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工揭7艘臺灣漁船:殺海豚當鯊魚魚餌、取海豹牙齒作爲戰利品

漁船上遭肢解的海豚。(圖/環境正義基金會提供)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環境正義基金會今(16日)指出,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EJF)調查發現,在半年中訪談了曾在7艘臺灣船上工作共10名漁工,漁工揭露漁船刻意捕殺海豚作爲釣鯊魚魚餌、對鯊魚割鰭棄身、捕殺海豹取其牙齒作爲戰利品等嚴重破壞海洋生態作業方式

環境正義基金會表示,EJF與漁工的訪談中發現,臺灣部分延繩釣漁船刻意針對並獵殺海豚,將海豚肉用來作爲捕捉鯊魚的魚餌,捕捉到的鯊魚會依照物種儲藏狀況被割鰭棄身。漁工也表示,當漁船誤捕僞虎鯨,或一些魷釣船阿根廷附近海域捕捉到海豹時,漁船並沒有將它們釋放,而是將其斬首後取其牙齒作爲紀念品。部分訪談的漁工也提供影片以及照片作爲證據

環境正義基金會指出,其中一名受訪漁工說,船長指示他們在漁船回港前要把所有沒有用到的海豚肉丟掉,並清理漁船,確保沒有任何海豚的跡象,他說:「剩下大約6個麻袋的海豚肉。船長命令我們扔掉它,船長還命令我們重新檢查確認船上沒有海豚肉。 船長更似乎很擔心的說,要確認沒有留下一塊海豚肉。」

環境正義基金會描敘,另一艘漁船受訪漁工表示,他們漁船曾被派駐觀察員隨船,在有觀察員時,漁船沒非法作業行爲,但等觀察員離去,漁船又開始一樣非法作業。漁工提到「在第一次出航和第二次出航時,船上有一名警察(觀察員)。大約3個月在船上有觀察員。當有觀察員時,我們不會切除花鯊的鰭。第三次出航,我們又開始割鰭。」環境正義基金會指出,除非法漁撈作業外,受訪漁工也表示在漁船上長時間工作、休息時間不足、飲食以及飲水不足的情況,另外,所有受訪船員都表示他們的薪資被以保證金服務費手續費等不同原因苛扣

環境正義基金會的副執行長Max Schmid表示,臺灣的法規雖然在這幾年來有明顯改善,但還是不斷髮現臺灣漁船有非法漁撈作業以及人權剝削的問題,顯示在法規的執行上還有漏洞。臺灣應更嚴格監管漁船在海上的作業行爲,全面使用電子監測系統,採用以受害者爲中心的訪談方式,並提升漁船管理的透明度,才能徹底杜絕非法漁撈作業以及人權剝削。

▲一名船員抓着一隻未出生的海豚。(圖/環境正義基金會提供)

漁業署今針對,媒體報導我國籍漁羣166號」漁船海上作業期間非法捕撈保育類真海豚一事表示,已涉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此屬刑事案件,將依法函送檢調調查,倘經調查後確認有違法,將另依「遠洋漁業條例」予以處分

漁業署指出,此類非法漁撈及獵捕鯨豚行爲之案件,除環團十分關切外,近年來亦引起守法漁民的不滿,不時有各地漁民匿名檢舉並憤慨表示應予以嚴懲,但往往舉報者所提供之資訊事證不足,期未來舉報者能提供更詳盡之資料,使違法者接受應有的處罰,也藉以嚇阻不法

漁業署呼籲所有對海洋、對漁業有愛、有期待的民衆,如發現有我國漁船涉有非法漁撈或侵害船員人權之情形,請向各權責單位檢舉,如能明確提供人、事、時、地、物等詳細資訊,則可大幅降低調查困難。漁業署重申,將持續秉持勿枉勿縱之精神致力維護公平競爭之作業空間及永續經營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