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行業明確訴求 “良心製作”經不起快餐式消費

標題大力打擊“幾分鐘看視頻”,“良心製作”經不起快餐消費

作品未經許可不得傳播使用,這是著作權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這一原則當然也適用於影視作品。”在4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宣部就“近期短視頻侵權盜版問題嚴重,廣大權利人反映強烈”的情況作出迴應。

此次引發關注的“短視頻侵權盜版問題”是指將影視作品進行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甚至二次創作等現象。在短視頻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兩者“野蠻生長”,幾近共生共榮。對於各大短視頻平臺用戶,刷到類似“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的視頻早已是相當普遍的體驗

普遍體驗的背後是利益相關方“和稀泥”的心態。“幾分鐘看完一部電影”呈現出的高密度信息量,充分填充碎片化時間的特點直擊短視頻用戶尋求“速成”的心理。以折損幾乎全部藝術性、對白甚至支線情節,換取用戶免費、省時又省力瀏覽影視劇全貌的體驗。於是,用戶貢獻了大波流量、點贊、評論和轉發,短視頻平臺大力推薦從而形成更大規模的影響力,視頻上傳者與平臺方從中互利共贏,此間落寞的唯有製作精良的影視作品,用心打磨的作品淪爲廉價的“供養者”。對此亂象,影視從業人士以及主打長視頻的平臺憂心忡忡,在中宣部作出“大力打擊”的迴應之前,影視行業已於4月就此連發兩次聯合維權聲明。其中4月23日的倡議提出了明確訴求:清理、治理“未經授權的切條、搬運、速看和合輯等影視作品內容”等,提升版權意識

然而,在暴露侵權、盜版問題嚴重性的同時,這場被稱爲來自“名門正派”抵制的聯合行動也讓問題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進入公衆視野。誠然,“幾分鐘看視頻”本質上是在迎合受衆偏好快餐文化的浮躁心態,但影視劇行業當下光怪陸離的現狀也在某種程度上將受衆推向了“幾分鐘看視頻”。比如,影視劇製作公司出於利潤考慮,對劇情的無節制“注水”;對“面癱式”流量明星的重用以及“飯圈”的控評文化;爲迎合市場畸形審美而出現的套路化劇情和價值取向……如此種種既消磨了受衆觀影看劇的耐心,也給“幾分鐘”視頻的上傳者提供了“存在合理性”的藉口——從情理上而言,這些“梗概式”的短視頻,可以視作對當下海量影視劇的一場“優勝劣汰”。從法理上而言,對於視頻中的侵權行爲,也缺少明確的界定

但是,影視行業中有待改善的現狀以及對侵權界定的複雜度,絕不能成爲視頻上傳者以及短視頻平臺爲絕大多數“幾分鐘”視頻中侵權行爲“遮羞”的藉口。但凡是涉及影視劇的“幾分鐘”視頻,無論是剪輯、切條還是解說式的二次創作,都無法避免較大程度的劇透,大多數情況下會降低受衆對完整影視劇的期待和興趣,即便這是一部製作精良的作品;而上傳者和平臺若以流量爲導向進行評論以及推薦難免有失客觀,從而造成導流失當,對原作品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長此以往將極大打擊“良心製作”的信心。“幾分鐘”視頻的大行其道無疑會對正在逐漸改善的影視圈生態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那麼如此種種,是否還在法規所述“適當引用”的範疇內?

對“幾分鐘”視頻進行“一刀切式”的禁絕固然不現實,但加大打擊力度不可或缺。畢竟,創作短視頻不是開線上搬運公司,複製粘貼成不了事業,“良心製作”經不起快餐式消費,視頻上傳者和短視頻平臺切不可“和稀泥”。(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