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賽慘劇下的白銀:一座努力轉型的城市遭遇意外狙擊

白銀,別稱銅城,是甘肅省轄地級市,大蘭州經濟區的核心區和蘭白都市圈的副核心。以貴金屬命名白銀市,曾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

上世紀50年代,白銀依靠有色金屬礦產,成爲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至改革開放時期,白銀已探明的銅資源瀕臨枯竭。2008年,白銀市被確定爲全國首批典型資源枯竭轉型城市

多年來,白銀市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旅遊產業,完成了城市轉型。

但2021年5月22日,一場導致21人死亡的山地越野賽慘劇,將白銀推到了輿論風口浪尖

輝煌

白銀,這個以貴金屬命名的城市。城如其名,真的曾是遍地金屬礦產,產銅,產鋁,產鉛鋅礦。

的士司機王師傅自幼生活在白銀市,他的父親曾是白銀公司員工,王師傅和父親完整地見證了白銀公司的輝煌。

白銀有色金屬公司成立於1954年,簡稱白銀公司,是中國“一五”時期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還是我國過去重要的有色金屬生產基地。

作爲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的發祥地,白銀曾創造了銅硫產量、產值、利稅連續18年全國第一的輝煌業績,被譽爲中國“銅城”。

在改革開放初期,白銀公司的銅產量佔據着全國銅產量的一半。王師傅回憶,“當時職工看病沒人去市人民醫院,都去職工醫院。從託兒所到高中都有子弟學校,白銀市的人想進來都得託關係、走後門,廠礦子弟沒人想過去市裡的學校。”

據白銀市志記錄,1951年,地質部641地質隊到白銀進行礦區普查。在這裡,他們先發現了黃鐵礦,緊接着又勘探到了銅礦

1956年7月,白銀公司進行3次礦山大爆破。天南海北的年輕人們響應號召,背井離鄉來到白銀公司就職。戈壁灘上整日燈火通明,廠房和市區逐步建設起來。

蘇聯專家的援建加上全國各地務工者的加入,白銀公司露天銅礦以飛快的速度開採。

1966年3月,鄧小平視察白銀時說:“你們這裡是艱苦奮鬥,艱苦奮鬥就成爲了一種白銀精神。”彼時,正是露天礦的鼎盛期。

王師傅說,當時在白銀人中流傳廣泛的一句話是:“軍隊每打3發子彈,就有一發是白銀公司貢獻的。”

1984年,露天礦閉坑,採礦業轉入地下。1985年,白銀恢復建市。國家投入鉅額資金展開以有色金屬、化工、能源等爲重點的大規模開發,促進白銀產業結構多元化,第三冶煉廠達到鼎盛。

白銀市民李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在那個年代,人們對於進入白銀公司趨之若鶩。

“在那裡有最好的福利,有最先進的設備。”李先生說,甚至早在80年代,白銀公司就已設置了電腦室。

1989年,白銀市成爲僅次於蘭州的甘肅省第二大工業城市。白銀市的有色金屬產業,徹底達到輝煌。

轉型

輝煌的有色金屬產業背後,逃脫不了的卻是環境污染問題。李先生回憶,當時在白銀最暢銷的勞保產品不是頭盔和勞保服,而是如今最搶手的物品——口罩。

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的開採,白銀已探明的銅資源瀕臨枯竭。

白銀市志記載,20世紀90年代後,職工下崗、社會失業率上升。至1995年,城鎮人口和無業人員不斷增加,城鎮居民的就業程度不斷下降。

有媒體曾報道,市裡單位的工資逐漸超越白銀公司,公司所在的白銀一中職工都鬧着要從白銀公司分出去劃歸市裡。市裡不接收,拖了好幾年。醫院也是一樣。許多人跳槽無果,選擇迴歸老家。

與全國60多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一樣,白銀市因礦產資源枯竭,產生了經濟、社會、環保等一系列問題。

白銀公司在1990年以後便沒再招過工。1996年,白銀市制定《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當時甚至出現了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爲了子女頂替上崗,紛紛提前退休的場景。

2008年,白銀市被確定爲全國首批典型資源枯竭轉型城市。擺在白銀面前最大的問題,便是如何完成轉型。

“在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中,白銀市屬於歷史欠賬最多、財力狀況最差、生態環境最惡劣、面臨困難最多的城市。”一份官方發佈的《甘肅省白銀市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規劃》中寫道。

上述規劃將白銀市轉型後的功能定位爲“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中國西北先進製造業基地和青藏高原礦產資源加工基地”。

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白銀市位於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乾旱地區。境內絕大部是山區,山地與寬谷平原並存。在氣候上,白銀位於中溫帶半乾旱區向乾旱區的過渡地帶。

“對於自然條件嚴酷的白銀市而言,城市轉型的核心是產業轉型升級。”曾有專家在深入白銀考察調研後這樣指出。

而在這十多年的時間裡,白銀選擇以新發展理念爲引領,主動對接甘肅十大生態產業體系,優化產業結構,轉換髮展動能。至2019年時,白銀市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而在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白銀將自己獨特的工礦遺產和現代工業打造成了獨特的風景。同時,依賴特有的黃河文化紅色文化、自然生態景觀,白銀市的旅遊業同樣得到了大力發展。

