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考察雲南分衆美麗小學 探尋中國村小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在雲貴高原中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東瓜鎮興隆村,有一所小規模學校。2016年9月,前北大附中校長、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康健來到這裡,出任校長,並帶來了一支高學歷的教師團隊,在公益資金的支持下,對學校進行了徹底的改善與重構,從校園建設,學生管理,到課程創新。
他們的探索成果,能否爲農村教育找到出路?12月10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率團隊來到這裡,探尋農村教育的另一種可能。同時,他攜手公益機構“是光詩歌”創始人康瑜,走進田間地頭,爲孩子們帶來一堂詩歌課。
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
走進分衆美麗小學,只見孩子們在籃球場上奔跑嬉戲,紅光滿面,笑聲不斷,整個校園煥發着勃勃生機。
教學樓的正面印有醒目的字樣“生活即學習,學習即生活”,這是美麗小學的辦學理念。學校認爲,生活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而學習是一種美好生活的方式。
抱着這樣的理念,學校改善環境,給學生們帶來全新的生活方式:修建了浴室,保證每個孩子一週能洗兩次澡;改建農村的旱廁爲水沖廁所;安裝了淨水系統;將宿舍、食堂布置得溫馨整潔,目的是讓農村孩子也能過上健康、安全、有尊嚴的生活。
此外,洗手間貼着的性別教育小貼士,以詞牌名命名的建築,教室牆上掛着的學生模仿秀照片,與貴州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相似,生命教育、美育、人本教育的細節處處可見。
(教室牆上掛着老師們拍的學生模仿秀照片)
教學方面,在語文、數學等基礎課之外,學校研發了校本課程“生活家”。這學期,生活家課程的主題是“社會情感教育”,目的是讓學生能自處、善相處。
俞敏洪以學生身份參與到一堂六年級的“生活家”課程之中,與學生一起探討“情緒的顏色”。老師從最近幾件師生親身經歷的小事引入,教會學生用情緒標尺給情緒歸類,接着通過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準確識別情緒。
”孩子在日常相處中難免出現摩擦,學習中也會有畏難情緒,教他們認識情緒、調節情緒,能幫助到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心理學碩士背景的教師單蘭迪已在美麗小學講授了四年多“生活家”課程。
美麗小學的所有課程,都由老師們自主研發,內容取材自真實生活,比如最近興隆村外的公路出了一場交通事故,這周就把交通安全和生命教育作爲授課重點,甚至一個男孩青春期的困擾,也能被研發爲課程。
(俞敏洪和康瑜和孩子一起上詩歌課)
遇見大山裡的小詩人
情緒的表達方式有很多,寫詩便是其中之一。俞敏洪和康瑜帶領孩子們走進蒼翠的山色中,在莊稼地裡圍坐成一個圓,在冬日的暖陽中開啓一堂詩歌課。
在兩位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從一組比喻句練習開始,釋放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想你的星期天,就像眼淚一樣飛快地流走。”
“陽光下的奶奶,像駝了背的大樹。”
“你在風裡聞到了什麼?”“聽聽看,對面的大山有什麼聲音?”“動動手指,能摸到什麼?” 孩子們閉上眼睛,感官被充分打開,筆尖不斷流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
“玉米地裡的風,把我帶到了紐約。”
“世界太大了,我要用鼻子聞遍世界的香氣。”
詩歌的魅力就在於能夠提供一種與自然、與他人、與自己相處的方式。而人的一生,就是要處理好這三種關係,這也是教育的基本任務。俞敏洪激勵孩子們,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要熱愛自然,用自己的感官去觸摸世界的美好;還要學會愛與相處。
他也勉勵孩子們珍惜在美麗小學的學習機會,“這個世界很大,你出去了纔會感覺到,有很多東西可以去追求和尋找,你的五官可以觸及到天外的任何一個地方。”
(俞敏洪和美麗小學辦學團隊合影)
目前,美麗小學辦學已近五年,共有164位學生在讀。17位老師中,除了兩位本地老師,其餘15位均來自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名牌大學。他們在大學畢業後,選擇加入美麗中國支教兩年,開啓了他們對鄉村教育的關注和思考。這羣懷揣教育理想的青年,在支教結束後選擇繼續紮根西部山區,爲更多鄉村孩子帶去優質教育,並通過探索和創新,創立了一套有特色、可推廣的鄉村辦學標準,進一步促進鄉村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調研當天,俞敏洪與美麗小學辦學團隊進行座談,迴應了老師們的問題,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與鄉村情結,並與美麗小學創校校長兼辦學顧問康健教授,就農村創新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農村教育的未來等話題展開探討。
在俞敏洪看來,城鎮化導致的大規模人口遷徙,造成鄉村教育的凋敝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逆的,由此導致的留守兒童問題令人憂慮。鄉村教育,尤其是村級小學的出路在哪裡,農村孩子的未來在哪裡,是他思考最多的話題,也是他此次鄉村教育考察行所追尋的目的。
康健表示,如今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已經完備,但很多學校師生關係緊張、教師懈怠等問題嚴重,農村教育現狀要想改變,必須從觀念、體制開始突破。而由於這些問題由來已久,積重難返,學校很難靠自己“鹹魚翻身”,需要外部專業力量以及資金的支持。
通過調研,俞敏洪認爲貴州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雲南分衆美麗小學的辦學實驗很有意義,他希望聯合多方力量,爲中國農村學校探索出一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穩定性,“在這個話題上我願意投入資源和精力,與你們一起研討。”
告別美麗小學後,俞敏洪一行人前往楚雄州元謀縣羊街中心完小、羊街中學、甘泉完小三所學校考察調研,參觀教學樓、食堂,瞭解學校辦學現狀,寄宿制學生、留守兒童的管理等問題,並與師生座談交流,針對學校反映的留守兒童比例較高、老師外出交流機會少等問題,提出新東方老師一對一幫扶、教師培訓等方案,並安排部署落實。
(俞敏洪一行與孩子們合影)
至此,俞敏洪和新東方公益團隊的此次鄉村教育調研行圓滿結束。三天時間裡,一行人來到貴州雲南兩省六市,走訪了兩所鄉村創新學校,回訪了他擔任名譽校長的貴州省普安縣第一中學,並探訪了其他四所鄉村中小學。一方面通過考察農村創新學校,希望爲鄉村教育找到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走訪傳統鄉村中小學,瞭解西部農村教育普遍現狀和需求,爲新東方公益行動鋪路。每到一所學校,俞敏洪和團隊都會爲師生送上激勵、關懷和實實在在的幫助,如攜手奧運冠軍高敏進行勵志演講,爲師生捐贈優質圖書等等。調研結束後,俞敏洪和團隊還將完成調研報告,推動政策的完善和更多人對鄉村教育的關注。
教育公平之路,道阻且長。未來,俞敏洪將帶領新東方繼續在推動鄉村教育發展上砥礪前行,爲更多鄉村孩子帶去知識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