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小農經濟出頭天

文/楊瑪利

過去幾個月來,《遠見》持續關心食品安全議題,2015年1月號封面故事越洋報導歐洲比利時,如何走過1999年戴奧辛污染食品危機,成爲世界食安典範國。

過程中,我陸續看了相關的國內外報章雜誌。其中有一本日文雜誌的封面故事深深觸動了我,該文蒐集了哪些日本農民種的米,是日本人覺得不吃會遺憾的,因爲這些米品質太好了,價格通常比一般米貴很多倍,但還在土裡種時,就被預購一空,因此許多日本人想吃也吃不到、有錢也買不到。

這個報導顯示的是日本農民與消費者對於產品品質、食品安全、價值的重視,這也算是進步社會的象徵。我相信除了米以外,他們也是用同樣態度面對其他吃進肚子裡的農產品。

這報導讓我聯想到,是否臺灣也有很多優質農民,他們的農漁產品,是許多國人想吃也吃不到呢?就從這個點子出發,總主筆彭杏珠與多位記者耗時數月,終於出版這期堪稱臺灣第一本百大黃金農夫專輯

他們友善大地 也幫自己賺錢

報導過程中,我們發現,近幾年來臺灣食安問題大多發生在加工食品的不當添加物,但其實臺灣各地農民的價值觀、務農理念產生很大不同。已有愈來愈多農民投入有機、無毒生產、取得產銷履歷等,他們用更友善大地與環境方法生產出品質好又安全的食品,給了農業新面貌

就像本期一位受訪者分享的,長久以來臺灣民間流傳一種說法,指出很多農民都種兩塊地,一塊自己吃,一塊賣給別人,但現在這樣的情形已經少很多了。經過一番研究後,本刊收集的個案必須符合以下這些條件

1. 只報導吃的農漁牧產品,高單價花卉經濟農民不在本次報導範圍內。2. 耕作養殖方式要符合有機認證、產銷履歷認證、無毒安全用藥或安心蔬果等,多數個案已擺脫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3. 這些農產品已受到市場與消費者肯定,售價至少高出一般同類產品50%,絕大多數價格都高出二倍或三倍以上。4. 儘管高價格,但仍供不應求。

有了評選標準後,透過農委會、併發函20縣市農業局處、超市通路等推薦,終於篩選出這100個農民,他們分散各縣市,加起來就是臺灣農業升級的見證。

這些農民都成功讓土地不再承受那麼多的農藥與化肥,又幫自己賺了錢,最後消費者還會因爲吃到健康好吃的產品,跟他們說謝謝

但我相信,臺灣的黃金農夫絕對不是隻有這100個,還有許多黃金農夫也在各角落努力着,《遠見》一定會持續挖掘,並報導他們的故事。希望其他農民也可以跟他們效法,讓臺灣的小農經濟出頭天。

本期精采報導還包括臺灣高鐵會不會破產?爲什麼高鐵爭議總是無解?以及獨家追蹤臺灣一年用掉的60億個餐盒,是否存在金屬污染危機?

【自己敢吃敢喝纔敢賣!體驗「百大黃金農夫」安心農產請至:http://www.gvm.com.tw/event/2015farmer/buy/】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