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上士親歷的15場紅藍對抗
耳機裡,只剩下刺耳的雜音。在紅方電磁干擾下,藍方部隊步戰車炮長、上士吳亮青與上級失去了聯繫。
沒有了上級情報支持和進一步行動指令,他們只能按照原定路線,邊偵察“敵情”,邊向紅方縱深陣地繼續突進。
這一路兇險異常。最驚險時,吳亮青甚至看見“敵”坦克黑洞洞的炮口對準自己所在步戰車。關鍵時刻他憑藉過硬技術率先攻擊,及時脫險。
耳機中的雜音突然有了變化。斷斷續續中,吳亮青聽到:迅速回援2號高地,殲滅“敵”機降傘兵!
2號高地是藍方基本指揮所所在地。回援路上,吳亮青通過觀瞄系統看到,一架架紅方直升機正在藍方腹地實施傘兵空降……
紅方突破藍方防空體系實施大規模機降突襲,這是吳亮青在之前的演習中從未遇到的事。
突如其來的攻擊,令藍方防守部隊措手不及。幸虧衝鋒部隊及時回援,藍方付出慘重代價後,纔將戰局扳回。
在吳亮青參與過的15場紅藍對抗演練中,這一幕讓他記憶尤爲深刻。
“跟我們這支藍軍部隊剛組建時打的那幾場對抗相比,現在紅方戰法越來越多樣。”吳亮青說,“從以往單純的人員、裝備硬碰硬,到現在電磁攻防無所不在;從以前慣常使用的一線平推戰術,到現在傘兵從天而降,對抗的空間和維度在拓展,紅藍雙方對抗經歷了一次次升級。”
覆盤吳亮青經歷的這15場紅藍對抗演練,我們既能看到一名士兵的成長,也可以管窺調整改革以來,我軍專業化藍軍部隊不斷加速的戰鬥力建設的腳步。
一名上士親歷的15場紅藍對抗
■趙煥斌 解放軍報記者 段江山
覆盤自己經歷的15場紅藍對抗演練,陸軍某藍軍部隊步戰車炮長吳亮青明顯感到,隨着實戰化水平越來越高,對抗演練一次,紅方部隊戰鬥力就提升一次。他說,充當部隊戰鬥力建設“磨刀石”,這就是藍軍部隊存在的意義。喬欣鑫 攝
“紅方越來越難打,恰恰說明我們的陪練出效果了”
“擊毀”3輛步戰車、“擊斃”10名紅方步兵——這是這場紅藍對抗演練中,藍方部隊步戰車炮長、上士吳亮青和戰友們首次接敵取得的戰果。
然而,這個戰果卻讓步戰車內的吳亮青感受到某種寒意。
就在一年前,同樣是這個旅擔任紅方主攻任務。那次戰鬥,紅方有十多臺各型戰鬥車輛因戰術不當,被藍方圍殲。其中,不少“陣亡”在吳亮青的火炮下。
“短短一年,必須對眼前這個老對手重新認識了!”利用觀瞄系統,吳亮青看到,數秒間,十幾輛紅方步戰車從一片樹林中衝出,以戰鬥隊形交替掩護,向藍方前沿陣地突進。
當吳亮青看清楚這支進攻分隊的武器配備情況,他所在的步戰車也進入對方反裝甲火力射程內。
“對方一旦實施飽和攻擊,我們這輛步戰車的戰場存活率幾乎爲零。”基於這種判斷,吳亮青所在步戰車火速離開掩體,利用地形掩護,後撤至預備陣地。
吳亮青和戰友們鬆了一口氣。他們剛準備反擊時,電臺裡傳來連長鬍佳軍的命令:“迅速回援2號高地!”
