁護者不同意美國目前的做法。在剋制戰略下,美國收縮它的利益範疇,減少美國本土外的前進軍事存在,重新談判或終止其現有的許多安全承諾,儘量用外交手段化解利益衝突,與其他大國進行更多的合作,並提高使用武力門檻

剋制戰略的鼓吹者狹義地界定了美國的利益。他們認爲保衛美國本土,包括美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美國公民的安全,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利益。爲了保護這個根本利益須要保持美國全球性軍事優勢,而這需要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基礎上。

他們並不認爲防禦美國盟國夥伴是美國的根本利益,而是將其視爲在某些情況下有助於確保美國安全的手段。同樣,他們並不認爲民主傳播是國家的重要利益。

主張剋制的人不太可能支持美國針對中國入侵臺灣進行武裝干預,因爲他們不認爲,控制檯灣將導致中國主宰亞太地區,因此不相信中國的入侵臺灣將值得美國使用武力。

剋制的擁護者是現實主義學者,他們認爲強國之間的競爭戰爭風險始終存在,然而,這些學者駁斥了美中激烈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觀點。他們認爲,美國政策的改變將減少中美之間的競爭強度和戰爭風險,而試圖遏制中國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衝突。因此,主張剋制的人建議減少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隨着中國相對實力的增長,美國佔主導作用的時代即將結束,因此華盛頓應該在美國還有實力的時侯,找到一種方法,確保在該地區發揮可接受的作用。

剋制者們認爲與中國改善關係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因此他們反對在經貿領域與中國脫鉤,認爲脫鉤將嚴重損害美國自己的經濟利益。

拜登是一個理性的、中間路線的、有歷練的政治人物,既不是極左或極右意識型態的人,他是現實主義者,因此剋制戰略的一些基本理念他應該可以接受。但是,他面臨民主黨內新自由主義者和川普的極右支持者的牽制,他必須謹慎前行!

拜登的緊急任務是控制新冠疫情、維持疫情衝擊下的社會穩定,同時恢復美國的經濟,客觀現實註定他必須改善美中關係。美中緊張關係的改善必將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但是他的意圖是明確的,農曆除夕拜登與習近平的兩小時電話會談,和大年初一他與夫人祝賀中國農曆新年,充分釋放他的善意。

長期以來臺灣朝野普遍迷信民主自由普世價值觀,將臺灣牢牢嵌入美國的印太戰略板塊以及做爲圍堵中國新冷戰序列中的前鋒,認爲臺灣是安全穩固的。但是,在新的國際形勢下,當權者必須主動釋放善意,穩定兩岸關係,否則就對不起臺灣百姓!(作者爲中美論譠社社長)(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