白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近些年由於生態改善,白銀市旅遊資源逐步開發崛起。白銀市打造的黃河風情、紅色文化、自然生態景觀吸引了五湖四海的遊客前來遊玩

但沒想到,剛脫掉“資源枯竭城市”的帽子,完成產業轉型的白銀,因爲一場21人死亡的山地越野賽悲劇,走進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陰影

5月22日上午9時,2021年(第四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暨鄉村振興健康跑,在白銀市景泰縣黃河石林南山廣場鳴槍開跑。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該越野賽全程100公里,途設9個打卡點,整個賽事持續時間從22日當天11時到次日凌晨5時,共計20個小時。開賽後僅4小時,22日下午1時許,黃河石林景區通過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活動已產生名次。

然而就在22日中午,陸續有參賽者通過社交平臺呼救,稱有參賽者在高海拔地區遭遇極端天氣氣溫驟降,很多人失聯

據前方救援指揮部消息,當天下午1點左右,在百公里越野賽高海拔賽段20公里至31公里處,受突變極端天氣影響,局地出現冰雹、凍雨、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氣溫驟降,參賽人員出現身體不適、失溫情況,部分參賽人員失聯,比賽停止。當地馬上組織多方力量搜救失聯人員。

黃河石林旅遊景區官方網站介紹稱,黃河石林旅遊景區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裡沙漠過渡帶,地形總體上爲西南、東北高而中間低。區內最高峰爲大峁槐頂,海拔3017.8米,最低點爲黃河谷地,海拔1480米。溝谷切割較深,多呈”V”型或箱型谷。海拔1390-1710米,相對高差60-205米。

參賽者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事發當日,黃河石林景區溫度在6℃左右,而在高海拔地區溫度已在0℃左右。在CP2至CP3站點,有多名參賽者出現了失溫反應。

到23日12時許,被困人員搜救結束,21名參賽遇難人員遺體全部轉運出遇難現場。這場搜救歷時24小時左右,期間參與救援力量達1200餘人。

極目新聞記者查詢獲悉,自2018年賽事創辦以來,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已連續舉辦四屆,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還獲評“中國馬拉松銅牌賽事”。

到2020年,該賽事名稱已經擴展爲“甘肅白銀鄉村振興第一跑·2020年第三屆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百公里越野賽暨白銀市第四屆黃河風情文化旅遊節”,以期“以節促旅、以會興旅”。

在2021年白銀市體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着力打造黃河石林馬拉松等體育旅遊深度融合的國際性、全國性品牌賽事。

只是,這一次賽事的代價過於沉痛。

5月23日上午,景泰縣氣象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景泰縣氣象局在5月20日、21日22時、22日曾三次向黃河石林管委會等單位發佈氣象預報專題,提醒22日有大風、降溫和降水的情況,實際情況和預測是一致的。22日之前的天氣預報預測的景泰的氣溫爲10—20℃,22日的實況氣溫爲9.1—24℃,兩者的差別不算大。因爲沒有相關氣溫測量設備,氣象部門不掌握當天越野比賽的場地的氣溫狀況。

然而,賽事的主辦方並沒有暫停比賽。

有參賽者告訴極目新聞記者,5月22日下午1點多,他一路上看到有選手倒下,或掙扎着踢腿,或吼叫,可能是處於失溫後的一種狂躁狀態。下午2點多,在到達31公里賽程處,在離CP3站點還有1公里左右的位置,遇到正往回撤的選手獲悉,前面的風和霧越來越大,他這纔跟着撤回,在此前兩個站點,他沒有看到醫療救助人員,志願者也很少。直到當日下午5點半左右,他纔在羣裡看到組委會發布的停止比賽的消息。

惡劣天氣下,暴露出的組織保障不足,導致了21條鮮活的生命在戈壁灘驟然逝去。

這場悲劇帶來的陰影,籠罩到了當地旅遊業上。

5月2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網絡上嘗試預訂黃河石林景區門票,均顯示門票停售。景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暫停線上售票,如需遊玩,可現場購票。

前往現場探訪的極目新聞記者看到,從蘭州前往白銀市的大巴上,遊客屈指可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旅遊研究院院長鄧愛民教授說,作爲資源枯竭型城市,白銀市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遊業,入選“2018暢遊中國100城”,白銀的發展模式符合新發展理念。然而,白銀越野賽慘劇凸顯了本次賽事主辦方存在的問題,也給旅遊行業敲響了警鐘。鄧愛民認爲,短期內此次事件肯定會對當地旅遊業造成衝擊,因爲安全是旅遊的第一要務。

“此次事件不是旅遊業本身的問題,而是文旅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管理、組織和監管問題。通過這個悲劇,其他城市必須吸取的教訓是:對各類賽事活動強化監管,對承辦各類賽事的組織機構及其資質嚴格審查,同時要強化危機意識,制定完善的突發事件預案。”鄧愛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