原來,在吳亮青他們與紅方進攻分隊纏鬥的同時,紅方左翼攻擊部隊已經攻至藍方縱深2號高地。
這個消息令吳亮青吃驚不小。
藍方全力防禦,紅方終因兵力損失過大而放棄進攻。吳亮青和戰友們依然對剛剛的險惡“戰局”心驚。
這場惡戰是吳亮青經歷的第15場紅藍對抗。
回顧過往,吳亮青所在的這支藍軍部隊,以壓倒性優勢贏得了頭幾場紅藍對抗演練。然而,那些紅方部隊敗一場就覆盤檢討一次、專攻精練一輪,戰鬥力就提升一個檔次。
吳亮青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單場對抗演練中,“陣亡”在他手上的紅方目標越來越少。
“紅方越來越難打,恰恰說明我們的陪練出效果了!”把這15場紅藍對抗演練在腦子裡快速過一遍,吳亮青感到某種自豪,“這就是我們這支藍軍部隊存在的意義。”
接下來的戰鬥,吳亮青和戰友們轉換爲主攻方。
起初,他們順利突破紅方防禦陣地。然而,這種過分的順利讓吳亮青感到不安。
吳亮青意識到,紅方可能有埋伏。他提醒駕駛員減速,自己藉助熱成像儀加緊搜索目標。
果然,吳亮青找到一個嚴密僞裝的發熱源,判定爲紅方坦克。想到前方這樣嚴密僞裝的“敵”目標不知道還有多少,吳亮青的脊背瞬間冒出了一層冷汗。
就在他按下“擊發”按鈕的前一刻,自己所在的步戰車卻捱了一記“重拳”,被紅方機關炮“擊中”。好在步戰車火控、動力等系統並無大礙。
步戰車在草原上疾駛,吳亮青和戰友們邊躲避攻擊,邊搜索目標還擊。
攻防易勢,車內氣氛愈加緊張。寒冬裡,吳亮青的額頭沁出汗珠:“這感覺,就像在獵人槍口下奔跑。”
一番驚險較量後,紅方陣地被奪佔。但他們給藍方製造了衆多險境危局,收穫了藍方官兵滿滿的敬意。
這次戰鬥中,藍方偵察分隊空手而歸,電子對抗分隊對紅方實施的電子戰也異常艱難。僅吳亮青的車組,就有兩名載員“陣亡”。
“紅方載員的戰術素養極高,反應敏捷、動作專業、射擊精準,很難找到瞄準機會。”狙擊步槍手謝亞飛說,“藍強紅弱的形勢正在變化,如果我們不抓緊,紅方擊敗我們只是時間問題。”
“同樣的演習地域,我們從熟悉變得陌生,真實戰場環境的瞬息萬變遠超想象”
對於這片對抗了許多次的演習地域,吳亮青幾乎能記下每一道溝溝坎坎。對抗演練次數越多,他本應對這片地域越熟悉,獲勝把握就越大。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那場對抗演練中,吳亮青按住發話按鈕的手指剛鬆,耳機裡突然傳來刺耳的“嗞嗞”聲。
“電磁干擾!”吳亮青瞬間反應過來。雖然和車長李行政距離很近,但他們幾乎聽不見彼此。
按照戰前通信聯絡協同計劃,吳亮青迅速使用備用頻率。然而,耳中“嗞嗞”聲仍舊響個不停。
受電磁干擾影響,無法通聯的步戰車與步兵分隊協同受阻,步兵分隊的戰鬥隊形一度被打亂。藍方官兵在無法有效通聯和協同的情況下,分頭向“敵”縱深衝擊。
在這片熟悉的戰場上,與友鄰失去聯絡,得不到上級的情報支持,甚至同車都無法有效溝通,吳亮青他們成了“睜眼瞎”。而對手放飛多架無人機,戰場幾乎變得“單向透明”。
熟悉的演訓場變得危機四伏,吳亮青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陌生感,戰局也急轉直下——
“敵”縱深陣地上的坦克、步戰車不斷髮揚火力,藍方多輛戰車被擊毀;就在大部隊向前衝鋒時,藍方基本指揮所卻遭受紅方一支“奇兵”的威脅,若不是衝鋒部隊及時回援,藍方差點就迎來一場敗仗……
