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與垃圾 垃圾袋的藝術替身

盧徵遠《慢性》系列作品。(圖/非池藝術網攝。)

文/非池中藝術網

垃圾袋可能裝有飲料罐、吃剩的廚餘、壞掉的傢俱,或其他要丟棄的事物。今年11月,中國藝術家盧徵遠受邀到臺北當代藝術館參展,以「替身」爲題,展示約30個黑色垃圾袋,但這些袋子裡面可能不是放一般的垃圾,彷彿裝有蜷曲、跪拜、倒臥等各種姿勢人體

這些垃圾袋看起來份量爆滿,似乎將人體緊緊包覆在內,但人們無法確定裡面裝有人體,垃圾袋可能放了玩偶或其他物品,也可能什麼都沒有。盧徵遠嘗試打破「垃圾」的概念,當人們用垃圾袋裝人類,人類似乎就變成廢棄物,而垃圾袋被放在美術館展示,也能被視爲藝術品

盧徵遠喜歡將人們習以爲常的物品,換成其他材料創作,改變事物原本意涵,譬如他用黑色大理石雕刻這30個垃圾袋。一般的垃圾袋由塑膠製成,材質輕盈、價格便宜,是隨手可丟的物品,但大理石的質地重、堅硬光滑,價格較爲昂貴,通常被用來雕刻偉大人物肖像紀念碑。

垃圾袋與大理石代表輕與重、廉價與高貴,即將被清理與永久紀念等互相對立、衝突、矛盾的意象。藝術家藉此作品表達,這些人體雕塑雖然不是真的垃圾袋,但不見得是假貨僞造品,它們可以是廢棄物或藝術品,也可以是垃圾袋的「替身」...( 詳全文:http://artemperor.tw/focus/1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