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親情與人生建構好?

作者邱風

父母子女間難免有心靈不通,意見不同,看法、想法存在差異的時候。這時雙方都要努力並且要彼此關心對方;不宜一意孤行,自以爲是老大威權,或自恃年少氣盛,以免爆發嚴重問題。普契尼歌劇加尼希奇 (Gianni Schicchi),劇情也可說是關於父女間對婚事的歧見,但結局圓滿美好。劇裡面女兒唱的一首歌《喔,我親愛的爸爸》(譯名有多個)很好聽、很動聽,這部歌劇可說靠此歌曲而流傳。其實,一般父母子女也可以把他她們之間歧異的問題處理好,把親情人生建構、保存得很好。

家住臺南的15歲少女翹家北上,在擔任保母工作的期間,與顧主小叔某朝夕相處下發生了關係,意外的懷有身孕,少女「帶球回家」被父親發現,氣得報警處理。但某男以合照證明2人真心相愛,且曾登門求親;臺北地檢署調查後認爲少女爲了找工作而隱瞞年齡,讓吳男誤認少女年近18歲,且沒有證據證明吳男性侵,將他不起訴。

此新聞可讓父母子女省思彼此間怎麼相處。檢察官不起訴此案應可說是較好、較正確的處理方式

1、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方式要隨着時代而有所調整。不能太過威權、霸道。媒體報導的一些父母子女間的不幸事故、常是因太僵硬的管控(管教、控制)而引起的。比如不準兒女買流行用品,上網打電玩時間太長而弄得關係緊繃,引起對抗、衝突。其實孟子覺察到這種情形,所以他認爲父母親們應易子而教、父子不責善;交換孩子教導不親教,也避免責求孩子做好這做好那,目的就是避免父母子女間不愉快而傷了親情。親情受傷與愛情受傷都比較不易療治療愈,後遺症多。

當然,這不是說都不能管教、教導,而是說要小心要節制。而且今天要父母們「易子而教」不大可能。但其要父母別太個人化別太主觀的精神與用意值得去體會參考。古有「作之君,作之師」之語,但那是君王師長角色的事務,君王師長負有幫助人民、教導人民的職責。父母對子女主要是要適當愛護、教導,不姑息,也不過於嚴苛。製造媽寶不好,製造爸媽不寶也不好。愛與理性要拿捏;調節,但不能自以爲是君、師,儼然帝王自居,以免發生不測、難以逆料的事。

2、相信那位父親很愛護女兒,但貿然就報警處理,這或許稍嫌急躁。那位少女翹家似乎未讓父親有所省思。翹家不值得鼓勵,但兒女爲什麼會翹家,身爲父母者也應當要省思思考,設法改善子女父母間的相處、相待情況,保全美好的天倫與親情。這是很重要的。

3、 那一對男女既彼此相愛,父母應考慮玉成他她們、成全他她們;而且女孩子又有身孕,少子化或形同一胎化甚至無胎化的今天,她懷孕彌足珍貴,應加珍惜。

雖然她未婚,但又有什麼關係?男方不是曾求婚嗎,補結婚就好了,何必太拘泥臺灣離婚率之高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名聲在外的。結婚不要太急就章、草草從事。她隱瞞未成年並不是要犯罪,而是爲打工工作、自食其力,不宜多所苛責。選舉投票的年齡會降低,可以降低;男女交往男女關係年齡似乎也不妨考慮降低、研究可否降低吧。

4、臺灣好像有些缺乏善教、善政。父親氣女兒翹家懷孕而歸,這只是父女間小不愉快,可轉怒爲喜、轉危爲安。除此之外,其他還有更令人難過的五倫五常事故、不幸事故。如父親勒死腦麻兒,不慎推倒腦麻兒致死以及老夫提早送久病妻至殯儀館靈堂等等。

孟子說,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如今政府得民財方面很用心,不會放過小民逃漏稅(至於大咖A咖大人,則法網似較寬鬆),其他則殆乏善可陳。毒物毒品一大堆,課綱微調毀史,微調變危調,迷誤學子,善政善教俱闕如。諸如父親勒死腦麻兒、推倒腦麻兒致死、老夫提早送久病妻至殯儀館靈堂等等,如政府對此始終無善政善教,還會繼續發生。

●作者邱風,新店,退休高中教師。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