這是一場艱難的戰鬥。作爲對手的紅方是跨域機動而來的某合成旅。這個強悍的對手施展各種創新打法,讓吳亮青對這片熟悉的戰場再次變得陌生起來。而這一刻的陌生感,與吳亮青初到這片戰場時的陌生感完全不同。
夏天燥熱、冬天乾冷,狂風時常挾着沙塵將營區淹沒……吳亮青這個在湖南長大的漢子,在來到這裡的第一年中嘴脣總是乾裂,每月總有幾次流鼻血,臉越來越粗糙。
惡劣天氣的影響還是其次。初到演訓場,吳亮青時常失去方向感。一望無際、如複製粘貼般的草原地貌,使他一度產生錯覺,“走了很久,總以爲又轉到了原地”。
判定方位、識圖用圖、定向越野,吳亮青在短時間內惡補軍事地形學技能,和戰友一起用腳踩遍了場區內的每一片草地,身體也逐漸適應了草原的多變氣候。雨後草原看似乾硬的地面上哪裡能走輪式車輛,哪裡會讓履帶裝甲車陷進去,他在遠處一看就清楚。
戰車馳騁,春去秋來。前幾場演習中,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吳亮青和戰友們一次次挫敗紅方部隊的戰鬥企圖,贏得對抗勝利。
然而,紅方部隊的戰鬥力在升級,打法在創新,也把吳亮青熟悉的這方戰場“改造”得逐漸陌生起來。
“同樣的演習地域,我們卻從熟悉變得陌生,真實戰場環境的瞬息萬變遠超想象。”隨着電子對抗力量開始配屬對抗雙方、併成爲影響戰鬥進程的重要力量,吳亮青不僅要熟悉草原上的泥土、空氣,還必須瞭解無處不在的電磁波。
面對重新陌生起來的戰場,吳亮青下定決心,要對這方戰場再次熟悉起來。
“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從當初的興奮到如今的冷靜,我們在實戰熔爐中快速成長”
新的戰鬥打響了。由步戰車和坦克組成的藍方穿插分隊在草原上高速突擊,捲起漫天塵土。
初冬,科爾沁草原,溫度驟降。頭車炮長室內,吳亮青抹一把眉上的汗珠,迅速將手放回手柄上。他瞪大眼睛,緊盯着熱成像儀,生怕漏掉了什麼。
“2號,我是行政,左前方1500米,敵坦克,完畢!”車長話音剛落,一發炮射導彈破膛而出。幾秒鐘後,熱成像儀上的目標畫面消失。
幾乎同時,吳亮青感覺車身猛地晃動了一下。直覺告訴他,那不是導彈出膛的反應,更不是惡劣路況帶來的顛簸。
吳亮青靈光一閃:只有一個可能——敵火打擊!
“規避運動!”吳亮青緊急提醒駕駛員何波。步戰車蛇形機動前進,吳亮青則迅速轉動炮塔,搜索“敵”火力點。
通過遠處蒿草裡的異常抖動,吳亮青大膽推測,蒿草之下應該就是“敵”坦克或步戰車的排煙口。
快速瞄準、概略測距、果斷擊發……數秒間,一輛巧妙僞裝的紅方坦克被“擊毀”。
一路衝擊,吳亮青車組在紅方火力攔阻下,擊毀多個“敵”裝甲目標,成功穿插至紅方核心陣地。
演習結束,吳亮青車組再次被評爲“優秀單車”。這是他們第8次贏得此項榮譽。
吳亮青個人被評爲“射手標兵”。更早前,他還被評爲該藍軍部隊“十大風雲人物”,營區主幹道的標兵燈箱上還有他的大幅照片。
面對榮譽,吳亮青並沒有感到特別興奮,而是異乎尋常的冷靜。對照連隊覆盤檢討情況,他把演習中自己暴露出的問題一一列出,作爲下一步訓練攻堅的重點。
“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壓力,總想着自己的技能還有什麼短板,如何進一步提高。”吳亮青想起這支藍軍部隊剛組建時,他和戰友們接連打了幾場勝仗,面對榮譽感到格外興奮。
