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應該有更高目標

(原標題財政教育經費支出應有更高目標

緩解我國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和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既需要推進教育改革,也需要增加投入。過去八年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一直超過4%,這是多方努力的結果,同時也存在着較大的“保4%”壓力。要完成《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各項現代化目標,必須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並優化教育支出結構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劉景日前介紹“十三五”期間教育經費投入與使用情況時透露, “十三五”期間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年均增長8.2%,2019年首次突破4萬億元,佔GDP比例爲4.04%,已經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這個成果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

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於2012年首次達到GDP的4%,這是歷史成就。過去八年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一直超過4%,這也是多方努力的結果。應當看到,2019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比4%只高0.04個百分點,存在較大的“保4%”壓力。我國要完成《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確定的各項現代化目標,必須持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並優化教育支出結構。

國際範圍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達GDP的4%並非一個較高的投入水平。欠發達國家的平均投入水平爲4.1%,世界平均投入水平爲4.9%,發達國家的投入水平爲5.1%。考慮到我國教育存在較大的歷史欠債,要在2035年實現教育現代化,有必要把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進一步提高到5%,或者至少要達到4.5%。

緩解我國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和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熱,既需要推進教育改革,也需要增加投入。我國提出了2020年學前教育普惠園率達到80%的階段性目標,以及2035年普及質量的學前教育的現代化目標,實現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必須加大財政經費對學前教育的投入。

當前,我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支出佔財政性教育經費總支出的比例不到5%,而發達國家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平均超過7%,我國要補足學前教育投入不足的歷史欠債,提高公辦園、普惠園的比例,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教育總經費的比例需要達到8%到9%。

要提高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支出,一方面要壓縮其他教育領域如高等教育的支出,這涉及對之前利益框架調整,難度不小;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把新增投入部分更多投入學前教育。這是更現實可行的方式,即對學前教育做加法。

爲治理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熱”,近年來許多地方推出“集團辦學”“學區制管理”等模式。一些地方的“集團化辦學”主要是對原有資源進行“盤活”,如以一所名校中心,把幾所相對薄弱的學校整合在一起,組成教育集團,希望通過名校扶持薄弱學校,縮小校際差距,但由於沒有對薄弱學校進行更多教育投入,實際效果並不理想。要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有效治理“擇校熱”,必須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投入,爲此需要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爲義務教育發展做加法。

當前,我國實現義務教育均衡主要是追求縣域內的均衡,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接下來應當實現義務教育省域內的均衡發展。這要求改革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省級財政爲主統籌省域內的基礎教育經費。其中最爲關鍵的是,要由省級財政保障所有基礎教育教師工資待遇,這也就需要各地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整體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待遇。

發展教育事業人才是關鍵,要吸引一流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必須持續提高教師的待遇。今年我國將歷史性地在全國範圍內實現《教師法》所規定的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得低於或者高於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應該以此爲新起點,不斷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比,把教師職業真正建設爲令人羨慕的職業,努力完成擴大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兩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