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論譠社》天津會後 美國在臺海的唯一路徑(張文基)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7月26日在天津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雪蔓(左)。 (新華社)

7月26日美常務副國務卿雪蔓終於完成她的訪華之行,在天津先後與中國外交部主管中美關係的副部長謝峰和部長王毅分別進行了總共6小時的會議。會後雙方沒有發佈共同的公告或協議,雙方對會談表述的唯一共同點就是會談是坦誠的表達了各自的觀點。然而,之後事態的發展似乎顯示出美中兩國都希望降低緊張關係,朝着邁向建立一個基於尊重彼此根本利益的,以實力爲基礎的、充滿競爭的,但是確保和平的新的平衡。然而,這種努力能否成功?

6月17日白宮國家安全助理沙利文公開發出拜登希望與習近平進行峰會,之後,美日的系列行爲直接衝擊中國的底線,因此,中方遲遲不確認雪蔓的訪問並刻意明示此次會議是應美方的要求而舉行,選擇天津而非北京做爲地點,並以外交部排名第5的謝峰副部長代表中國主談,之後王毅才接待雪蔓。會後中方公佈謝峰向美方提出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

會談中王毅就如何防止中美關係失控提出三條底線:第一,美國不得挑戰、詆譭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第二,美國不得試圖阻撓甚至打斷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方敦促美方儘快取消對華實施的所有單邊制裁、高額關稅、長臂管轄以及科技封鎖。第三,美國不得侵犯中國國家主權,更不能破壞中國領土完整。然而,美國國務院的會議新聞稿中,沒有提及雪蔓和謝峰的會談,更未提及中方的具體清單和立場,企圖淡化中方強烈和具體的要求。

《紐約時報》總結的好,這次會議顯示中國不接受拜登政府企圖用頭一天合作,第二天就對抗的對中策略。一時間,許多人認爲這是一個失敗的會議。但是,之後的發展是:

一、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27日在新加坡演講時說:「美中雖然是競爭的關係,但是我們並不尋求對抗。我致力於尋求與中國保持建設性、穩定的關係,包括加強與人民解放軍的危機溝通。」奧斯汀還說:「正如同李顯龍總理所建議的,我們不要求區域內國家在中美間選邊站。」

二、7月25日,英國海軍「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打擊羣進入南海,之前,英國防衛大臣華萊士叫囂航母打擊羣將通過「南海爭議水域」。美國媒體更積極鼓勵英國軍艦進入中國領海12海里範圍內。針對英國的挑釁,中國國防部在7月29日表示,中方尊重各國艦船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自由,但中國軍隊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堅決有效應對任何挑釁。不到24小時後,英國表示,沒有計劃在南海與中國進行對抗,航母戰鬥羣將以最直接的路線穿越南海,從新加坡抵達菲律賓海,將與中國南沙羣島和西沙羣島保持「數十英里的距離」。根據8月1日的最新消息,該航母打擊羣已經航經呂宋海峽進入菲律賓海。

7月28日晚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抵達美國華盛頓,結束了自前任駐美大使崔天凱於6月23日卸任後的空窗時期,也發出了中方希望穩定兩國關係的強烈企圖。秦剛說:「中美作爲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正在進入新一輪相互發現、認知和調適中,尋求新時代彼此相處之道。」

自從今年3月18日阿拉斯加會議,楊潔篪高調的宣示「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與中國打交道,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進行。中方主張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主張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不承認美國的價值就是國際價值,不承認美國說的就是國際輿論,不承認少數國家制定的規則就是國際規則。

以《聯合國憲章》爲基礎的國際關係規範準則原本就是小羅斯福總統的政治遺產,也是唯一爲全球國家所接受的國際準則。但是殘酷的事實是,在小羅斯福總統過世後,金融寡頭集團逐漸掌控了美國的政權,所以不接受《聯合國憲章》的規定,並以宗教性的愚民政策鼓吹美式的民主價值觀是唯一的正確道路。因此,拜登不可能會接受中方的發展雙邊關係準則。

拜登政權定位美中主要是競爭者的關係,但是希望透過在利益交集領域的合作,避免激化成爲敵我的勢不兩立的關係。過去4年的經驗也讓中國政府及人民拋棄對美的幻想,逐漸認識到在政治理念、制度、科技、經濟、金融、軍事領域不可避免的競爭。

所以,兩國能做的就是避免分歧變成大規模衝突。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隨着臺獨意識在島內的高漲和中國軍力及整體國力的迅速接近甚至超越美國,幾年後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地區就是臺灣海峽。美國的對臺政策是基本上充滿矛盾的:一方面提供軍事支援維繫臺灣半獨立現狀,另方面又繼續一箇中國政策。這個矛盾將在不遠的將來隨時面臨災難性的後果。

唯一能根本走出困局就是美國一改過去鼓勵或製造兩岸矛盾的短視策略,改採支援兩岸,特別是臺灣,在有限的時間內朝着和平漸進的最終統一前進,這是唯一能夠造福美國、臺灣及大陸的道路!

(作者爲中美論譠社社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