經過15場對抗演練的洗禮,吳亮青對輸贏、對榮譽,有了全新的認識。
“如果贏了,證明我們的努力沒白費,但也要反思,下一場還能不能打贏、如何打贏。”吳亮青說,“打輸了,說明我們把紅方練出來了,對我們也是一個警醒,要加速戰鬥力轉型升級。”
扔掉輸贏的包袱,直奔問題訓練,向對手學習,讓自己車組的戰技術水平進步更快。
對抗演練告一段落,紅藍雙方坐在一起,組織檢討式覆盤,召開雙向講評會、諸葛亮會,共同查漏補缺。
“面對接踵而至的榮譽,從當初的興奮到如今的冷靜,我們在實戰熔爐中快速成長。”吳亮青說。
又一場紅藍對抗即將展開。凜冽寒風中,吳亮青帶上單兵自熱食品,與戰友們一起去察看地形。作爲連隊炮長專業教練員,途中,他對新任炮長們展開臨機考覈。
看着這些凝神思考的年輕炮長,吳亮青想,如果以後他們把自己從“十大風雲人物”的名單中PK下來了,那就說明他們這支隊伍又“進化”了。
爲戰鬥力轉型升級打造“磨刀石”
■韓向春
鋒利的刀刃,靠堅硬的石頭磨礪;過硬的素質,靠強大的對手鍛造。錘鍊實戰硬功,離不開真刀真槍的對抗訓練。
今天,對抗訓練已成爲我軍實戰化訓練的一種常態。隨着對抗訓練的進一步走深走實,專業化藍軍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對抗訓練的難度強度,攸關部隊實戰能力提升。
一支軍隊,最大的危險是看不見敵人。加強專業化藍軍建設,就是爲了打造真實可見的“敵人”和“對手”,鍛造過硬“磨刀石”,以更好地砥礪部隊,也進一步縮短訓練與實戰的距離,加速推動部隊戰鬥力轉型升級。
打造過硬“磨刀石”要做到“演真扮像”。部隊要制勝未來戰場,就要搞清楚打什麼仗,尤其要先搞清楚同什麼對手打仗。部隊如果未曾與強大的對手對抗,就難以錘鍊出過硬戰鬥力。從熟記戰術原則、順暢指揮程序、加強模擬對抗中學習到的戰鬥和指揮技能,也必須在真實對抗中才能得到有效檢驗和強化。
貼近實戰練兵,實際上就是緊盯對手練兵。隨着我軍裝備發展進程加快,新一代實兵交戰系統等信息化手段,已經能夠逼真模擬對抗雙方武器裝備性能和作戰模式。專業化藍軍建設要始終按照“形神兼備”的要求,精準研究作戰對象,包括對手的作戰思想、兵力構成、武器裝備、戰法特徵等,爲部隊訓練提供逼真強勁的作戰對手。
打造過硬“磨刀石”要培育戰場意識。戰爭中敵我雙方都極力追求出其不意,以搶得先機、尋得戰機,紅藍對抗雙方也應具備這樣的戰場意識。演訓實踐中,藍軍要把“戰”的思維滲透到“練”的方方面面,以與實戰接近、甚至高於實戰的標準狠抓練兵備戰,才能鍛造出真正爲戰場而生的“能戰之兵”;把現代戰爭的作戰原則和制勝機理貫穿對抗全程,讓對手最大限度暴露問題,才能真正錘鍊和提高部隊在危局、險局、難局中克難制勝的能力。進行紅藍實兵對抗演練的過程,也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推動部隊戰鬥力提升。藍軍部隊要堅持問題導向,專注實兵對抗,在不斷補齊作戰體系短板中實現戰鬥力升級。
藍軍這塊“磨刀石”越硬,對紅方部隊的磨礪作用越大。遵循戰鬥力生成規律,不斷提升專業化藍軍建設水平,才能讓藍軍這個演兵場上的假想敵,真正成爲部隊戰鬥力轉型升級的推助者。