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論譠社》從殲擊機的發展看中國如何崛起(張文基)

中國的殲-10A可以說是其空軍自主建設的里程碑,殲-10A的身上還有很多F-16的技術,航空界的普遍看法是殲-10是一架鴨翼佈局的F-16。圖爲殲-10戰機。(新華社)

第一部【殲-5到殲-10】

二戰勝利後的一個最重要事件就是中國的迅速崛起,它改變人類未來發展的格局。 中國如何崛起?崛起後將會造福人類?還是帶來更多的紛擾?

以史爲鑑知興替,但是想完整和清晰的瞭解過去70年中國如何善用契機,化圍堵爲動力,披荊斬棘,從貧弱,迅速壯大的過程,將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本文選擇聚焦中國殲擊機工業70幾年來「從無到強」爲例子,來說明中國崛起的特質。即使如此,本文仍然須分三部才能交代重要的歴史轉捩點,及幕後的美國、蘇聯(後來的俄羅斯)、中國的三角關係。

本文的頭一部是「從殲-5到殲-10」,第二部是「青勝於藍的殲-11系列」,第三部討論中國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民族特質」及「兩個嚴厲的師傅」。

中國殲擊機的蘇聯基因

中國的航空工業的基礎源自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期,蘇聯對中國的援助和支持。沈飛(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殲擊機設計、製造基地。參照米格-17F,沈飛從1954年10月開始研製殲-5,1956年7月13日全部採用中國自制零件的第一架殲-5完成總裝。1956年7月19日,殲-5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 殲-5自1956年9月正式投入批量生產。

在赫魯雪夫時期,中國引進了米格-19和米格-21戰鬥機的生產線,並在此基礎上生產出了中國的殲-6和殲-7戰鬥機。

1960年代初,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並撤走了所有專家和技術人員,這對中國航空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打擊。雖然中國有了殲-6和殲-7的生產線,但沒有足夠的設計師和科學家來改進和創新這些戰鬥機。因此,中國無法跟上世界航空技術的發展步伐。

在中蘇交惡後,羅馬尼亞保持了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在1970年代,羅馬尼亞向中國提供了米格-21MF戰鬥機的測繪數據和部分零件。在此基礎上,中國於1984年完成了殲-7III型戰鬥機的總裝。這是中國第一款具備現代化概念的戰鬥機,它裝備了雷達測距器、大氣數據計算機、通訊電臺等電子設備。它標誌着中國航空工業從模仿到創新的轉變。

在整個80年代,中國空軍以少量殲-7II和殲-8I爲核心,再加上規模龐大的殲-6構成了空中作戰力量,這遠遠落後於周邊亞洲國家:日本於1981年開始接收美製F-15重型戰鬥機,到80年代末期,已服役超過100架;印度也從1985年起,先後接收了49架法制幻象-2000和69架蘇制米格-29戰鬥機,到90年代初,三代機數量同樣超過100架;甚至連巴基斯坦都從1983年開始,先後服役了40架F-16A/B戰鬥機。

引進西方的技術和設計理念

1979年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政府加強對華軍事關係,開啓了爲時近10年的中國和西方的軍事合作蜜月期,直到89年的 「六四事件」。

由於美國內部保守勢力的掣肘,美中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進展非常緩慢。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遂鼓動英國、法國、義大利、西德、以色列等盟友,與中國開展軍事交流。1979年法國就已經邀請中國,參觀其最新發展的幻象-2000戰鬥機。

1981年蘇聯代號西方-81的曠世大演習之後,美國國內各方勢力進一步認識到聯合中國的意義。1982年8月17日中美簽訂了817公報,原則性解決了售臺武器,特別是F-16問題,中美關係迅速升溫。1983年,美國宣佈國防部長溫伯格將正式訪華。溫伯格的隨行團隊陣容強大,包括阿米蒂奇、沃爾福威茨、鮑威爾等80年代直至21世紀小布希時代均在美國國防、外交界擔任要職的精英人物。顯示出美方對與中國建立起雙邊軍事關係,寄予厚望。

在溫伯格的主導下,中美關係上極爲特殊的一段軍事蜜月期開始了。 1983年6月21日,美國正式宣佈將中國列入非盟國友好國家一類。

1986年4月,雙方簽訂了「和平珍珠」合作協定,中國與美國格魯曼飛機公司合作改進殲-8戰鬥機,美國將提供價值5億美元的航空電子設備改進50架中國戰鬥機,這是中國90年代引進蘇-27戰鬥機前,最大的一筆對外軍購專案。這一專案後來雖因「六四事件」而流產,但在合作中,中國學習了美國航空業先進的工程和專案管理流程與思路及設計標準,雖然最終沒得到飛機,卻學到了如何設計先進飛機。

在這不到10年的蜜月期內,中國也努力的希望從西方國家獲得第三代先進戰鬥機:法國的幻象-2000、美國的F-16/79和F-14,但是都以失敗告終。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西方並不願意真正提高中國的航空設計、製造水準,而這是胸懷抱負的的中國所不願接受的。第二,就是當時中國貧窮,無力花費十幾甚至二十幾億美元的高昂代價,採購少量第三代戰鬥機。

也是在這些失敗中,中國意識到了外購先進戰鬥機存在的種種侷限。張愛萍將軍在擔任國防部部長期間,在談及國防工業改革時,曾提出他的擔憂——「我們這個大國能靠買武器過日子嗎?」蘇聯解體後,西方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日益加劇,提升空軍實力,必須另謀出路!

艱難創新:中國的殲十、殲二十系列

中國一直想走出米格系列殲擊機的侷限,所以在1970年由部分沈飛的專家組成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希望他們能走出新的設計路線。在中美短暫的「蜜月期」間,蘇聯訓練出的這些中國專家們,有機會認識了西方的軍事技術,最重要的是讓中國看到了西方的技術發展思路纔是未來,也就是那驚鴻一瞥就徹底改變了之後的中國。

1982年2月,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參加中國新一代戰機研製方案評審論證會,提出新型先進三代飛機方案,1986年1月,正式啓動了國產殲-10戰鬥機的研發。2002年6月,裝備俄製發動機的殲-10小批量生產型號首飛。

中國的殲-10A可以說是其空軍自主建設的里程碑,中國人也管殲10叫做「爭氣機」,從此中國就開啓了反超的腳步。殲-10A的身上還有很多F-16的技術,航空界的普遍看法是殲-10是一架鴨翼佈局的F-16。另一款也有F-16技術的飛機是他們設計的驍龍殲擊機。

2022年3月11日,巴基斯坦空軍在卡姆拉舉行首批6架殲-10CE接裝儀式,實現了中國新一代航空主戰裝備成體系、成建制出口,是中國航空高新裝備出口的新突破。

之後,成飛又研製出殲-20,它是一款雙發動機,重型隱形戰鬥機,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相當於美國的F-22。2019年10月13日,殲-20戰機列裝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

(作者爲中美論壇社社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